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8年2月27日在贵港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唐成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建议和意见。

    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六靠”工作思路,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3.07亿元,增长16.3%,总量位居全区第六位,比上年提升一位。

    ——财政收入完成23.02亿元,增长20.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9亿元,增长4.2%。

    ——工业增加值达108.5亿元,增长26.6%,在三次产业比例中,二产总量首次超过一产和三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8亿元,增长18.46%。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6.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71.8元,分别增长19.9%和17.3%。

    ——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对外吸引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2007年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排行榜公布,我市在全国排名第149位,在广西排名第4位,从而成为中国最具品牌价值的城市之一。

    ——和谐贵港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政治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认真实施工业立市战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大力发展服务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6.2:37.4:36.4,二产比重提高了2.3个百分点,工业化水平达到32.57%,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总产达148.17万吨,增长5.1%,创历史新高;甘蔗、优质稻、中药材、蚕桑、蔬菜、食用菌、木薯等特色优势农业种植面积和产值实现新突破,林业产业蓬勃发展,新增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8.3万亩,引进和开工建设了金田木业、皇氏乳业、金弘羽绒、广东温氏集团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猪生产稳步恢复,白鸽、鸭、鹅、名特优水产等特色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务经济稳步发展,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4.26万人;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放心粮油进农家”工程,农村商贸流通网络不断延伸;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气象和农机服务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工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332.61亿元,增长3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4.92亿元、增长35.2%;实现利润8.12亿元、税收8.8亿元,分别增长325.75%和71.99%。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7.17亿元,增长69.98%。新增8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贵港电厂、华润平南、华润贵港、天鸿鑫锰业、金源酒精、贵糖、郁江炼钢等骨干企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电力、水泥、制糖、冶炼四大工业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新增中国名牌1个、省级名牌10个。服务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增加值121.2亿元,增长15.3%。旅游、商贸物流、交通运输等产业保持较快发展。接待游客人数4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3亿元,分别增长17%和20%。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507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7万标准箱,分别增长10.1%和34.9%。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突出抓好自治区重点监控的40家排污企业和32家高能耗企业的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控制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二)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供销系统、外经贸系统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范围不断扩大,部门预算改革逐步精细化,非税收入收缴改革力度加大。民营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全市非公经济实现销售收入、实交税金分别增长29.56%和35.91%。继续下大气力抓好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新引进项目153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80.7亿元,增长38.9%。新批外资企业22家,实际利用外资9520万美元,增长105.6%,在全区排名第二位。外贸进出口总额11474.2万美元,增长20.6%,其中外贸出口8515.2万美元,增长39.2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市江南工业园实现生产总值20.44亿元、工业增加值5.45亿元、税收6845万元,分别增长79.97%、71.08%和81.85%。各县市区的工业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引进了一批新项目,培植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县域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三)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城乡面貌有了新变化。投入3.6亿元用于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6个进城主要路口改造工程实现竣工,城五路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荷城路西延段和迎宾大道北延段工程开工建设,城西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加快。新开工和竣工了一批住房楼盘,中心城区和平南县城的防洪堤工程扎实推进。积极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取得阶段性成果,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6%,绿地率达30.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6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31.06%。荣获全区第六届市容“南珠杯”竞赛“特等奖”。

    (四)认真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围绕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加大财政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全年用于社会保障、农业、教育、科技和城乡公共设施建设资金大幅度增长。自治区部署的10件实事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8件实事全面完成:3390名贫困大学生全部获得资助,中心城区的荷城小学竣工投入使用;165条小街小巷改造顺利完成,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一期、市区30个公厕和4个垃圾中转站已竣工;建设完工104个通村公路项目448公里;建成54项人饮工程,解决了9.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和饮水难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7100座,改造建设农家店410个;完成64户农村特困户的茅草房改造任务,解决了一批特困农户的住房难问题;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启动了城区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货币补贴;认真抓好就业再就业工程,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3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积极实施阳光培训工程,组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5.23 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9.6万人;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完成年度参合目标任务,为参合农民补偿诊疗费8094.6万元。首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两个确保”得到较好落实,全面提高了城乡低保、优抚对象、伤残军人、“五保”财政供养等补贴标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特困群体扶助政策进一步落实。     

    (五)坚持统筹兼顾,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完成第三轮科技创新计划,取得科技成果83项,开发工业新产品50项。顺利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快;投入1.35亿元改造中小学危房,新建校舍21.8万平方米;筹资1325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困难大学生;认真落实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77.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获得免费教科书,4900多名特困家庭的寄宿生获得生活补助;解决了1300多名代课教师转正问题;接收8900多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近入学读书。积极发展文化事业,成功举办了纪念罗尔纲系列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推进。进一步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得到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体育竞技水平得到提升。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依法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取得新进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平安贵港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加强了国防动员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涉台事务、防震减灾、新闻出版、统计、物价、人防、地方志、档案、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六)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入开展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活动,认真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扎实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和健全了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开通了电子政务监察系统。修订了《贵港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重视抓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规范化、依规办事标准化建设,从而进一步规范了政府行为,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重视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强化经济责任审计,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案件。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团体,向驻贵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中区直驻贵单位干部职工,向关心支持贵港发展的各位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全市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不高;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较低,大项目、好项目、财源型项目少;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充分;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节能降耗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部分城乡居民生活仍然比较困难;政府行政效能有待提高,发展的软硬环境仍有待改善。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2008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六靠”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工业化城镇化主导方向,更加注重开放合作,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富裕文明和谐贵港建设步伐。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与上年持平,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上年下降5.15%,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下降12.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略低于2007年实际涨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新的增幅指标,努力超过预期目标,争取实现更好的发展结果。

    确定上述目标,主要考虑到我市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要实现与全国同步达到全面小康水平,意味着到2020年我市GDP比2000年须翻3.35番、人均GDP达到3800美元,年均增幅保持13.8%以上,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意识,迎难而上、敢于跨越。同时中央提出“两个防止,一个偏紧”的宏观政策,金融、土地等要素制约趋紧,节能环保约束更加严厉,这对我们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思维,不能止步于已有的成绩,不能束缚于现成的经验,只要是对党的事业有利、让老百姓受益的事,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主动参与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把我市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追求好、突出快,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进程中有新作为;必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一步一个脚印做好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持工业经济高速增长

    工业化是我市加快发展的主导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培育支柱产业,提高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增强工业支撑能力。

    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重点围绕培植壮大建材、能源、冶炼、糖纸等传统支柱产业,扶持、推动现有企业加快内涵改造和外延扩张,组织实施好台泥、华润(平南)三期、华润(桂平)水泥、金源酒精三期、清隆机械扩建、红旗纸业扩改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高铁三水铝和贵港电厂二期项目实施。积极做好大藤峡水利枢纽、桂东核电站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协调服务,力争更多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免检产品,培育发展一批地方名牌。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培植服装、羽绒、林产品、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物流等产业,并积极引导这些产业进园入区,形成产业规模,突出抓好香港茂荣毛织品、玉动机器、金山物流、镁星镁业、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加工配套企业,积极引进一批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开发新产品30个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产品2-3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力争有30户以上企业进入规模行列。

    强化项目支撑。现阶段我市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必须继续把投资项目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保持必要的投资规模。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确保20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实现竣工投产,力争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40家,其中超10亿元以上达8家。力争全年缴税超亿元的企业达5家,实现年缴税超亿元企业零的突破。围绕培育建材、电力、糖林纸、农产品加工、冶金五大产业基地,引导发展关联配套产业,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发展。

    (二)统筹城乡发展,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三农”基础地位,克服冰冻灾害的影响,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稳定。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确保粮食面积和粮食总产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和转化率。继续扶持发展优质水稻、甘蔗、畜禽、水产、林果、蚕桑、木薯、食用菌等优势产业,发挥基地带动作用,实现规模效益。大力推广新产品和新技术,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创建一批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品牌。突出抓好畜牧水产养殖业,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快发展健康畜禽养殖小区,安排500万元财政资金扶持母猪生产,促进生猪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力争生猪出栏达360万头以上、母猪存栏33万头以上,使畜牧水产养殖总产量有较大幅度提高。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物流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重点推动落实百菇园、巨东公司、平南生态药业等重大农业项目,积极扶持皇氏乳业、广东温氏、双汇珠露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0家以上,新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个以上。

    下大力气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落实各项支农政策,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让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惠。积极争取支农项目和资金,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完成1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达开水库、武思江水库等3项大型灌区改造工程,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投入4.3亿元实施161项乡村道路工程;加快推进桂中治旱工程和土地平整工作,抓好第二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年内转移劳动力91万人,务工收入突破70亿元。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和帮扶力度,集中投放新农村试点建设。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村屯规划,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坚定不移地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政府管理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继续抓好供销、粮食、水利等系统的改制工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尤其是要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努力消化乡村债务,防止发生新的不良债务。优化全民创业环境,进一步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推进公平准入,破除体制障碍,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紧紧抓住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全力以赴加强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重点抓好优势产业配套项目招引和产业集群建设,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作用强、财税贡献大、吸纳就业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努力提高招商质量和效益。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00亿元,利用外资1.14亿美元,分别增长24%和20%以上,使贵港成为广西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港澳台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加快园区建设。认真搞好市江南工业园、西江产业园区规划与贵港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进一步拉开园区框架,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断提高园区承载能力。支持各县市区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争取桂平长安工业园成为自治区级园区。加快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年内市江南工业园建成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县市区各建成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以上,并确保建成一个标准厂房,引进一批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引导工业项目到园区落户,提高工业集约发展水平。

    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强港口、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环境。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亿元以上,重点抓好覃塘至凤凰二级公路、平南至金秀二级公路、桂平航运枢纽二线船闸、西江航运干线航道、中转港二期扩改建工程等重点工程和一批城乡交通道路建设;争取开工建设贵港东环一级公路、南广高速铁路;配合做好贵港至梧州高速公路、龙邦至苍梧和三江至北海高速公路贵港段建设的前期工作。

    (四)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镇化进程

    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管理,全力打造适宜人居和创业的南国特色园林港口城市。

    科学规划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认真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强化规划引导。加快完成贵港城市总体规划、贵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建成区控制性详规和集中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的修编或编制工作,积极推进城北新区二期、港南片区等城市近期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突出抓好城西片区组团、城北新区组团、南山组团、江南工业园组团等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加速郊区与主城区的融合,进一步扩大建成区面积。各县市区也要强化规划管理职能,抓紧城镇体系和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县城改造,开发新城区和工业园区,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推动城乡互动发展,力争全市城镇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路二中心三馆五园”城建项目建设,即加快建设中心城区“堤路园”郁江北堤,规划建设南堤工程,开工建设市文化艺术中心和体育中心,规划建设市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以及马草江、南山、东湖、南湖和民族文化公园,增强城市生态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快迎宾大道北延段、荷城路西延段和中山路北延段等城区路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实施旧城区街道改造和新区道路路灯工程;启动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设,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城市环境。加强城市人防工程建设。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规范房地产市场,优化住房供给结构,加快建设中低价位房、中小套型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力争全年房地产竣工面积93万平方米以上。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美化城乡环境。

    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着手规划建设1-2个大型商贸中心和高档次的商务酒店,继续抓好专业市场建设和管理,扶持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商贸业态和服务水平。加快完善港口物流功能,加强港航、港企、港港合作,积极开拓腹地市场,增强港口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区域性物流基地。力争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000万吨以上、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万标箱,分别增长19.7%和194.1%。进一步整合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高度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培育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增长。

    (五)加强财税金融工作,提高保障支撑能力

    进一步创新财税金融工作理念,制定和落实生财、聚财、理财、用财的各项措施,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狠抓财源建设。大力扶持建材、糖纸、电力、冶金等现有骨干企业和经营纳税大户扩大生产规模,强化生产和经营,巩固主体财源;大力引进经营性、财源型的项目,千方百计推进在建重大项目投产达产,培植新兴财源;积极发展商贸流通服务业,壮大群体财源。

    加强财政管理。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改革,稳步扩大直接支付范围,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切实把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和财政的主要功能更多地放在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上。新增财力要进一步向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和新农村建设倾斜,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强化税源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征管水平,确保应收尽收,特别是要加强对重点税源、税种和非税收入的征管,严格依法依规足额征收土地出让金、房地产交易税费以及建设规费,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行为。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

    努力扩大金融投入。继续加强政银企合作,抓好市政府与开发银行、建行、农发行、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签订的授信协议的落实工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优势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三农”的信贷支持,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和投融资机构建设,扩大融资渠道,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六)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注重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充分发挥社会事业对经济发展的能动作用。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巩固“两基”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保障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实施职业教育攻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贵港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步伐,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努力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实用技术人才。加快发展其他各类教育。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全面完成卫生院危房维修任务,争取乡镇卫生院全部通过合格卫生院评审,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协调发展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启动实施第四轮科技创新计划,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建立专利奖励制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营造全民创新的浓厚氛围。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7个乡镇文化站、100个村文化室和100间农家书屋。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挖掘和整理具有区域特色的民俗文化。继续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体育竞技水平。加强对外宣传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升贵港形象。加强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抓好人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依法维护未成年人权益,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继续做好新闻出版、民族宗教、地方志、统计、气象、地震、侨务、外事、对台等工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七)注重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把改善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坚持以创业促就业,切实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群体的就业工作,年内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9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万人。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全面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稳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水平。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城乡低保补助、失业保险、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完善教育、疾病等专项救助,积极推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完善廉租住房制度,落实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补贴和职工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继续落实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改善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价格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价格监测体系和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应急处理机制,切实抓好粮油食品、能源、农资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监控工作。完善政府价格决策听证会制度,从严控制出台提价项目,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认真办好十件实事。今年要突出抓好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10件实事:一是加强农村医疗保险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县市区覆盖率达到100%,参合率达到80%以上。二是加大对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力度。继续安排专项资金资助考上大学的困难家庭子女圆大学梦,按每人每年1500元标准资助在市内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农村初中毕业生。三是开展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救助行动。免费为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残疾儿童作矫治康复治疗。四是大力抓好沼气池建设。落实财政配套资金,扶持农户新建沼气池6000座。五是继续实施农村人饮工程。新建76项人饮工程、解决10万以上农村人口饮水难和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六是着力改善农村交通条件。筹资1.2亿元,修建村屯公路60条262公里,新增70个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沥青路,让20万群众受益。七是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年内完成培训39.5万人次,让更多农民掌握致富本领。八是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公共基础设施。重点抓好123条小街小巷改造,建设15座公厕和5座垃圾中转站,硬化40个连接城区主次干道出入口路面,改善市民出行和生活环境。在新区规划建设一所综合医院、一所初中,方便城区居民就医、上学。九是大力抓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筹措9500万元,建设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和2万平方米廉租房,解决1000户以上城镇低收入居民住房难问题。十是进一步改善农村“五保”供养条件。新建和扩建乡镇敬老院10座,加强村级敬老场所的建设和管理,让更多的农村“五保”对象得到妥善安置。

    (八)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注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努力营造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文明和谐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和谐程度。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无偿献血、慈善关爱等活动。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服务。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加强城市社区建设。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奖扶政策,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国土、矿产等资源管理,提高国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监管。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淘汰落后产能,下大力气解决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废气和农村面源污染问题。重点抓好列入全区监控的72户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城西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建设城东污水处理厂和江南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加强中心城区泸湾江取水口和第二水源达开水库的生态环境保护,启动建设桂平和平南城区污水处理厂项目。

    加强安全生产和维护社会稳定。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对食品、药品等关系民生重点领域的安全和质量监督检查,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重视处理好拆迁、征地、改制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完善大调解格局。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为加快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既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也是实现既定发展目标的保障。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着力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一)开拓创新,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政府创新是社会创新的表率。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提高素养,打牢理论创新的根基,增强把握规律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努力成为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干部。必须调整思维,转变观念,善于把问题转化为机会,把资源转化为资本,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思路、市场经济的办法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做到好中求快、优中求进。必须敢于负责、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善于研究和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善于分析和寻找自身发展中的差距、问题和制约因素,解决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难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努力提高组织经济工作和驾驭全局的水平,推动本地本部门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二)求真务实,提高政府执行力。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执行力的实质是抓落实的能力。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重实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力戒文山会海、忙于应酬;坚持真抓实干、破解难题,力戒华而不实、工作漂浮;坚持具体指导、热情服务,力戒强迫命令、形式主义;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力戒铺张浪费、奢靡之风。

    (三)科学决策,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的各项决策,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诚恳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提高政务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依法行政教育,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完善重大问题决策程序,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公示、社会听证、专家咨询、决策评估等制度,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四)转变职能,提高政府管理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和电子政务建设,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化、依规办事标准化建设。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继续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建立行政绩效考评制度,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优化政务环境。

    (五)廉洁从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监督机关的作用,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资金的监督,严肃查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加大预防和惩处公务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力度,以清廉的政风引领社会风气,创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各位代表,面对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激烈竞争,面对全市人民期盼加快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贵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