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来源:吉林省统计局 更新时间:2012-04-15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信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而农村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的技术手段,有利于推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生产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十五"期间,吉林省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电脑拥有量从无到有,但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网络"的普及水平还比较低,与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现实需求相比还比较落后,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农户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居民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农民发家致富,必须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农村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农村社会生活的状况、方式与观念,将为农村社会的信息流通,科技和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等方面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当前,吉林省农村居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有电视、报纸、电话、互联网等。据调查,2005年吉林省农村居民电视机、电话、家用电脑拥有量均比2000年有明显增长,农民生活的信息化程度达到54.1%,比2000年提高了21.1个百分点。


1、彩色电视机基本饱和,有线电视网络发展快速


"十五"期间,随着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吉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加之电视机等主要家用电器的大幅度降价,人们购买家用电器的能力和欲望显著增强,更新换代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彩色电视机在农村家庭中迅速普及。据调查,2005年末,吉林省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98台,比2000年增加了37台,增长了60.7%,彩色电视机在吉林省农村居民家庭中迅速普及。随着彩色电视机迅速进入农村居民家庭,黑白电视机已基本被淘汰,截止2005年末,吉林省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黑白电视机仅10台,比2000年减少了34台,下降了77.3%。


随着彩色电视机的普及,为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五"期间,吉林省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快速发展。截至2005年末,吉林省农村居民家庭接入有限电视网的用户在所有拥有电视机的家庭中所占的比重为57.0%,比2000年翻了一番,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2、电话、手机迅速普及,通讯消费支出成倍增长


"十五"时期,随着通讯事业的快速发展,电信部门也不断推出的新业务、新举措,扩大农村的用户群,抢占市场份额。同时由于农村居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外出务工人员与家庭需要随时保持联系,促使固定电话在吉林省农村居民家庭中日渐普及。至2005年底,吉林省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中拥有固定电话的户数为70.5户,比"九五"末期的2000年增加了44.7户,增长1.7倍。


而移动电话则具有方便、灵活、可随身携带的特点,吸引了更多农村居民,特别是年青人的青睐。由于近几年来移动电话价格适中、收费合理,促使购买量迅速增加,成为通讯消费的新亮点。2005年末吉林省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66.9部,比"九五"末期的2000年增加了65.3部,增长40.8倍,年均增长1.1倍。


通讯设备的逐渐普及,一是为人们信息消费提供了平台,使农村居民信息通讯消费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通信费支出71.0元,比2000年增加62.1元,增长7.0倍,年均增长51.5%。二是极大的方便了农村各地区间的信息联系,给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工作、娱乐、交际带来了很大方便,为致富信息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电脑拥有量从无到有,互联网已经深入人心


"十五"期间,吉林省农村居民家庭电脑实现了零的突破。2005年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已拥有家用电脑0.2台,虽然拥有量还非常低,但已经开始影响农村居民家庭的生产和生活。通过从网上获取大量信息,人们不出家门就能了解天下大事,来指导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可将小生产与大市场、将生产者与农业技术专家联系起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信息和技术服务。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必将越来越多地依赖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


2005年吉林省农村居民家用电脑还基本没有直接接入互联网的用户,仅限于家庭中的学习和游戏,但人们对互联网及其作用已经不陌生,网络早已深入人心。据调查,2005年农民上网费用占家庭日常生活消费总支出的0.4%。在吉林省农村居民家庭中,家庭成员中有人上过互联网的户数占总户数的比重达23%。这部分上网的人员主要是家庭中的年轻人,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二、农村信息网络建设亟待加强

"十五期间",虽然吉林省农村居民信息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各种信息设备真正服务农业生产的水平还比较低,对有线电视和互联网建设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大大限制了各种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从农村的实际情况看,农村居民最渴望的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政策、市场、科技、农资、气象等有价值的农业信息。特别是一些地方出现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更需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加快信息网络向农村延伸,通过信息的通畅来解决农产品的滞销问题。通过农村信息化,既可以使农村居民更加贴近市场,了解第一手的市场信息,又可以利用市场信息适时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因此各级政府和涉农部门,应加强网络建设,更好地为农村居民的生产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使吉林省农村居民在生产中能够依靠信息及时调整经营结构,降低生产成本,躲避市场风险,获取最大收益。

(一)加强有线电视的网络建设,为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服务

据调查,目前吉林省农村居民家庭中,还有43%的电视没有接入有线电视网,这部分农户的电视只能接收到2-3个电视台的节目,大大降低了电视机这一在农村最为普及的信息设备的利用水平。在目前电脑普及率非常低、网络还没有连接到农户的情况下,提高电视机的信息利用水平,加强其为农民生产经营服务的力度是吉林省提高为农户信息服务的现实选择。

1、应加大有线电视网的建设和普及力度,使大部分农户,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户都能够接入到有线电视网络中,为信息的交流做好硬件保障。

2、在吉林省农村98%以上的农户有电视机的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应通过开办农业类节目的方式,结合本地区农民最关心的问题,重点播出本地农业信息,介绍新产品、新技术及新服务,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本地农业生产信息的主流宣传平台,缩小主流信息和农民之间的距离。使农民通过看电视获取更多的致富信息,更好地发展生产服务。

3、在有线电视网普及的基础上,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通过电视机+网络机顶盒的方式,使农户的电视机连接入农业信息的专业网站,让农户与农业技术专家直接交流,以获取农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和经营信息。

(二)扩大电话的服务功能,为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水平服务

2005年末,吉林省农户中有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的用户占全部农户的比例已经达到89.6%,可以说,农民电话的普及率已经非常高了。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民的电话大多仅限于生活上的交流,对生产经营的信息沟通作用还非常有限,还没有形成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强大网络。各级政府及涉农部门应建立针对利用电话的服务网络,使广大农民通过电话就能获得所需的各种信息。

1、借鉴发达省份的先进经验,依托当地的农业信息网,引进语音"听网"系统,增设网络与用户的互动功能,并且配备专门的电话和专业操作人员,开通农民服务热线电话,农民打个电话就可以通过专业人员把信息免费联接上网,也可以通过专业人员从互联网上听取有关农业信息。为农民利用普通电话获取网上信息开辟了一条新渠道。另外,可开通免费农技服务电话,为农民生产提供技术服务。

2、通过向移动电话发送信息的方式,适时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指导农民及时调整生产投资策略,跑赢市场。

(三)加快农村的互联网建设步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通过有线电视和电话等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其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将信息传递互联网中,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信息的交换。使农民自己能够上网,并在网上进行信息的交流是吉林省农村互联网建设的最终目标。

当前,吉林省基本还没有在家直接上网进行信息交流的农村居民。但很多青年农民有很强的上网寻找信息的愿望,有80%以上的农户想通过上网浏览寻找最需要的商品供求信息,来指导自己的生产经营,同时也想在网上寻找关于农业生产技术的学习资料。在目前的情况下,农民购置设备上网不仅不现实而且不经济,而政府提供的农业信息服务站目前一般只覆盖到乡镇,信息在"最后一公里"无法进村入户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现有条件下,为了让互联网上大量的农业信息及时传递到农民手中,并进行反馈,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我们应建立以农村村委会为中心的网络接收站点,设立网络活动室,为农民提供各类针对"三农"的各种真实、有效、可行的信息、适用技术,使之成为农村信息化的示范点。

同时,应制定农村网络普及的长远规划,加大对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的投资力度,逐步降低农民直接上网的费用,加强对农民网络技能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