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震信息公开看政府决策
来源:东方网 更新时间:2008-05-25

 作者:墨客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24日在四川映秀镇举行新闻发布会,向中外记者阐述了抗震救灾目前存在的困难及其应对措施。温家宝表示,要保证大灾后不发生重大疫情。目前已有一万多名防疫人员在灾区进行防疫工作,并切实保证药品及时供应。目前没有疫情出现。一旦出现疫情,政府一定会保证信息公开。(5月24日《中国日报》)

  一旦出现疫情,政府一定会保证信息公开。温家宝总理的这一明确表态,一方面表明,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中国政府不会刻意隐瞒信息,而是选择将信息公开,让观众知道真相,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政府有信心、有能力度过这次难关,也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从信息公开的决心,我们也看到了政府的决策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公开,政府的这种选择是正确的,也是能够赢得民心的。

  实践表明,每当有重大事件发生,特别是重大自然灾害发生,谣言总会不期而至和不胫而走,由于真假难辨,容易引起人们的心理恐慌,影响了人心稳定与社会和谐。面对不胫而走的谣言,有人寄希望于“谣言止于智者”,认为谣言在智者面前就会不攻自破。但是,事实是,面对真假难辨的谣言,特别是事关自身利益或安全的谣言,大多数人难以辨别真伪,因此报着“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的心态,为谣言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传播的空间。因此“谣言止于智者”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低估了谣言的破坏力量。

  面对谣言,能够镇定自若并理智判断的智者毕竟是少数,在来势汹汹的谣言面前,智者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因此,面对纷传的谣言,我们不能将消灭谣言的希望寄托在智者身上,而应该及时、果断地公开信息,让公众了解事情真相。只要不涉及国家军事机密和国家秘密,政府都应该保证信息公开,了让公众解事实真相。而掌握了真相的民众,才不会胡乱猜疑,谣言才会失去市场。

  实践证明,只要政府及时公开信息,总会得到公众的理解与支持。2003年非典期间,因为担心引起社会混乱,一些官员刻意隐瞒非典疫情,结果反而造成了公众的猜疑和不满情绪,导致谣言四起,加剧了民众的恐慌,有关责任官员立即被中央撤职查处。而为了使全社会及时了解全国疫情变化情况,国务院将疫情公布由原来的5天公布一次改为每天公布一次,公布的数字既包括确诊病人数字,又包括疑似病人数字。随着非典疫情的及时、真实公布,谣言纷纷破灭,民众的恐慌心理得到了缓解,情绪逐渐稳定。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民众团结一心投入到抗击非典战役中去,由于众志成城,我国的非典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并最终消灭了非典。如果不是当时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果断决策,及时公开信息,那么,2003年的那场非典战役,我们恐怕还要多走一段弯路,还会有更多的生命死于非典。

  这次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社会上同样有谣言不时传出,我们在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的同时,面对纷传的谣言,最好的办法是公开真实信息,在事实面前,谣言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的。此次温家宝总理“政府一定会保证信息公开”的喊声同样坚定、嘹亮,他表明了政府与人民站在一起的决心。而只要做到信息公开,即使假设发生局部小的疫情,民众也不会胡乱猜疑和感到恐慌。我们相信,在政府的正确决策下,灾区人民最终会顺利度过这次难关,重建自己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