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是小康社会建设的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已描绘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要实现这个蓝图,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人员来支持、参与和配合,面对如此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笔者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冷静分析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结合我县实际,就档案部门如何加强档案馆功能建设,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谈几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档案馆与档案室在档案资源建设中既有不同的任务,又有紧密的联系,档案室工作是档案馆工作的基础,是档案馆的主要来源,要发展档案事业,为新农村建设服务,首先要做好档案室工作,尤其要搞好乡村两级档案室建设。如将农业培训,良种推广、病虫害防治、以林护农、以林补农、计划生育等方面产生的档案建设好。二是将乡村民营企业产生的档案建设好。根据档案室管理办法及标准建成示范档案室,能入馆的入馆,能利用的妥善保管,合理利用。三是将基层组织建设产生的档案建设好。四是将民政扶贫档案建设好。只有室藏档案丰富,才能充实馆藏,因此要搞好馆、室衔接,将二者业务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扩大新农村建设服务领域。
处理好主体档案与特色档案的关系是档案工作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条件。因档案馆的基本职能与接收范围基本不变,其接收档案的主体基本相同,但由于各地区划改变、历史演变、地貌物产、风俗文化、民族宗教、名胜古迹等的差异,又必须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档案,主体档案是占主要地位,特色档案是对主体档案的补充和完善,一宗特色档案往往成为馆藏中耀眼的亮点。如“榜罗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档案,是我县档案的亮点。在新农村建设中既要重视主体档案的建设,又要重视特色档案资源的建设。
处理好基本业务与信息化的关系是档案工作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手段。良好的基础业务建设是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档案信息化建设,体现和检验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成效,促进档案业务建设水平的提高。乡、村档案管理员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的档案信息化工作时既要对原来以手工操作为目标整理的档案,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进行补充和完善,保证档案数据库存的质量,又要对新产生的档案按照标准与规范要求进行整理,从源头上为档案信息化铺路搭桥,更要严格程序,注意安全,避免出现档案缺失,损坏等问题。
处理好传统档案管理与新型档案管理的关系是档案工作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目的。馆库档案的全体是以纸张为载体用文字书写或印刷而成的传统档案,并且数量多,而以磁带、磁盘、光盘为载体的电子档案、名人照片、手迹等新型档案数量较少,但却有信息容量大,对设备信赖性强,保管条件要求严,检索查询方便等特点。从发展趋势看,新农村建设的未来,将是传统档案与新型档案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局面,要积极探索新型管理模式与方法,发挥好传统档案与新型档案的有效利用作用。
处理好加强档案馆功能建设与扶贫投入的关系是档案工作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保证。经费不足是制约档案馆建设的重要问题。宣传档案馆工作积极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解决这一问题,一是不断地向领导汇报,争取重视与资金支持;二是主动想方设法申报项目;三是不断地抓重点、抓难点、抓亮点、抓弱点。做到主客观相结合,内外统一协调,上下配合得当。四是通过“有为”赢得“有位”;五是做好档案宣传,营造人人关注档案并重视、支持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六是勤奋敬业、持之以恒,想方设法,大胆工作,逐渐地使档案部门由“冷门”变“热门”,由“落后”变“亮点”。
(作者系通渭县档案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