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泰兴市农村有线电话用户达96.5万户,农村家庭电话普及率达90%,农村互联网用户达10.9万户,包括小灵通在内的农村移动电话已达127.8万部,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达到73.12万户,实现了从“村村通电话”到“村村通宽带”,从“家家有电话”到“家家有手机”的重大突破。
去年,泰兴市市新建农村交换点近500个,消灭了农村地区所有宽带盲区。当运营商把机房建到了村委会,宽带拉到了村口,随之而来的是 “最后 一 米 ” 的 问题——如何把宽带接入农民家中。据了解,今年,我市农村信息化工作将全力冲刺 “最后一米”。农民的“信息化生活”
5月17日虽然是星期六,刘炳春还是和往常一样,准时在早上8点打开电脑,拨号上网,开始浏览各种农业网站。
刘炳春是泰兴市宣堡镇孔桥村的一名会计,他说,宣堡拥有“天下银杏第一镇”的美称。在八九年以前,银杏让这里的果农尝到了不小的甜头,于是家家户户都将农田种上了银杏树。这几年的银杏树也都陆续挂果。然而,近年来银杏的出路却成了乡亲们头疼的事——不仅价格低,而且出售难。
“我很想为大伙办点事情,就经常上网查找银杏供求信息,及时反馈给乡亲,让他们的银杏能卖个好价钱。”刘炳春介绍说,他们村管营组吴灯才有7棵银杏树,去年打了1900多斤银杏,到本地市场一打听价格,每斤只有6元多。我到网上一查,有客商给出的价格是每斤9元。他高兴得不得了,可以多卖5700多元。同时,顾春芳家打了1200多斤,管云丽家打了500多斤,再加上其他几户人家的,共有三四吨银杏,“就这一条信息,为果农多挣了两万多元。”
首战告捷,刘炳春的名声在村民中叫响了,大家都知道了因特网是个好东西,一遇到难题,就有人找上门来,请他帮着通过上网来解决。
刘炳春所在村组有个叫李如才的,在家里加工绳网带,全家人都在为销路发愁。
刘炳春说,“李如才知道了我对网络比较了解,找我来看看能不能帮上忙。我花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帮他在网上注册了域名,在网站上开设了留言簿,留了电子信箱。也在百度、google上做了宣传。没过几天,就有100多个客户和他联系了,乐得他逢人便说网络是个好东西。”
和刘炳春一样,因为信息化而改变了生活的,还有高港区口岸街道王营村的乡亲们。去年,王营村建成高港区第一个村综合信息服务点,将村里用于党员教育的电视机接入视频点播平台,添置一台数码摄像机、一台笔记本电脑,加上原有三台电脑,全部连接互联网,并招聘了一名计算机专业人员担任信息服务点的专职管理员。
有了这些先进设备,王营村的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村村支部书记戚永生介绍说,过去村里遇到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召开会议,往往因为人员散在各处,通知费时费力,遇到几个同志离村办事无法赶回,会就开不起来。现在使用“会易通”后,不管村里哪个干部身在何处,只要带了通信工具,人不回来也可以参加会议。
现在,王营村的乡亲们习惯了用电话聊家常,而不是向以前那样四处串门。去年,“王营村电话乡亲网”建立了,全村680户电信固定电话和800多部小灵通全部加入,实现了全村范围内互相通话的全免费。
王营村的养鹅大户杨军,以前买苗鹅、卖肉鹅都只限于泰州及周边城市,今年杨军从信息服务点获知,四川隆昌的苗鹅价格比泰州每只便宜3元钱,跟对方一联系,2万只苗鹅省了6万元。
过去杨军销售肉鹅,全靠个人跑市场、找客户,既耗时间人又辛苦,销售量老是上不去,现在他通过在网上发布销售信息,外地有需求的客户主动与他联系。现在他养的鹅已经销到了扬州、苏州等地。通过网络销往外地鹅的价格,要比本地贵3至7角钱一斤,不仅降低了销售成本,还提高了销售价格。他的养鹅规模也由以前的几百只扩大到了现在的2万余只,变成了真正的养鹅大户。
“最后一米”存在三大问题
市信息产业局局长葛崇烈说,“最后一米”并不仅仅限于将宽带接进农户家,这里面还包含着更多具体的工作,家家都上网,并不代表就是“信息化”。
的确,虽说互联网上的信息最为丰富,也最易查询,但是,是否给农民一台接上互联网的电脑,农民就实现了信息化呢?
高港区口岸街道农民江庆余说,他虽然参加了街道组织的电脑知识培训,掌握了一定的上网知识,但也只晓得电脑的基本操作,浏览的网页也是技术人员为他收藏的一些网站,至于如何查找其他网站、利用搜索工具查找有用信息则不知从何下手。由于电脑技术知识的缺乏,导致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较低、范围较小。
海陵区九龙镇农民刘惠芳今年30岁,对电脑技术相对熟知。她告诉记者,经常浏览全国、省内外的一些农业信息网站,感到这些网站的内容存在不少问题:很多网站在发布信息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提供的信息不完整、不准确;内容过时,农业网站过时的信息较多,缺乏第一手信息和第一时刻发布的信息,不能实现信息的及时更新;在内容上宣传本地农业、宣传服务消息的信息较多,而指导经营者生产营销、真正适用于农业的信息太少;还有,很多网站只是提供简单的文字信息,而农民最容易接受的则是讲解和演示等视频。
许多家里有电脑的农户都说,由于自己缺乏电脑知识,经常会操作失误,导致电脑故障。自己又维修不了,电脑维修员又大多在县城,维修非常不方便。
葛崇烈说,目前,我市农村信息化工作还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经济发达镇村整体应用水平较高,而多数镇村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用面还不够广;二是应用成效不够明显,信息技术的潜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一些涉农网站更新不够及时;三是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上,也存在网上转抄信息多、本地特色信息少等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我们‘最后一米’所要解决的重点。”
让农民用得上用得起
葛崇烈介绍,当前农村家庭计算机尚未普及,相当部分农民特别是年纪较大的农民,还不具备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发布信息的技能。因此,首先要加强综合信息服务站(点)建设:一是要通过站(点)这个载体为农民提供有效信息服务,要让没有电脑的农民家庭和不会操作电脑的农民,能够就近、方便地获取有效信息、发布相关信息;二是通过站(点)的有效信息服务,让农民尝到信息致富甜头,推动农民学习掌握上网技术,推动农民家庭购买电脑,掌握通过信息获取致富技术知识,通过信息捕捉商机致富,通过信息规避市场风险。
同时,通过整合全市现有五大涉农信息平台,建设“泰州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村基层干部提供农业产业政策咨询、产业动态等信息;为养殖大户提供农副产品市场价格信息,提供各种特种养殖产品疾病查询、诊治方法,帮助他们发布查找市场供求信息;为种植大户提供粮食市场行情、农业生产资料供求信息,提供各种农业生产新技术,利用网上农业资源指导基层农业生产;为农村科技人员提供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动态;为农民群众展示科技兴农、信息兴农的典型,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此外,研究农民的信息需求,加大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力度,拓宽信息采集渠道,为农民群众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涉农信息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农民群众的信息需求。
葛崇烈介绍说,今年,广电、电信部门将制定特殊资费政策,向农村、农民用户倾斜,降低农村信息化门槛,让农民用得上、用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