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后思考:如果通信没有中断
来源:赛迪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希尔咨询 陈进勇

 地震过后第十天,非常欣喜地看到“四川紧急建立手机疫情应急报告系统”的新闻。

同时,人民网一篇关于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由汶川地震引发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思考》的观点摘录如下“灾前、灾中、灾后各方面信息的及时、全面收集与发布,手机短信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渠道”。

晚上再一次看完央视《爱的奉献》重播,多少次泪流满面,多少次心如刀割。如果通信没有中断,如果每人都有手机,如果每部手机都有身份识别系统和定位系统,如果每个人都能够轻松地从移动互联网中获得和发布信息,那么我们的救灾工作一定能够更加的顺利,能够更加的高效,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

关于刘兴亮先生《50位博客向地震后的通信行业提建议》这篇文章,觉得这样的举动非常有意义,有助于更多人对通信业运营的重新思考。

我从移动终端、资费与移动互联网等方面谈谈我的个人的观点——

灾前、灾中、灾后各方面信息的及时、全面收集与发布,手机短信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渠道,这恰恰说明手机将在国家信息化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政府和通信运营商必须:

1、手机,全民普及!大力推动手机终端的全民普及,主要措施有:

(1)实施终端补贴政策

(2)降低资费,提高国民通信权

(3)扶持民族手机制造商的发展,推广低端手机在农村市场、农民工市场等低端用户群的普及。

2、SIM卡,全面集成。国家推动通信运营商加强全民SIM数据的完善,推行手机实名制。每个手机或SIM卡都代表着一个真实的可识别的人,一个社会关系,是人生命的延伸。SIM卡资料能够包含姓名、籍贯、身份证号码、家庭地址、社会关系、健康情况、病例史、照片等基础用户信息。那么在灾害紧急情况下,无论受害者是处于昏迷、死亡、毁容,只要他的手机还在,就可以通过SIM读取用户基础数据,从而提高受难群众识别和救助效率!运营商可以通过用户基本资料填写完整度赠送积分、话费的方式鼓励手机用户填写真实资料,同时扩大身份识别系统功能的应用,以便利性的应用拉动需求,推动手机实名制和SIM卡个人基础信息的集成。

3、网络,无处不在!建设“无处不在”的网络,固网和移动网并重,陆地与卫星并重;

4、业务,无所不能!大力推动3G、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3G的到来,身份识别系统和LBS(定位服务)系统将能够得到普遍的应用。

身份识别系统可以让我们非常快的识别掌握受难群众的基本信息,进展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医治,同时能够第一时间与受害者家属取得联系。

LBS系统,可以让我们非常快的寻找受难群众的具体位置,从而提升救援工作的速度和准确度,争分夺秒,把握最佳救援实际。现在通过基站对用户进行定位,可以确定200米的范围,但是到了3G时代,因为通过GPS定位的系统,对于用户可以定位精确到5米,如果一个用户被压在废墟里,它的手机没有完全砸坏,通过这个定位系统,可能把他的位置精确到5米,这种情况对于找到这个遇难者就是非常有价值。我们看到在地震中,很多人第一时间并没有死亡,一般情况下他身边携带的手机没有被砸坏可能性很大,如果通信公司能在第一时间确定这些手机所在的位置,包括提供这些用户的名单,然后将其交给搜救部门,这对于搜救部门确定这些人位置进行有指向性的搜救是非常有价值。

我想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全民化、手机个性化、手机多用化将会极大地推动国家的信息化、全民的信息化、个人的信息化以及解决最后的一公里,实现“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的互联互通。

地震改变了山河,阻挡了道路,毁坏了我们的家园,但阻挡不了中国人互联互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