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数字校园建设 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 更新时间:2012-04-15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创建于1964年10月,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由一所单科性外语院校逐步发展成为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体学科,旅游管理为特色学科,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门类共同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我校校园网建设始于2000年,至今七八年的时间里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高速发展,现已建成万兆核心、千兆骨干、百兆桌面的三级网络结构,校园网在校内覆盖率达到98%;实现了校外学生公寓与校园网的无纤光通讯的连接,学生宿舍网络全网实现用户认证上网管理。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邱鸣

    目前学校正以“数字校园”建设为主线,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构建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把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完善网络基础建设,提升网络服务质量

    对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全面优化、改造、升级建设。校园网早期建设设备技术性能较低,已经难以支撑业务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推动校园网络的变革,新的多媒体业务的各种应用以及安全管理都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完善、提升校园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整体校园网络高速畅通、安全可靠、稳定便利,仍是学校信息化建设重点工作之一。2007年学校进行了校园网络出口带宽升级改造项目,实现了网络出口达千兆。2008年将进行校园网络的全网升级改造,以实现校园骨干网络达到万兆。

    二、整合、建设网络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资源体系

    优质的数字资源是学校开展信息化应用的基础和动力。我校数字资源建设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已有两年半的时间。在两年半的时间里,我校的资源建设工作经历了从平台的搭建、修改、完善到资源的积累这样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到目前,我们的数字资源库里各种视音频多媒体资源达到1.5T的容量,视频内容已实现2300余小时的在线点播,音频内容已实现3100多小时的在线点播,资源涵盖了英、日、法、俄、德、葡萄牙、西班牙等十多个语种,内容包括教学教材、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军事科技、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同时有大量辅助教学的讲座、参考资料、演讲报告等专题资源,这些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课后学习,为辅助语言教学、拓宽学生知识面等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数字资源库里,我们除了提供常规的VOD视频点播、AOD音频点播以外,还集成了我校精品课程、以及优秀教师的课堂录像资料,开辟了学术交流栏目供老师们分享优秀教学资源。

    在建设视音频资料库的同时,还建设了IPTV网络电视系统以及学校多功能厅直播系统,IPTV网络电视系统的特点是把原汁原味的外语电视台节目以数字的方式呈现给广大教师和学生,这样各个语种的老师们可以方便地撷取有用的资料供教学使用,另外学生也可以直接到电脑上观看各种实时的语言类节目,这些节目较好地保留了当地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学校多功能厅直播系统主要是在学校开展大型活动时,通过网络线路以及摄像设备向老师和学生们转播多功能厅的各项活动,这样老师们就可以在办公室里通过电脑来观看这些活动的实况转播。

    在自主建设的同时,我们还购进了其他多个优质的资源平台,包括教师用的课件制作系统、供英语教学使用的英语学习平台以及其他的多媒体点播系统。这些平台和系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现有的各类资源,对学校资源建设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还将联合学校多个外语系别,开展小语种资料库的积累,建设一个内容更加丰富的外语语言资料库。 
 
 三、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提升教学质量

    网络教学平台是信息时代网络技术手段与教学相结合的产物,网络辅助教学是新型教学模式中最活跃也最具有发展前途的主导模式。

    我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于2005年底引进,开始在学校部分院系进行教学试验,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推广,在学生和老师中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6年下半年,我们开始在全校推广网络教学平台,帮助老师们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大部分老师能够有效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该平台作为一个有效的载体,进行上传讲义、发布作业、解答学生疑问、组织测验和考试等各种教学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辅助效果。从学生这一方面来讲,很多学生也逐渐适应并接受网络教学这种形式,他们能够在见不到老师的情况下,向老师进行提问、提交作业等,和老师进行学习上的交流,这样网络教学作为一个信息时代的产物,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对传统教学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二者相得益彰。

    四、建设校园一卡通,实现电子身份认证

    我校一卡通系统于2007年5月开始建设,9月份正式投入运行。目前,一卡通系统在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卡通卡片正面,印刷有学生姓名、学号、照片、类别等身份信息,这样在学校里,只要出示一卡通,管理人员就可以确认学生的身份了。据学校一卡通中心统计,从一卡通系统投入运行以来,我校发卡量已达到14000多张。

    目前我校一卡通已经实现了餐饮消费、图书借阅、机房上机、洗衣、淋浴和体育场馆设施使用收费等功能,其中一卡通系统采用的电子钱包技术,不仅可以实现联机消费,而且可以实现脱机消费,这样在室外的运动场所等地方也可以实现刷卡消费,真正实现了“一卡通行校园”。在一卡通二期的建设中,将考虑把师生的指纹信息放入其中,这样可以实现刷卡+指纹双重认证技术。

    一卡通作为校内唯一电子身份介质,规范了我校原有的各类卡务管理系统,改变了学校原有多种证件同时存在、管理繁琐的工作模式。一卡通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师生各类卡片的持有数量,方便了师生在校内的生活和学习。同时,也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卡通的使用与推进,也为校内各部门的数据通讯提供了一个基础数据交换平台,促进了校内数据共享。一卡通系统的实施,使应用部门降低了手工作业难度和出错率,提高了数据采集速度,降低了管理人工成本。

    我校采用一卡通进行控电控水,减少了资源浪费。淋浴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淋浴系统的数据实时回收、实时处理,实现淋浴消费以流量进行管理,做到合理计费、避免浪费,达到节约增效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校网络中心针对一卡通系统,指定专人负责硬件及软件技术,采用先进技术优化网络结构,为主要的应用提供了专用设备和线路,一旦出现技术故障,一卡通中心的技术人员和负责网络技术的工作人员一起排除故障,保证了一卡通系统的正常运行。

    目前,我校正在进行校园卡二期建设,二期建设中我们将扩大校园卡应用范围,加入触摸屏查询系统、学生注册报到系统、考试监管系统、财务收费接入、医疗管理系统接入等模块,促使一卡通在学校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一卡通二期的建设将建成学校统一管理的金融信息平台,促使数据信息实现标准化,同时实现资源数字化、数据传输网络化、用户终端智能化、结算管理集中化,提高管理水平,避免经济漏洞。

    五、加快数字校园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我校“十一五”规划中着重制定了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按照规划,2007年我们将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做好硬件基础设施工作。在2008年,我校将在2007年工作的基础上对数字化校园的各个方面展开细化,逐步建立数字校园的各种应用系统,完善数字校园的功能,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1.信息编码

    信息标准是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是实现全校范围内教育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的必要条件。信息标准在全校范围内为数据库设计提供类似数据字典的作用,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因此在国家标准、教育部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已有的校标基础上,兼顾各个标准之间的兼容性、一致性以及标准的可扩展性,我们补充和完善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各项标准,并给出信息分类编码规格说明书,建设形成一套符合我校自身实际的管理信息化标准。

    2.统一身份认证

    以目录服务和认证服务为基础的统一用户管理、授权管理和身份认证体系,将组织信息、用户信息统一存储,进行分级授权和集中身份认证,规范应用系统的用户认证方式,提高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和用户使用的方便性,实现全部应用的单点登录。即用户经统一应用门户平台登录后,从一个功能进入到另一个功能时,系统平台依据用户的角色与权限,完成对用户的一次性身份认证,提供该用户相应的活动“场所”、信息资源和基于其权限的功能模块和工具。在学校工作人员进行了调动、调级、调职等变更后,或者学校体制改革、组织机构变动后,使用户的身份和权限在各系统之间协调同步,保证信息的统一。

    3.统一信息门户平台

    统一的虚拟化信息门户将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集成,提供一个支持信息访问、传递、以及协作化的集成化环境。通过提供校园、办公室及班级、个人桌面等基于虚拟IT场景的个人工作区服务,有效盘活校园应用系统中的信息资产,对师生以及学校管理者提供面向个人、个性化的自助式服务支持。同时,用户可以享受到登录后校园工作区、所在院系、部处工作区所提供的私有、个性化信息服务。

    4.公共数据库平台

    公共数据平台是指在校园内搭建的一个面向应用、安全可靠、操作便捷、技术先进、规范统一、灵活可扩展、内含交换工具及数据库,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交流、通用的服务平台,为学校的管理提供高效、共享的管理平台,满足校内各类人员的查询要求。目前我校公共数据平台已将我校人事数据、学生数据、资产数据、组织机构数据和信息数据纳入其中。

 5.协作服务平台

    协作服务平台是Web门户的即时协同扩展,与学校门户紧密集成,支持师生间、校友间、学生与家长间的远程面对面协同工作,其具有个人服务、个人信息推送、虚拟多人视频个人办公室功能。

    个人服务提供即时文字交流、实时点对点传输文件、点对点音频、视频通讯、点对点白板等等;个人信息推送服务提供校园信息发布门户公告、通知等公众服务。

    6.应用服务监控系统

    应用服务监控系统,采用旁路监听技术的嵌入式硬件服务设备,能够及时通知信息管理人员应用系统的异常状况,同时可以精确地指出造成系统异常的根源所在。通过应用服务监控系统的服务健康状态指示将所有服务资源的状态报告给管理人员,使管理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更简单地掌握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结合服务的事件报警机制,可用最简便的方式来监督应用系统的状况,实现量化管理功能。应用服务监控系统同时提供数据中心资产保质期、检修、维护提醒,提供设备日常维护管理知识库,保障数据中心软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

    7.应用服务集成

    针对我校各单位都存在自己的信息子系统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以不破坏现有状况,不更改教工使用习惯为前提,对我校这些业务系统进行集成。目前已经集成17个应用子系统,主要包括:校园一卡通系统、教务系统、邮件系统等等。

    8.其他服务

    除了以上提到的服务,我们在数字化校园系统中还为广大的师生提供了各种便利服务。比如路况,火车、航班的交通查询服务;天气信息查询服务;网络U盘存储服务;病毒补丁升级服务等等,为方便师生学习和生活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

    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在影响学校教育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是关键中的关键,要改进教师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必须加快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进程。我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出发点是: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应该让所有的教师更多地了解信息技术、让了解的教师更多地参与、让参与的教师更多地深入、让深入的教师更多地带动。因此,我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主要从三方面来展开:

    一是进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这一方面的工作我们主要是开展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训,学校教育技术中心和人事处合作,开展教师的计算机操作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应用软件以及网络的基本应用。通过培训,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一些原来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的老师,现在也能得心应手的使用计算机,熟练地进行收发邮件、网上搜索信息、排除电脑基本故障等操作。

    二是进行计算机的教学应用方面的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对老师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培训,我们在每学期开学初都要进行多次培训,目的就是使老师们掌握多媒体教室的使用,能够在多媒体教室里流畅自然的开展教学。

    三是进行资源应用方面的培训,包括邮件系统、数字资源库、IPTV网络电视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我们组织这一部分培训的目的是,帮助老师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水平。从实践来看,随着教师对技术的熟练程度越来越高,教师关注的更多的是如何利用新技术来组织、促进教学,因此我们在组织教师的继续教育或培训时,我们的侧重点更多的是如何使教师利用新技术来帮助教学,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在开展培训时配备多名辅导老师、少讲多练、以专业教师作为主要培训对象。

    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对于推动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培养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正在从“基础网络核心时代”跨入到“数据核心时代”,以“数据整合”为核心的新一代数字化校园建设,将为师生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提供更为便捷、更为高效、更为人性化的数字化平台。相信数字化校园建设将在我校发展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将会对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