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平
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发改委与财政部联合发出《三部委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下简称《通告》),酝酿已久的电信重组终于打响了第一枪。
这份《通告》阐述了电信重组的必要性、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目标,并详尽地提出了重组的配套措施和组织实施要求,相当于新一轮电信重组的纲领。
在《通告》提出的三项配套措施中,“自主创新”和“非对称管制”尤其重要,它们对重组后3G制式的选择和重组后的市场格局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重组后非对称管制
在《通告》中,三部委明确表示,“针对重组后新的市场架构,将在一定时期内采取必要的非对称管制措施,促使行业格局向均衡发展……”,“鼓励移动通信运营商相互开放网间漫游业务,漫游结算等价格由政府制定”,以及“逐步扩大企业的自主定价权”。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非对称管制”这一概念,到底什么是“非对称管制”?
据电信专家项立刚解释,非对称管制,是行业主管部门为调整不对称竞争,扶持弱小经营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而采取的一种过渡性管制手段。在电信业中,通常包括分拆市场支配者、限制其业务范围、规定其市场主导业务与其他业务分立经营或账务独立、强制其与其他企业网络无条件或有条件互联互通、严格控制其资费水平和形式等。
监管部门可能会出台什么样的具体措施呢?
市场份额管制或成重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信专家指出,从国内外经验来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市场份额进行直接管制,加上对滥用市场权力行为的重点监管。
目前中国移动无论用户数量、业务收入还是净利润,在四大电信运营商中都遥遥领先,在移动通信市场份额方面已超过了50%。有业内专家预测,为了使重组后国内电信市场“相对均衡”,监管部门可能会借鉴国际经验,启动市场份额管制措施。
据信产部科技委委员李进良教授介绍,通信行业存在一条“网络价值定律”,即网络的价值与用户数差距的平方成正比,网络越大,用户越愿意加入,从而形成大网的吸纳效应。从某种程度上讲,电信竞争就是网络规模的竞争,只有势均力敌的运营商之间开展竞争,才能保证竞争的有效性。如在英国移动通信市场,四家移动公司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0%~25%,差距不大。最近,美国通过并购整合也形成了四家全国性移动运营商,前三家市场份额分别为22.5%~26%。
按照目前国内移动通信的市场份额计算,新移动、新联通和新电信的用户数量分别为3.92亿、1.25亿和0.43亿,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70%、22.3%和7.7%。
对于市场管制份额的具体方式,《通告》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资深电信专家廖晓滨认为,中国移动在电信重组完两年后可能会处于比较艰苦的阶段,新的资费政策、新的竞争格局都会对中移动产生冲击,5年过后,中国移动的移动用户占有量应在总量的50%以下。
不过,廖晓滨同时认为,中国移动的优势并不会被行政方式削弱,“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电信企业”仍是电信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携号转网有望实现
业内专家预测,除了市场份额管制以外,电信重组后最有可能出台的另一个措施是携号转网。
顾名思义,“携号转网”是消费者在更换运营商时,可以一直保留使用的电话号码。从本质上,号码资源属于国家所有,运营商无权占有,也不能对用户的自由选择进行阻挠。
专家分析,号码携带业务一旦开通,阻挡老用户选择运营商的最后一道门槛将撤除,用户的选择将更加灵活。
如果运营商不能不断地推出有效服务和减低资费负担,用户就有可能通过携号转网来向运营商施加压力。这无疑将进一步搅动电信市场的竞争。尤其是在逐渐饱和的市场,运营商对客户的争夺更多来源于存量用户,而非新用户。从日本实施携号转网的效果来看,主导移动运营商NTTDoCoMo今年1月份用户净增长只达到7000人,而流失的用户数约为10万人。同期,其竞争对手KDDI和软银公司1月份净增用户分别为20.8万人和16.4万人。
据了解,目前全球已有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号码携带业务,其中有一半在固话市场和手机市场同时推行号码携带。
我国信息产业部在2006年10月发出《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携号转套餐)的通知,两年来仅有部分区域运营商执行,此后便无疾而终。
电信市场监管力度将加大
“通信行业管理部门将制定更加严格的行业监管政策对变相阻碍、破坏互联互通、网间漫游的,给予企业经济处罚,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分析人士认为,《通告》对“互联互通”、“网间漫游”等关键问题指向明确、措辞严厉,在此类公开文件中属少见,可以看出,除了非对称管制以外,决策层还下决心加大对常规电信监管的力度。
此外,《通告》还强调,“鼓励移动通信运营商相互开放网间漫游业务,漫游结算等价格由政府制定。逐步扩大企业的自主定价权”。“开放网间漫游”是指,甲运营商的用户到没有甲运营商没有信号而乙运营商有的区域,乙运营商允许用户接入自己的网络并提供服务。
业内人士分析称,这将意味着网络的覆盖对于弱势运营商来说,不一定是头等大事。而服务、资费将成为首选。
TD前景明朗
据李进良教授统计,本次电信重组《通告》的一大特点,就是对“自主创新”的着重突出,《通告》全文共出现10次。在通信产业领域内,TD-SCDMA、WAPI、AVS等多项技术都属于自主创新,“但TD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自主创新”,李进良表示。
此外,重组《通告》还重点指出了在扶持自主创新方面的五项配套措施。
五大举措推进TD
《通告》所提出的配套措施之一,是“结合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积极参与国际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制定”。我国在第四代通信技术标准制定方面唯一有技术根基的就是TD-SCDMA,国家的上述表态从侧面上支持了TD。配套措施之二,“鼓励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优先使用自主创新产品”。加强政府采购一直是国家支持自主创新的有力举措,对TD等自由知识产权意义非同一般。
配套措施之三,“政府有关部门利用对外优惠贷款、无偿援助及其他外贸出口政策推动自主创新产品的国际化发展”。这表明国家对TD的态度不仅限于国内,而是要推动TD技术走出国门,在后发展国家生根发芽。
配套措施之四,“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将自主创新作为考核电信运营企业的重要指标,科学、合理确定相关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建设和经营指标”。这意味着,在未来国资委对运营商负责人的绩效考核中,对TD的推进力度已成为一大要素,电信企业将在考核压力下全力推进。
配套措施之五,“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优先支持重点研发、制造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这意味着,TD产业链相关企业如在发展TD过程中遭遇资金瓶颈,将获得上市融资的资格,甚至得到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
中移动稳拿TD牌照
业内专家认为,《通告》已明确表示国家对自主创新的态度,中国移动在重组后获得TD-SCDMA牌照已无悬念。
“最弱小的运营商拿一个最成熟的3G标准,最强大地承担民族标准的推进,符合监管逻辑。”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认为,中国移动同时拿到两张牌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同时,TD的发展最终要由市场决定,“发展成熟,中移动可以很好利用TD的网络优势;发展不成熟,那就要看TD的后续演进技术。”
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表示,相信重组后,每一家运营商都有实力推动TD发展,“但中移动的TD试验网规模更大,2G移动网络基础更好,如果由其运营TD,相信起步会更快。”杨骅预计,三张3G牌照会在年内同时发放。
来自中国移动的内部消息称,公司已做好在更多城市建设TD网络的准备,“两到三年内计划投入800个亿把网络铺到二线城市。”机构分析数据则称,兴建一张覆盖全国的TD网至少需要投入1000个亿。
5月23日,中国移动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启动第二轮TD招标的公告,共采集10万部TD手机和数据卡。
他山之石
1999年12月,SK电讯宣布收购排行第三的新世纪通信,预计合并后市场份额达56.9%。韩国政府认为,公司做大可以促进韩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因此批准了合并申请。但为了防止移动通信市场出现新的垄断,损害消费者的权益,政府附加了合并条件,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求SK、新世纪两公司的合计市场占有率到2001年6月底要降到50%以下,否则每天罚款10亿韩元(约80万美元)。为了满足合并条件,避免高额罚款,新SK电讯分阶段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减少并停止促销、广告;限制新用户入网等,终于在2001年6月底前达到了政府的要求。此后,韩国政府又通过单向号码携带等政策限制SK的市场份额超过50%,以保持市场结构的相对均衡。
实践证明,限制市场份额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产业、企业和消费者的共赢局面。首先,重点监管主导运营商的做法维持了市场公平竞争。其次,促进了产业发展,韩国移动用户从1999年的2300万发展到2006年底的4020万。第三,SK受市场份额的制约,避免了低价竞争行为,转而集中精力提高客户ARPU,韩国无线增值业务创新领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