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是Samll Office and Home Office的缩写。是一种将生产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工作方式。
高科技与古代SOHO两件事看起来不沾边,而且古代与SOHO似乎也不太沾边,为什么要把它们扯到一起呢?
其实理由很简单,首先,古代农民一直是在家办公,生产与生活不分。其次,有了互联网,人们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复归在家办公这种生产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SOHO既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复归。
中国古代SOHO经验值得重视
中国古代的农民一直是边生产,边生活。生产消费不分,工作生活不分。其实就是一种在家办公。
中国人一直有一种在山林与朝市之间徘徊的矛盾态度。有的甚至发展到二者不可得兼,必须进行取舍的程度。例如清代著名诗人袁枚“舍官而取园”就是一例。袁枚买下的园子,正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辈是江宁织造,袁枚是江宁知县。曹家被抄家之后,园子给了隋赫德,取名隋园。1748年江宁知县袁枚购得园子后,改名随园。袁枚最惊人的一个举动,是他说的“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其原因,据他在《随园记》中的解释,“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月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袁枚后来在此著有美学名著《随园诗话》。
有人会说,袁枚这不是玩物丧志吗,为了一个园子,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但我说袁枚的问题不在这里,主要是缺一部汽车,缺一套上网设备。否则他完全可以网上办公,两全其美。
古代的SOHO,与现在的SOHO比,要说差距,主要在于没有互联网。不能发EMAIL,也不能举行视频会议。
但是古代的SOHO,也有值得今人借鉴的经验:
第一,古代的SOHO,特别注重将自然环境与办公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古人的SOHO,是在青山绿水中在家办公。你看文徵明的《真赏斋图》,青山、松柏、怪石、茅舍,环境十分优美。全无北京市中心所谓SOHO城之环境恶劣。
第二,古代的SOHO,不是为SOHO而SOHO,而是为知识和创意活动营造适宜的环境。象仇英《园居图》,主人在青山绿水、小桥碧树的优美环境中,从事创意活动。如果不是因为没实现工业化,这些创意就可以发展为创意经济了。
中关村与硅谷在现代化上差了一代
反观中国现在的SOHO观念,与中国古代及美国硅谷有相当差距。我们实行在家办公,初衷是为了解决交通拥塞这种工业化的问题,而主要不是着眼于发展创意经济这种后现代的问题。大家都这么想,才会把SOHO地点选在闹市,而非山林。
我去美国硅谷时,没觉得他的高科技有什么特别,中关村这方面有差距,但不是主要的。有两件事给我触动,让我觉得中关村与硅谷在现代化上差了一代。
第一件事,在参观旧金山大桥时,一位华人给我讲,一次我们某市领导对旧金山市长夸耀中国的现代化成就时,自豪地说我们可以造比旧金山大桥更大的桥。这位华人担任翻译,旧金山市长当面附合说中国人了不起,回来后背地却觉得中国人观念落后了。原来,在旧金山市长观念中,造大桥在工业化时代是现代化,但在信息化时代并非现代化。
中关村的观念稍强一点,强调高科技而不是“造大桥”;但充其量是后工业(即高科技+工业化),而不是后现代(高科技+信息化)。何以见得,看现在中关村都成了水泥丛林了,还剩下多少适合创意的绿洲呢。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一座座工业化的建筑,不就是中关村的“大桥”吗?
第二件事,硅谷的IT精英,许多都住在六十公里(也就是一小时车程)外的青山绿水中。硅谷本身也处在青山绿水的环境中。它的现代化,是“高科技”加“青山绿水”。青山绿水的作用,在于为创意活动以及知识活动的创造性,提供了一个回到自然的宜人环境。这一点与中国古代的SOHO们想到一起去了。我问他们,你们是怎么解决先污染,后治理、先建设工业化,再回到自然的?他们说,硅谷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先工业化,再回归自然。而是在起点上,就规划成高科技和乡村自然结合的模式。硅谷至今还是红酒的产地。一边是高科技,一边是美酒。硅谷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想不创意也不行。就好比中国古代文人,进了山林,想不做诗都不行。
反观中关村,在工业化前,这里的环境比硅谷优美多了。刘侗等在《帝京景物略》描写白石桥一带说:白石桥北,万附马庄焉,曰“白石庄”。……亭后台三叠、竹一湾,曰“爽阁”,柳环之。孙国光《游勺园记》写现在的北京大学所在地:登斯楼也,如写一园之照,俯看池中田田,令人作九品莲台想,更从树隙望西山爽气,尽足供柱笏云(按《世说新语》: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此中听布谷鸟声与农歌相答,顾安得先生遂归而老其农于斯乎。到九十年代,这里开始了用水泥丛林取代青山绿水的工业化大破坏。再也不可能象硅谷那样一步到位地规划成“高科技+绿色生态”的现代化模式。如今每次路过中关村,满眼都是非常传统的工业化水泥景观,全无硅谷的真正现代化的绿色气象。古代人在这种贬低人的物化丛林中,做不出好诗;现代人在这种张扬物质力量的非人环境中,也难容创意。
青山绿水是一种制度设计
启蒙运动对实现工业化有贡献,一是通过科学,把自然变成了物(祛魅);二是通过经济学,把人变成了物(异化)。但启蒙运动今天过时了,因为它与创意格格不入。创意科技、创意经济、创意文化和创意社会,要求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启蒙运动这种“与天斗争,其乐无穷;与人斗争,其乐无穷”的斗争哲学,可以休矣。
文徵明是我国古代一位出色的区域规划高手,如果让文徵明来设计中关村创意产业园区规划,仅从《真赏斋图》、《东园图》反映的理念,我相信他会注意到两个要点:第一,通过人的SOHO与自然山水“对话”,创造自然通灵、人通创意的心理环境;第二,通过社会资本的制度设计,如《东园图》和硅谷咖啡馆的交往空间设计,创造非正式制度层面的文化环境。
新生活运动正在展开,我们第一件事,就是更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