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进步成为佑民的天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更新时间:2012-04-13

 


  这一次,我们悲恸而不苦痛,哀伤而不绝望,关切而不惊慌,焦急而不失信心。因为,和32年前不同,国家的进步已经成为佑民的天

  “天佑吾民!”汶川“5·12”地裂山摇哀比国殇,数万鲜活的生命或葬身废墟或音讯全无,无数同胞哀恸并在心中默念祈祷。瞬间破碎的家园,生离死别的家庭,大地震让我们看到了自然力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原子式的个体无力也无助。组织起来让人们相互温暖、无所畏惧的,集结力量与死神赛跑庇佑生命的,是国家而不是天!灾难提示我们:爱自己的国家,不仅是因为父母之邦的命运共同体寄托着我们的情感,更由于在国民危难的时刻,她给你我以呵护。

  一个政府是否得人心,衡量的尺度是施政上能以人为本,能契合人性的高度。在总理沙哑的声音中,我们听到了一个“视民如伤”的政府。“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付出任何代价,要用一百倍的努力抢救生命”“你们的痛苦就是我们的痛苦”---珍爱国民生命的政府,值得我们爱;与公民同患难共悲欢、勇于担当、行动有力的政府,值得我们信;坐镇后方运筹动员亲临前方身先士卒的领导人,值得我们敬;危难时刻显身手的子弟兵和每一个参与、支持救援的人,更值得我们念。

  作为32年来造成中国生命损失最大的灾难,汶川大地震自然地牵动了人们对当年唐山大地震的痛苦记忆。只是,这一次,我们悲恸而不苦痛,哀伤而不绝望,关切而不惊慌,焦急而不失信心。因为,和32年前不同,国家的进步已经成为佑民的天。

  这进步,体现在信息之畅通。新闻报道的空前开放,网络与手机短信等现代信息平台畅达的汇聚交流,使灾情信息迅速得到广泛传播,真相的力量穿透时空,让谣言化解于无形,让人心沉着镇定。

  看到废墟前绝望的母亲,瓦砾中深埋的生命,夷为平地的城池,同情心会向每个人袭来,因全息掌握资讯而爱心涌动共度时艰的国民,成为政府救援行动的最坚强后盾。信息公开,也让公众看到了政府应急的效率和能力,在全民中树起救灾最不可缺少的信心。

  这进步,体现在行动之迅捷。灾难无疑是对国家应急的重大考验,总书记第一时间发出救援的指示,总理直奔灾区一线指挥,政治局常委会连连部署,国家启动最高级别应急预案,灾难发生后的数小时内成千上万的军队投入救助生命,甚至出动了空降兵,医疗人员、专业搜救队伍紧急开赴灾区。

  震后短短数十个小时,从中央各部门到灾区地方,紧急之中井井有条,数万受伤人员得到救助,在民众面前显示出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变能力,在世界面前展现了中国的力量。救民众于废墟让灾难止步,有赖一个强大的国家,有赖一个行动有力、行政高效、运转有序的政府。突发灾难,更见出政府作为,政令之透明,举措之周全,沉着冷静、不失时机的紧急求援,这样的共和国,才是一个护佑国民、温暖人心的家。

  这进步,体现在民意之汇集。由于充分尊重了人民的知情权,国难面前人心更加凝聚,友爱如圣火般传递。无数普通的中国人,虽然无法左右灾难,但人人都能点燃爱的蜡烛,照亮等待救援的同胞。

  于是,在2008年的5月,大地震震碎了不少生命,却没有震碎中国的人心,反而也震出了民众真正的爱国情怀。真正的爱国,就必然要爱我们的同胞,每一份爱心,每一分捐款,都化作了抵抗灾难的勇气和力量。大悲痛换来大团结、大行动,公民意识与公民精神,在灾难中成长。灾难之中,人民全力支持和信赖政府,我们的政府却保持自省,总理对地震孤儿哽咽着说:“我没有照顾好你们”---这样的官民关系,揭示了一个国家的新气象。

  这进步,体现在国力之强大。较之32年前,我们的救援,科学和专业水平不可同日而语,大型机械和现代搜救手段,代替了赤手空拳。无论是迅速打通生命通道攻克救援“盲点”,还是军队的快速投入,无论救灾物资的源源调运,还是医疗救护的及时跟进,离开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力的增强,都是不可想象。

  不仅是政府主渠道,江苏一位民营企业家率领中国首支自发抗震救灾的抢险突击队,携60台工程机械在灾后不到48小时抵达绵阳、北川一带展开大规模救灾行动,几乎与军队同时抵达灾区,令军事专家都要大为赞叹。民间力量的生长,让国家应对灾难更有底气,这在32年前,几乎是天方夜谭。

  这进步,体现在国家之开放。中国没有重复32年前唐山地震拒绝外援之举。中国感谢来自海外的关切与同情,欢迎来自海外的援助,甚至开放外国救援人员到灾区。接受外援无伤国家的“面子”,让待救的生命无助,才有损国家的尊严。是以人为本,让中国变得睿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中华民族本来就是最能经受艰难困苦的优秀民族,国家的进步更让我们不会在灾难面前颓然倒下,悲悼那已经逾万的亡灵,生者仍需警示:只有国家全方位的更大进步,才能“天变不足畏”,庇护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