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海上搜救中心实现海上搜救信息“全景化”
来源:天津政务网 更新时间:2008-05-30

 
 
 
 
  5月30日,记者从天津市海上搜救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天津市海上搜救中心目前已实现海上搜救信息“全景化”,海上搜救成功率得以大幅提高。


  天津市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天津海事局通航处处长程俊康介绍说,所谓海上搜救信息“全景化”,就是充分利用VTS系统、船舶报告系统、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CCTV实时监控系统、电子海图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实现各种信息的现场采集和实时显示,提高搜救成功率。


  程俊康表示,下阶段,将继续完善天津市海上搜救中心应急搜救决策信息系统,使之成为天津市海上搜救指挥工作的重要决策工具,成为集水上安全监控、海上搜救决策、信息分析处理等为一体的信息、指挥、协调中心,从而实现在各种困难情况下“出得去、看得见、听得到、救得起”的目标。同时拟从加强海上应急指挥中心装备建设入手,提高海上应急指挥中心现代化装备水平,为实现海上搜救指挥信息化、科学化奠定坚实基础。


  2007年,天津市海上搜救中心本着“人命救助快速高效”的原则,积极做好海难救助工作。共组织海上搜救行动25起,调派各类救助船舶91艘次,搜救时间达657小时,救助船舶19艘,遇险人员224人,获救人员205人,处理各类遇险报警呼叫49次,处理污染事故3起。同比2006年,2007年海区遇险次数上升37.5%,搜救时间增加150%。


  为实现海上搜救工作的关口前移,天津市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已与天津专业气象台实现气象信息的计算机联网,搜救值班室可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调阅24小时至未来一周内的海上天气预报、台风警报、风暴潮预报、气象卫星云图动态显示和天气雷达探测等大量气象信息。值班室在综合以上信息的基础上,定时对影响本辖区的各类天气现象进行跟踪标绘,通过标绘对可能影响北方海区的恶劣天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向有关单位和船舶报警,为保证水域船舶航行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另外,通过接收寒潮大风、暴风雪等恶劣天气信息,使值班室能够向港区各单位提早发出警报,督促各单位作好防抗的人员和物资准备,减轻了因恶劣天气给港区造成的损失。


  2008年,天津市海上搜救中心在做好海难搜救工作的同时,还将重点抓好海上险情的预警预防工作。加强对寒潮大风、浓雾、巨浪等恶劣天气的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按照“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原则,根据天津地区实际情况,开展对各类水上安全重点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和重大隐患的普查和控制工作,全面掌握各类水上交通风险情况,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检查和分析评估,建立预测预警机制,全面掌握各类水上交通风险情况,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实行动态监控和管理,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加大海上搜救工作宣传力度,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有序的参与海上搜救工作,大力普及海上各种险情的预防、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不断增强公众应对海上各类险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