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解放思想要落实到推动科学发展上
来源:学习时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推动新发展的根本思想武器。当前,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正在蓬勃展开,以思想的新解放引领改革的新突破、发展的新跨越成为全国上下的强烈共识。我们必须把思想解放的着眼点、着力点放在科学发展上,进一步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沿着正确的道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一、新的历史条件呼唤新一轮思想解放

  党的历史实践表明,每一次重大的发展飞跃都需要靠思想解放激发动力、冲破藩篱、开辟道路,每一次思想的大解放都会极大地推动理论创新、引领时代变革、促进实践突破。以新一轮思想解放推进科学发展是现实的选择。

  实现党的十七大确立的新时期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党的十七大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本身就充分体现了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惟有解放思想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同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对我们而言是全新的事业和全新的目标,书本无现成答案,域外无可搬模式,惟有真正解放思想,才能闯出新的天地,开创新的局面。

  我们站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新的历史起点上,惟有继续解放思想方能引领新的发展。三十年的发展史,贯穿了一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红线。30年前,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推动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5年前,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冲破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如今,我们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把工作中心、发展方式真正转到科学发展上来,同样要以思想大解放为先导,突破传统观念,为创新发展提供思想动力。

  我们正处于国际国内环境发展新阶段,需要适应新变化确立新理念。现代科技发展、信息化社会到来使世界变小了,也使一地发展的天地变大了,国际股市、汇市、房市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发展。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也带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科学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新趋势新潮流,科学分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干部队伍面临能力素质和代际更替的新挑战,需要在思想能力作风方面适应新要求。党的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战争年代干部要会带兵打仗,农业时代干部要熟悉种田种粮,工业时代干部要会闯荡市场。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一大批适应时代要求,有战略思维和世界视野,有坚定信念和为民理念,有统筹协调、执行落实能力和发展本领,能够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当前新一轮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已经结束,新一茬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肩负起推进科学发展的重任,必须通过深入推进思想解放,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力量。

  二、新一轮思想解放要着眼于解决与科学发展不适应不符合不协调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国家正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千方百计排除一切干扰一切障碍,才赢得了30年来举世瞩目的大发展,保持了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从“温饱”跨入“小康”。在新的发展阶段,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展中暴露出的深层次矛盾困扰着我们,一些不适应、不符合、不协调的问题制约着科学发展。这些问题表现在认识层面上,也凸现在实践过程中。

  在发展理念上,往往不能妥善处理“好”与“快”的关系,片面地把“好”与“快”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一些地方容易更多地强调“快”而忽视“好”,强调发展的总量而忽视发展的质量,强调经济发展的成果而忽视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代价,强调发展成果显著而忽视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这样的发展理念亟待更新。

  在发展模式上,往往容易沿袭发达国家、发达地区成功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尤其是一些后发地区,看不到经济发展的规律,看不到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发展阶段,产业发展要么一味倡导“加工制造”而忽视“创造”、“创意”,要么片面强调“创造”而忽视自身产业基础的改造升级;城市建设一味强调规模要大、风格要洋,忽视凸显城市个性、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招商引资一味注重项目的数量、引资的总量,忽视项目的体量、引资的质量。这样的发展模式亟待创新。

  在发展路径上,往往走发达国家那种依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而换取经济高速增长的“老路”,与先发地区同业竞争、同构发展的“熟路”,粗放发展、低质增长的“套路”,牺牲人文、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弯路”,经济发展较快、老百姓得实惠少的“狭路”,跳不出传统发展思路的束缚,看不到时势发生的新变化,看不到群众对发展的新期待,看不到路径依赖难以彰显优势和特色、实现发展的新跨越。这样的发展路径亟待突破。

  在发展方式上,有的地方盲目上项目、盲目铺摊子,向环境、资源索取较多,在赢得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环境压力急剧上升,能源土地资源难以为继。有的地方尽管懂得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有污染须治理的道理,但是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发生矛盾的时候,常常是项目建设优先,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置在后。这样的发展方式亟待摒弃。

  在发展目的上,往往“见物不见人”,为发展而发展,把一串串数字当做发展目的,而忽视了改善人民生活这一根本目的。一些干部虽然强调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发展与富民不够,改善民生注重老百姓生存性需求而忽视老百姓的发展性需求和幸福感的提升。这样的发展目的亟待匡正。

  在发展的政绩追求上,往往重GDP轻环境、重经济轻社会、重眼前轻可持续发展,看不到既要追求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后人留有空间和余地,既要重视现实效益还要兼顾长远利益,既要保持经济的增长还要注重全面协调发展,既要追求产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要追求人文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发展政绩观亟待纠正。

  在发展成果分配上,往往难以做到公平和效率的合理兼顾,讲效率容易过于注重在一次分配环节上调动发展积极性,忽视社会财富在二次分配环节上的公平,忽视社会弱势群体日益增长的保障、救助需求和应有权利;讲公平容易简单化地理解为扩大政府救济,忽视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公平和竞争公平;讲群众利益往往强调公共利益、长远利益、全局利益,忽视更多照顾群众的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这样的分配方式亟待调整。

  在发展绩效评价上,往往注重数字评价,忽视群众评价和社会评价,有的仅仅以GDP增长速度的快慢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和一个干部的发展政绩,对发展速度是不是量质并举、新上项目是不是科学有效,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手段;有的注重一时一地一个方面的发展,不是历史地全面地看,导致有的干部急功近利,不愿意做夯基础的事。这样的绩效评价方式亟待改进。

  在发展体制机制上,主要是在行政管理、财税体制、城乡二元结构、项目审批等方面,仍然存在制约活力、制约创新、制约发展的体制弊端和机制障碍,甚至成为滋生腐败的体制机制温床。这样的体制机制亟待革新。

  在发展团队建设上,干部队伍既存在小胜即满、小富即安、小步慢跑和怕冒风险、怕担责任、求稳怕乱等思想,又存在锐气钝化、勇气弱化的现象。讲改革成果多,正视问题少;安于现状多,突破局面少;保护利益多,改变利益格局少;讲改革风险多,讲勇于改革少;算改革成果多,兴改革举措少。这样的团队难以适应科学发展。

  这些问题关乎科学发展观能否真正落实、关乎改革开放能否深入推进、关乎老百姓能否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亟待通过思想的大解放,除弊兴利,革故鼎新,推动经济加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三、新一轮思想解放要落实到推动科学发展上

  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的发展理论,只有依托思想解放的推动才能展现强大的生命力;思想解放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只有落实到科学发展的实践中才能彰显出强大的力量。

  一是要着力于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学懂弄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就能够树立解放思想的标尺,就能够更好地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要把科学发展观与马列主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的理论连贯起来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一起来学,与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结合起来学,深刻领会它的理论渊源、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让我们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信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

  二是要着力于用科学发展观审视自己。要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引导干部群众在回顾总结成绩中反省自己,在国际国内发展大格局中审视自己,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标尺衡量自己,在解决与科学发展要求不适应不符合不协调的观念和问题中革新自己,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中释放自己,切实做到“好字优先”、“好中求快”,走科学发展的新路。

  三是要着力于推进科学发展观的新实践。在发展理念上,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思路上,突出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产业的选择,更加注重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更加注重彰显特色、提升综合竞争力,更加注重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优化、老百姓生活改善的多赢;在发展路径上,着力优化生产力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建设格局,优化体制机制,优化利益分配,优化社会管理,优化人文环境;在发展目标上,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进改善民生从扶贫济困向注重保障民生权利转变,从抓好局部救济向普惠于民转变,从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性需求向满足人民群众的发展性需求转变,从重视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向注重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舒适感安全感转变,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向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建共享转变。

  四是要着力于提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着力增强干部驾驭全局的能力、科学发展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执行落实的能力、沟通协调的能力,大兴刻苦学习的作风、争先创优的作风、求真务实的作风、联系群众的作风、清正廉洁的作风,进一步把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重点、考察导向、评价标准真正转到科学发展、老百姓满意上来,打造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群众公认、能够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团队,争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作者:中共江苏省扬州市委书记 季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