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工局全力做细做实抗震救灾各个阶段的工作
来源:国防科工局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我真为我们的军工企业感到自豪!
--------访系统工程一司司长罗格

    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以来,按照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以系统工程一司司长罗格为组长的工作组一行20多人,于5月27日奔赴四川灾区,代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向受灾企业及职工表示慰问,调研考察航天七院等军工有关单位的受灾情况,并对受灾企业大力开展灾后重建、尽快恢复科研生产等工作提出意见。

    罗格司长刚刚从考察现场返回成都就马不停蹄的接受了新闻宣传中心赴灾区采访组的专访,向我们介绍了此次工作组赴灾区调研的有关情况。

    灾害发生时,越早了解情况,就越早掌握主动

    5月12日15时30分,就在地震灾害发生一个小时后,系统工程一司就已分工明确,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与集团公司、地方工办取得联系,并派专人直接与灾区企业取得联系,赶在所有通讯因地震中断之前,第一时间了解企业受灾情况,并及时向工业与信息化部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做出汇报。

    5月27日,罗格司长刚刚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结束工作,就立刻飞往四川,与系统工程一司工作组汇合,奔赴灾区进行实地考察。工作组将在调研考察期间,前往位于成都、都江堰、温江、彭县,彭山,绵阳等地的26家受灾军工企业展开工作。用罗格司长的话来说,突如其来的灾害造成了我们很多企业人员伤亡,房屋倒塌,设备损坏,这固然会对军工企业的科研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我们越早了解企业的受灾情况,就越能在抗震救灾,恢复科研生产中掌握主动。 

    我被这些企业面对灾害时的表现深深的感动了

    罗格司长谈到此次调研过程,感慨良深,他向我们谈了四点感受。

    首先,军工企业的干部职工危急时刻体现出了一种临危不惧、勇于献身的精神。地震发生时,所有企业的干部职工都能做到有序撤离,忙而不乱。某组装车间的一名女职工,在躲避地震的瞬间,也不忘记紧紧抱着组装过程中的产品;有的职工刚跑出两步,立刻折返回生产线旁,关掉电闸,保护了设备的安全;在某研究所设计中心,有人主动搀扶着人群中的四名孕妇,保证她们能够优先顺利撤离,其中一名孕妇还于地震当天顺利生产。罗司长说:正是在这种天灾来临的时候,才表现出了我们军工人的素质。他们这种真实而感人的反应,就是我们军工文化、军工精神的一种厚重的沉淀。

    其次,地震来临的时候,受灾地区各军工单位的各级领导,都能够站在第一线,果断组织职工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发挥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罗司长认为,在灾难面前,我们这些军工企业的领导能够表现得空前团结,实施强有力的指挥,反映出了军工企业很高的管理水平。

    再次,受灾地区的军工企业能够在抗震自救的同时,积极向受灾更重的地区和单位提供人员及通讯设备等方面的支援,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目前,航天七院的医院已接受了200多名来自灾区的伤员,并对其进行积极的救治。

    最后,各受灾企业始终能够坚持两手抓,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深入细致的开展工作。一方面抓好抗震救灾的有关工作,另一方面也已开始了恢复科研生产的准备工作。目前,受灾企业职工精神状态良好,企业的恢复生产工作井然有序。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恢复科研生产

    罗格司长向我们介绍,在此次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受灾企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而深刻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所有企业都将关心职工生命,妥善安置职工生活摆在优先位置,这也为稳定职工情绪,尽快开展灾后重建及恢复科研生产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此次工作组深入灾区考察调研,就是希望能够为此后的灾后重建摸好底,做好方案,制定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罗格司长在此次调研中也向各受灾企业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关注职工的安全及生活,一切工作要以这一点为优先;第二,继续坚持两手抓的工作方针,一方面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另一方面为做好恢复重建、尽快恢复科研生产做好准备;第三就是企业一定要把灾后重建工作做细做实;第四就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继续安排好全年的工作生产任务,尽量减少损失。

    罗格司长最后说,在这个困难的时候,我们要给受灾企业和职工鼓劲加油,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坚定信念,做好规划,措施得当,一定能够战胜灾害,夺取科研生产的更大胜利。

“在灾害面前,他们仍然想的是国家”
----访系统工程三司副司长王欣

    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以来,根据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以系统工程三司副司长王欣为组长的工作组,于5月27日赶赴灾区,考察调研航空工业在此次地震灾害中的受灾情况。在结束了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之后,王欣副司长接受了新闻宣传中心赴四川灾区采访组的专访,介绍了此次工作组调研的有关情况。

    王欣副司长告诉我们,工作组一行十余人,于5月27日从北京出发,在三天的时间里,先后前往位于成都、新都、雅安、广汉、江油等地的11家企业进行了调研。

    位于江油的624所是受灾较为严重的企业,厂房、职工宿舍楼等建筑损毁严重,70%-80%的职工家属楼需要进行加固处理,部分设备和产品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绝大部分职工只能在户外搭建帐篷生活。位于成都地区的132厂、611所,以及位于广汉的174厂等企业,厂房设备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王欣副司长还介绍说,在此次地震灾害中,除了企业建筑的损毁外,在剧烈的晃动中,一些设备和器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设备的设计精度发生了偏差,一些产品在地震中报废,损失较为严重。

    地震发生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派遣工作组赴灾区向受灾企业及职工表示慰问,同时也对这些企业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顽强乐观精神表示敬意。工作组深入灾区考察调研,也希望能够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为受灾企业多解决一些问题,协助他们尽快走出灾害,尽早恢复科研生产。

    令工作组大为感动的是,在灾害突然降临时,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处乱不惊,反应迅速,果断决策,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自救,力求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在关键时刻是过得硬的。受灾企业职工都能勇敢面对,坚强坚毅,没有被特大地震灾害吓倒,不沮丧不灰心,展现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对灾后重建信心百倍。205厂在积极组织抗震自救的同时,还主动向灾区伸出援手,派遣26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奔赴重灾区参与抗震救灾工作。王欣副司长特别指出,在特大的灾害面前,我们的干部职工仍然想的是国家利益,想的是尽快恢复生产,努力完成科研生产任务,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军工魂。

    王欣副司长也对受灾企业的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等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首先就是要关心职工的生活,尽快将厂区内受损地区进行修整,稳定人心,并切实为职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次就是要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受灾情况,为灾后重建提供依据;最后,灾区的军工企业均肩负着十分重要的科研生产任务,各受灾企业要争取尽快恢复科研生产,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今年的科研生产任务。

    王欣副司长告诉我们,工作组返回北京以后,将尽快进行分析综合,提出帮助企业恢复重建的意见和建议,为企业重建、恢复生产搞好服务。相信只要上下齐心,众志成城,一定能够战胜灾害,安排好职工生活,完成科研生产任务。

中国飞龙,勇敢冲锋
——访飞龙专业航空公司总经理吕惊雷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哈尔滨飞龙专业航空公司的米-26直升机可以称得上是“救灾明星机”,而由于该机强大的人员和货物运载能力,更有人将其称作“空中巨无霸”,然而,在种种赞扬背后,是飞龙公司对灾区人民无限的深情,是军工企业对社会的巨大责任感。在这次抗震救灾中,飞龙公司共派出三种型号4架直升机参与救援任务,充分展示了军工人的风采,在灾区的上空,几乎每天都能看到飞龙公司直升机忙碌的身影。5月31日,记者在飞龙公司的机组驻地采访了该公司吕惊雷总经理。

    从火灾前线转战震灾前线

    “飞龙公司是从防治火灾的前线来到了抗震救灾的前线”,吕惊雷总经理用这样一句看似轻松的话,打开了话题,但是后面的事情将会使每个人都感觉沉甸甸的。在来到四川地震灾区之前,飞龙专业航空公司的飞机也是处于抗灾一线的紧张工作中,不同的是他们当时处于抵抗和防御火灾的第一线。“5月14日晚上21点,飞龙专业航空公司接到民航管理局的通知,要求我们派出直升机机队前往四川地震灾区执行抗震救灾工作。灾情就是命令,接到民航管理局的通知之后,我们公司马上连夜向哈飞集团汇报了情况,同时通知当时仍处在大兴安岭地区抗灾一线的直升机机组做好准备,准备奔赴灾区,接受更为重要的任务,也是接受更为严峻的考验。”

    5月15日中午,两架直9型直升机接到公司命令后返回哈尔滨平房机场进行休整,为奔赴灾区做准备,同时公司还派出一辆卡车运送一架“松鼠”直升机前往灾区。当天晚上20点左右,米-26直升机也返回了哈尔滨平房机场,而返回之前,该机正在一线执行灭火任务,但是在接到命令之后,国家林业部门没有丝毫的犹豫,并表示“关键时刻,抗小灾给抗大灾让路,支持并准许飞龙公司调米-26直升机前往四川灾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

    第二天下午14点,两架直9直升机经过简单的地面维护之后,从哈尔滨平房机场起飞前往四川地震灾区。“飞龙公司直升机队前往四川灾区抗震救灾,不但是飞龙公司的光荣,也是哈飞集团的光荣,更是军工企业的光荣。”所以哈飞集团对此非常重视,集团党委书记亲自主抓这件事,“在两架直9起飞的那一刻,集团所有领导都来到机场为机组人员送行。”当天晚上,哈飞集团召开了紧急会议,成立了后勤支援小组,并表示无条件地全力做好抗震救灾机队的后勤保障、器材的保障等各项工作,哈飞集团表示,“如果需要零部件,就是从其它飞机上拆,从生产线上调,也要保证抗震救灾的需要。”

    5月16日早上,米-26直升机也从太平机场起飞前往灾区,开始了抗震救灾的新使命。哈飞集团所有领导同样前往机场送行,并表示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满足机组的一切需要,为机组解决一切问题。

    “巨无霸”一飞惊人

    5月17日和18日,飞龙公司派出的4架直升机陆续到达四川抗震救灾第一线,并按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迅速投入工作。在初到灾区之后的抗震救灾过程中,直9和米-26都主要担负向一些受灾点运送水和食品的任务,并在返回时运送撤离人员。

    在5月20日的一次救援任务中,有200多名灾民和救援人员因地震形成的堰塞湖而被困,当时天已经很晚,形势非常危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派出其他直升机前往救援,一个架次最多仅能运送10多个人,这就要需要多架飞机执行任务,在当时的情况下,这必然会增大救援的难度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米-26直升机让人们真正见识到了它的强大,指挥中心派出该机前往救援,首次飞行就成功运送125人从绵竹的清平乡至广汉,第二个架次又成功运送110人至广汉,两个架次完成了其他直升机需要十几个架次才能完成的任务,米-26直升机一飞惊人。

    也正是因为其出色的机舱和吊挂运载能力,灾区抗震指挥部决定让米-26担负更为重要的任务——向唐家山堰塞湖大坝运送大型施工设备和运载车辆。这是一项更为光荣的任务,当然也更为艰险。

    因为地震形成的多个堰塞湖,是抗震救灾过程中首要防治的次生灾害之一。在这些堰塞湖中,绵阳的唐家山堰塞湖是其中威胁最大的一个,也是最主要的防治对象。“5月23日,米-26直升机组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前往唐家山勘查堰塞湖的具体情况,为下一步的救援寻找着陆点,但是由于气象条件恶劣,能见度太低而被迫中途返回。”

    5月26日,米-26直升机正式开始向唐家山堰塞湖大坝运送大型施工设备,截至当天下午18时左右,共运送了15台大型挖掘机和推土机,大大加快了堰塞湖大坝导流渠的施工进度。5月28日,米-26直升机再次出动执行设备运载任务,当天共向大坝运送了11台大型推土机,1台卡车,1个集装箱和2个大型油罐,保证了整个工程的不间断进行。5月30日,唐家山堰塞湖大坝导流渠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基本保证了绵阳地区的安全,让绵阳人民免受二次灾难之苦。

    这是一个英雄的团队

    飞龙公司派往灾区执行任务的机队共有4架飞机,机组和后勤人员总计28名。谈到这些,吕惊雷对飞龙公司的机组人员发出了由衷地赞叹:“机队到达之后没有来得及修整,就迅速投入到了抗震救灾中,所有的人员都表现得非常优秀,都表现出了很强的大局观,都表示愿意尽自己的力量为灾区做点事,28名人员从达到四川地震灾区至今已经10多天,所有队员始终坚守岗位。”在绵阳地区执行任务期间,由于帐篷非常缺乏,机队28名人员才分到了3顶帐篷,根本不能满足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机组人员在连续飞行了多个小时,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就裹着一条毛巾被露天休息,第二天还要一大早就开始执行任务。

    在米-26机组的16名成员中,有4名俄罗斯人表现得尤为抢眼。他们之前原本计划于5月20日就要返回俄罗斯国内,其中3人已经完成所有工作,回国后将不再返回中国。但是在得知四川发生了地震灾害之后,俄罗斯方面迅速与飞龙公司取得联系,并决定这4名机组人员继续留在中国,参加抗震救灾任务。马克西姆是米-26直升机的机长,此前参加过多个国家的抗震救灾工作,具有丰富的救灾经验和卓越的飞行技术。在这次抗震救灾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每天都要飞行6-7个小时,大大超过了平时的飞行强度,而在向堰塞湖大坝吊运设备的过程中,为了避开高压线,飞机必须吊着重重的设备飞得很高,这也增大了飞行的危险性,但是飞龙公司的机组人员还是成功安全地完成了调运任务。(由于地形复杂,电力部门施工难度大,所以在米-26飞行多个架次之后,该处高压电线才被剪除)

    采访中,我们见到了刚刚返回驻地的机组人员,透过他们疲惫的脸庞,仍然能看出那种军工人的坚强。吕惊雷总经理告诉我们,今天是难得的休息时间,他们也难得有机会好好吃上一顿饭,明天一早他们又将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新闻宣传中心赴四川灾区采访组)

    背景资料:成立于1985的飞龙专业航空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机队规模最大的通用航空企业,该公司共拥有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近60架,业务范围涵盖航空护林、航空遥感、航空救护、客货运输、农化作业等多个领域,为国家的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震救灾方面,该公司一直都是冲锋在前,随时听候和响应国家的召唤,展示出了一个军工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