创新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支前方式
来源:中国国防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诸军兵种在广阔的战场空间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进行系统整体对抗,作战灵活,方式多样。支前动员必须适应战场快速变化的特点,为前线部队作战提供适时、适地、适量的支援。为此,必须着眼一体化联合作战对支前的要求,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支前方式。

  以陆海空天电多维立体支前取代以地面为主的平面支前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作战行动在陆、海、空、天、电磁等多维空间同步进行,单纯的平面支前方式已难以满足各军兵种作战力量在多维空间进行各种作战行动的需要。因此,在继续发挥平面支前作用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地方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装备优势和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在支前领导指挥机构的统一部署和指挥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海上支前、空中支前、太空支前、信息支前,以灵活多样的支前方式和途径不间断地满足前线部队的作战需求。

  以全方位的多向支前取代由后往前的单向支前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作战行动更多地是在多维空间和全纵深同时展开,非线式作战、非接触作战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作战方向和战线不固定,前后方易被敌割裂,以往依托战场大后方由后往前的单向支前容易被切断,因此需采取全方位的多向支前方式。除保持由后往前基本流向,争取战略、战役纵深有力的支援外,还需要将横向支前、区域的基点辐射支前、陆海空多维聚焦支前以及必要情况下的逆向支前等全方位多方向的支前方式综合运用,才能及时地为参战的各军兵种部队提供可靠的保障支援。

  区域定点支前与跨区机动支前、伴随支前相结合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为形成有利的对敌作战态势,各军兵种作战力量将在陆、海、空多维空间广泛机动。与传统的机动相比,其范围更大、速度更快、频度更高,不但有内线,还有外线,有时甚至是跨越大洲和大洋。与此同时,保障战役主力军团机动的任务也更加繁重,仅靠一定区域的定点支前难以满足作战的需要。因此,对联合作战部队实施多方向、多区域、高速度的跨区机动支前,或将专业对口、科技含量高、保障能力强的支前分队配属主力军团实施伴随支前,并与定点支前密切配合,才能更加有效地满足联合作战部队的保障需要。

  积极发展远程技术支前

  远程支前,是以覆盖战场的信息化系统和广泛使用的数字化装备为依托,利用地方雄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对战场上的作战部队实施远程技术支援的支前方式。如已经实现的远距离医疗。地方医疗专家可依托信息传输系统、智能医疗系统,为远在数千里之外的伤病员进行诊断和治疗。装备维修专家可在后方通过先进的通信网,指导前线士兵对装备进行维修保养,减少机械故障率等。这种支前方式,可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支前效率。如美军“林肯”号航空母舰上的SPS49对空监视雷达发生故障时,如果按传统的保障方式,派技术专家上舰实施维修,至少需要8天时间。但利用远程保障系统,舰上的技术人员与专家进行即时交流,一个小时就能排除故障。

  加速实现配送式支前

  配送式支前,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在战前和作战过程中精确预测作战部队的支前需求,精确“可视”全部支前资源,合理配置支前保障力量,采取多种手段主动地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为作战部队运送支前物资,实施医疗救护支援、技术维修支援、工程保障支援等支前方式。与传统支前方式不同,配送式支前的基本特征是“灵活主动”,改变以往坐等支前任务和支前请求的做法,以主动的支前行动满足前线部队需要。配送式支前的主动性,首先强调在作战准备、筹划阶段的主动参与。在确定作战目标时,把后勤保障能力和支前动员保障能力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实现作战计划与后勤计划融为一体,后勤计划与支前动员计划协调一致。其次,强调在作战中的主动实施。即通过精确预测部队作战过程中的支前需求来主动地对部队实施支援。也就是说,配送式支前是以对作战部队支前需求的准确预测来代替战前的概略计划或战时的临时申请。支前动员领导机构以支前动员计划为基础,依靠先进的信息化战场感知系统和支前动员指挥控制系统,着眼战场情况变化,提前预测支前需求,先期调整部署支前力量和物资,变被动等待支前任务下达为主动展开支前行动,减少支前行动环节,提高支前效率。(来源: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