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B如何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来源:天极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小的是美的,大的是强的。 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两者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而且主流经济学者的共识是,一个国家是否富强,人民是否富裕,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是否丰富多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中小企业的发达与否。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振兴区域经济,满足多样化内需,提升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做出了弥足珍贵的贡献。

  但与大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幸而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这一情况,自200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原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原国务院信息办推广应用组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遵照“政府倡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共同启动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并在制定指导意见、开展课题研究;发挥大企业的优势,构建公共服务平台;调动社会资源、引导推进活动;加强公共服务,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颇多进展。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改委和国务院信息办等部门也迅速发出通知,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印发了“关于印发强化服务 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意见的通知”,其中高度重视和务实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也是作为首条意见出现的。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贷款支持。一些代表委员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更加关注中小企业发展。

  以上种种,无不宣示着一个事实——中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时代已经到来。那么,对于中国中小企业而言,又该如何顺应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潮流?

  两化融合要求生产方式转变

  不妨回顾一下,不融合的时候又是一种什么状态?以前,我国中小企业常常把信息化,当作电子;把工业化,当作商务,从而容易导致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张皮”,把技术发展与应用发展割裂开来,把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割裂开来。

  最明显的证据是,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信息产业部、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等单位在3月初联合发布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2007)》,其数据表明:

  我国80.4%的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但是,只有16.7%的企业有自己的网站。

  32.8%的企业具有电子邮件系统应用,管理层有39.3%使用电子邮箱,但还有26.2%的群体不使用电子邮箱。

  52.3%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但是核心业务应用低于10%。中小企业网站以信息发布为主,已经应用ERP 的中小企业仅为4.8%,86.2%的企业没有应用ERP。只有9%的中小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

  这一现实提醒我们,中小企业固然充满活力,但同时也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落后、资金人才缺乏等不足。面对业务和管理方面的挑战,他们在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信息化建设有着千差万别的需求,但缺乏相应的信息化策略和实施力量。

  正鉴于此,作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关注并服务中小企业的科技公司,惠普公司凭借其20多年来在中国市场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宝贵的客户资源,在去年年底针对中国的中小企业推出了“全程助力”计划,旨在助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而作大、作强!

 

  到2008年,“全程助力”计划已经在惠普的大力推动下进一步落到实处,已经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涌现出来。例如惠普“全程助力”计划中涉及的遍布全国的渠道合作伙伴之一致信嘉和公司,就有一个帮助中小企业客户革新生产方式的生动案例——一个婴儿用品制造行业的客户需要建立一整套的IT架构平台,在其公司内部需要保障整套ERP系统运行的数据安全,对IT系统安全的要求非常高。惠普的“全程助力”计划的理念正是以中小企业客户的业务和管理需求为核心,从选择、使用、保护到过渡这一完整的生命周期着手,这样的策略让渠道商很好的为客户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方案将所有的客户端集中到统一的服务器里,最后统一加密,任何客户终端都只有维护的权限,而没有更改使用的权利。与此同时,惠普的领先产品瘦客户机也精妙地整合到这一套解决方案中,真正实现了该客户的生产方式转变。

  两化融合优化资源利用

  两化融合改变了中小企业的生产方式,但这并不足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一部分信息化走在前面的中小企业面对的是如何最优化使用企业资源的问题。

  例如,温州瑞新集团董事长秘书陆友爱就认为:“我们公司现在每年的成长速度是131%。如果公司的扩张速度每年不超过10%,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考虑上ERP,因为这套系统能用五年到十年。但如果不到两年就需要更换,很多企业就无法承受。”陆友爱的观点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系统可拓展性和对IT投资保护的疑虑。

  这实际上涉及到中小企业在多个业务生命周期都普遍关心的我问题,也让我们看到了分析比较中小企业在各个业务阶段的需求、从业务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问题的合理性。不同于简单的“计算机盒子”,惠普的“全程助力”计划涵盖了中小企业在做大、做强过程中的完整IT需求,其中自然包括向中小企业提供专门设计的方案和服务,使其能够有效保护IT投资,从而放心地运营业务。

  再来看这样一个案例,广东威创(VTRON)一直是数字显示领域的领导厂商,连续多年占据中国市场份额首位。由于是高新技术企业,VTRON公司的IT系统建设较早,规模也相当大,仅硬件就包括700台台式机,200台笔记本电脑以及50台服务器,内部流程管理、供应链优化也早有信息化基础。

  VTRON的问题是,当初由于性能价格比的考虑,采购的700余台台式机都是采用了组装机,但频繁的IT故障使他们在IT设备的运营维护方面牵扯了太多的精力。尽管VTRON也将IT设备的运营维护部分外包给了第三方,但额外增加的成本也是令管理层不予。在选择采用惠普“全程助力”计划的协助之后,这家公司从去年开始换用惠普台式机,同时在生产流水线上测试惠普瘦客户机,而在需要高清分辨率的研发部门则采用顶级显示设备。通过厘清部门需求,实施精细化的IT系统部署后,VTRON实现了在保证业务需求的前提下降低IT的运营维护成本,以及灵活的可扩展性,优化了企业资源利用率。

  两化融合缓解长尾矛盾

  

1

  长尾理论有两个基本维度:即规模(竖轴)与品种(横轴)。而工业化即代表着大规模生产,品种缺乏的规模经济,信息化就代表着小规模生产,品种差异化定制的范围经济。

  在“两化融合”之前,这二者的矛盾十分尖锐。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广,他们的客户需求复杂,通用方案并不能很好地适合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了需求与供给错位。例如温州新概念家居馆的总经理黄伟就曾感叹:“很多企业的应用需求并没有被充分发掘,合适的专业软件找不到,但通用的软件一大把。通用软件的10个功能当中可能我就需要其中的5个,但这5个功能却不够深入和专业化!”

  消弭“规模化”与定制化“多品种”的矛盾也成为各大IT厂商面前的挑战。毋庸讳言,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我们也看到诸如惠普这样的厂商在分规模分阶段的解决这一问题。例如针对相对的大型企业(500-1,000人),惠普针对垂直行业提供定制解决方案,包括证券、酒店、金融、制造、物流等,小于50人的微型企业可能就以打包解决方案为主了。

  总体来说,尽管“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道路上还充满挑战,但几大部委在“通知”中的目标也是明确的:到2012年,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发布和获取信息的比例超过90%,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超过40%,利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超过30%。这需要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协力,像惠普“全程助力”计划从中小企业整个业务生命周期的角度入手,涵盖了中小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粗放规模到精确定制过程中完整的IT需求,从而为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道路遇到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