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村网建网透析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
来源:山西网 更新时间:2011-04-03

 
    山西 2008-05-27(中国商业电讯)--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在我国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每年各级政府部门都投入上百亿的资金进行电子政务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几乎每个县、市都有了自己的门户网站,但是这些种类繁多却功能相近的网站,由于缺少后期信息的发布、更新等相关的维护,不仅使这些门户网站形同虚设,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现在的科技生产力下电子政务不应该再考虑“电子”,而更应该关注的是“政务”。目前技术实现起来已经不成问题,关键是“政务”如何通过制度乃至于法律来实现公务员与老百姓的互动。针对这一问题,电子政务就应当树立一种理念来做,即电子政务应很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让他们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让他们愿意使用电子政务,使电子政务平台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电子政务互联应是在同一平台下的互联。

    在网民查找资料的时候,用得最多就是搜索引擎。而商家是要靠商业运作才可以维持搜索服务的,而目前大量的政务信息分布在不同的网站上,造成政务信息的搜索就不是那么方便、准确了,这就需要对这些网站进行充分整合,从我国现在的国情出发建立一二个通用平台就能满足电子政务的需要。比如:建立国家、省级部门、地市级电子政务互联平台;建立县、乡、村互联平台,这不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也也符合我国的行政管理模式!

    服务对象的最小行政区域化、便利化、习惯化。

    在“万村”http://www.wancun.net/ 网建设前期各种调研资料表明:在调研农村电子政务的认知度时,有这么一个有趣的过程。我拿着笔记本电脑问一名60岁的老党员。让他看看搜狐网站,给他讲电脑知识。他只用眼睛瞥了一眼,随后我打开县政府的门户网站,指着县长的照片说:“这是你们的县长”他就瞪着照片看了几眼:“就是他,人看着还挺精神”我随后打开“万村”网给他介绍:“这是你的村子网站,这是村务公开,这是政务公开,这是…”他马上就踀了过来,打断我的话:“慢点慢点,这上面还有这些?”我耐心的给他讲了一遍。他不断的指着各个栏目叫我打开给他看.但是是演示版,没有内容。他嘟哝着骂了一句:“这些个人(指村干部)怎么就不给上面放东西”。

    这个老农的反应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他需要关心的是他所需要的东西,不是宏观的文件政策。这也说明电子政务是有群众基础的。是要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才能牵住百姓的眼球,才能更好的服务与百姓。

    百姓和电子政务的关系确定

    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服务于百姓,因此人性化的服务就需要人的参与,特别是公务人员。就现状而言网络公务只需要对百姓做好信息的发布、让老百姓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百姓最感兴趣的是身边的事,而百姓身边的事全是基层公务员要切身深入解决、答复的具体的事物。百姓又是政务的盲者,有这样一个测试,和一线的公务员试着说了一下农业口的行政部门,边查边说最少用了一个小时,如果是农民那又该如何?从这一点上,我在设计“万村”网架构的时候,就以村庄、社区为门户。公务员经过严格流程注册后,在公务员的后台设计了信息可向所管辖区域进行任意组合发布的系统,即可向全县或者任意多个乡镇或村庄、社区进行信息发布。设计思想就迎合了政府是服务型政府的特点,表现形式就是针对村庄社区个体进行政务发布。

    问题的咨询实现了在乡和县之间的互动,由百姓盲问,公务人员主动答复,充分体现公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综上所述,这就要求电子政务必须始终贯穿以服务与百姓的建网宗旨。

    电子政务应该推行战略品牌化和平台化

    第一点说明了电子政务与平台的关系,这就引来了要权威,既然权威那就需要品牌,要专家评价各个电子政务网站的理念和设计思想,确定一种模式,使其形成权威媒体,不再重复建设。假如“万村”确定为县、乡、村三级电子政务的指定网站,那以此平台国家集中人力物力在“万村”现有的框架结构下再进行软件技术更替,不仅百姓受益,国家更是减少了无谓的投资!

    外网和内网的结合

    基于县乡村三级的电子政务更加贴近百姓、服务百姓、在以后要做到更加规范,形成严谨的工作制度,细致的发布流程。对于电子办公而言,可以先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完成对各种政务的调研、统计,然后汇总到电子办公系统内,可大大提高政府办公的工作效率。

    总之电子政务就现状而言,要尽快转型,做到统一平台,要结合软件技术实现低投入高效益,要抛弃之深的空头理论,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地走。首先强调政务,尔后在进行电子!强调落实,扶持品牌,号召百姓参与。国家应该确定专门的部门主抓品牌外网平台建设和应用,结合电子政务网络业主成立专门的规定制定和考评管理。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各种信息,深信通过专家和业主以及关心电子政务的地方行政官员,大家共同的努力,中国的电子政务会迎来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