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斗争――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抗震救灾斗争――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力量
 
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这是一场震惊世界的大灾难!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特大自然灾害又一次考验着中华民族,检验着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连日来,中华大地上开展了一场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展现了一幅幅全力以赴、共抗灾难,不惜一切、抢救生命,同胞情深、万众一心的感人场面。抗震救灾斗争把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锤炼得更加坚强,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面貌和伟大力量。
  灾区群众感叹:“在共和国任何艰难时刻,能为人民顶得起天的就是党员这个顶天立地的群体!”外电评论:“中国迅速应对震灾赢得世界赞誉”,“中国共产党的动员能力越发显而易见”。事实再次证明,我们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是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的根本保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近10年时间里,我国先后取得了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击冰雪灾害等斗争的伟大胜利。党和政府面对一次次突发事件,迅速反应、正确决策、直接指挥、统筹协调,紧密依靠广大人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面对这次骤然而至的特大地震灾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临危不惧、及时应对,领导了这场举国上下总动员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接连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四川召开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迅速的行动、更加密切的配合,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温家宝总理担任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在地震发生后立即飞往灾区,指挥救援、慰问群众。中央领导同志奔赴各个灾区,指导协调救灾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紧急行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冲锋在前,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社会各界无私援助,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

  关键时刻,党旗更加高扬,各级党组织、广大干部和党员站在了抗震救灾第一线。大灾面前,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发动和带领群众以各种方式抗震救灾,真正成为抗震救灾的坚强指挥部;危难之时,各级领导干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公而忘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紧要关头,共产党员豁得出来、冲得上去,不畏艰险、勇挑重担,真正成为带领群众前进的先进分子。

  事实再次证明,我们党是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与挑战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是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的根本保证。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只要有一线希望,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我们就要作出百倍努力。”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抗震救灾的全过程,生动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感召力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救人刻不容缓。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国紧急行动起来,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强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特大地震消息在第一时间公布,抗震救灾决策在第一时间作出,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在第一时间成立,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飞赴灾区……这些果断行动,迅速在全国形成了空前的抗震救灾大动员。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人民的生命安危是国之大事、政之要务。为抢救人民的生命,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冒着危险,亲临灾区指挥救灾;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投入13.3万兵力,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救援人员不顾个人安危,不怕任何困难,不惜一切代价,竭尽全力,连续作战。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贯穿抗震救灾的全过程。保证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神圣职责,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深厚感召力所在。

  这场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救援行动是在数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展开的。受灾地区山高路险,受灾群众居住分散,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党和政府急灾区人民之所急,救灾区人民之所危,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抗震救灾中抢救生命的一次次拼搏,无不闪耀着尊重、珍惜、善待生命的人性光芒。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权是人的最根本权益。尊重和保障人权,首要的就是尊重和保障人的生命权,这是衡量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天灾无情,数以万计的生命遇难,是国家之殇、民族之痛。每一个逝去的生命都是可贵的,每一个遇难的公民都是值得缅怀的。爱国主义不仅要爱祖国,而且要爱人民,爱这块土地上的无数平凡生命。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我国举行了全国性哀悼活动,第一次为在自然灾害中罹难的同胞降半旗志哀。这同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位网友留言:“人民正在成熟,社会正在成熟,媒体正在成熟,中国正在成熟”。正是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进步,为抗震救灾有力有序有效展开提供了强大支持

  抗灾救灾也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全面检验。从空中、陆路、水路源源不断送往灾区的物资中,从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救灾的巨额资金中,从生命探测仪、海事卫星电话等用于救灾的科技手段中,从电视、网络等媒体报道灾情和救灾进展的“全程直播”中,人们强烈感受到一个发生重大历史性变化的中国,真切地看到了一个走向现代化、充满希望的中国。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勃勃生机,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战胜震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这也是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基础所在、力量所在和信心所在。

  特大地震毁坏了房屋、道路、桥梁、厂房,造成了上千亿元的经济损失。为了支援灾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增加救灾拨款,截至5月29日12时,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209.3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66.86亿元,地方财政投入42.52亿元。为了支援灾区,社会各界踊跃捐赠款物。截至5月29日12时,全国共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373.07亿元。

  这次抗震救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力度和广度,实现了全国的总动员、全民的大协作和世界的同关注。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灾情和救灾情况通过媒体及时、准确、实时地得到传播。信息公开,使人们立即了解灾情事实,不仅没有扩散恐慌,反而抚平了公众的不安,凝聚起坚定沉着的力量;信息公开,使人们直接获知灾情的惨烈程度,直接了解中央抗震救灾的部署和行动,唤起了强烈的同情关爱之心和社会责任感;信息公开,使世界看到了一个在灾害面前坦诚、负责、自信的政府,一个灾难压不倒、齐心协力共抗灾的民族,促进了国际社会的支持援助。新变化新举措源于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与时俱进。在这场抗震救灾斗争中,广大人民群众表现出来的高度政治热情、爱国激情、主体意识、奉献精神,正是党和国家尊重人民、信任人民、依靠人民的结果。

  人们齐声喊出:“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中国,加油!”抗震救灾极大地释放和升华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巨大力量

  特大地震摧毁建筑、重创生灵,却摧毁不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钢铁意志。灾区人民勇敢地从震后废墟中站起来,强忍悲痛、自救互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那些高尚而坚强的心灵,那些无私而壮烈的行动,无不让人为之动容。巨大山石阻断道路、封住路口,却隔绝不了中华儿女的同胞深情。汶川像一块巨型磁铁,把全国人民的心紧紧联结在一起。救灾前线如同战场,多少英雄的牺牲精神令人景仰,多少志愿者的默默奉献让人钦佩。人们更加尊重生命,更加懂得关爱,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爱的奉献》成为五月华夏的最强音。那一幕幕的场景,感动中国,感动世界,也感动着参与创造民族精神的人民自己。人民是民族精神的创造者,也是民族精神的被熏陶者,全民抗震救灾是人民自我教育和精神升华的过程。抗震救灾充分展现了进步着的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抗震救灾又一次激发和释放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并使民族精神得到新的锤炼和升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不断丰富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精神成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民族精神说到底是一个民族实践的产物,抗灾救灾对于民族精神的塑造具有独特的价值。抗灾救灾是一种公共事件,是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共同面对灾难,它能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抗灾救灾是一种集体行为,是整个地区、民族和国家的总动员,它能进一步加强民族内部的协作,强化民众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顾全大局意识。抗灾救灾是一种救援行动,是抢救受灾人民的生命财产,它能进一步培养人的同情之心、关爱之心、奉献之心,强化民众的互助精神。抗灾救灾是一种艰险活动,参与者也要受到灾害威胁,它能进一步唤起民众不惧风险、敢于牺牲的精神,提高战胜困难、应对挑战的能力。通过抗震救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弘扬。

  一位空降兵发给亲友的短信写道:“我去灾区了,别为我担心。看到那么多人受灾情折磨着,作为军人的我义不容辞。”人民军队勇于担当抗震救灾的突击队和生力军,坚决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艰巨任务,用忠诚铸就不朽功绩

  特大地震又一次让人民军队冲在抗震救灾的最前列。我军始终坚持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党和人民的需要就是人民子弟兵义不容辞的职责。特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不畏艰险、星夜兼程、多路突进,以最快速度赶到灾区,展开救援。截至5月28日24时,抢险救灾人员累计解救、转移739034人,从废墟中挖掘出来的生还者总计6541人。为解救偏远乡村受灾群众,救灾部队组成小分队,抵达四川灾区40个重灾乡镇的405个村庄,实施拉网式搜救,排查每一处倒塌房屋。抗震救灾斗争再次证明,人民军队是捍卫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是维护人民利益的忠诚卫士,是抗击自然灾害的中流砥柱。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担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必须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多种安全威胁,其中就包括自然灾害造成的安全威胁;多样化军事行动,其中就包括抗灾救灾的军事行动。今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表明,自然灾害导致的安全威胁在增加,军队在应对自然灾害、抢险救灾中责任更重大、使命更艰巨、要求更严格。能否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打赢抗灾救灾的硬仗,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国家综合实力、军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考验,也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安全保障的重大问题。在这场抗震救灾斗争中,我军各军兵种尽力发挥各自优长,多种装备有效配合,组织指挥密切协同,积累了在道路毁坏、地形险峻、次生灾害威胁的条件下实施紧急救援任务的宝贵经验,使用现代化装备器材抗震救灾的能力经受了实战检验,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人民军队向党、国家和人民又交上了一份出色答卷。

  (执笔:颜晓峰 季  明 孙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