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电子政务不乐观
对地方电子政务应用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人认为当地电子政务建设水平"非常好",13人认为当地电子政务建设水平"很好",二者占被调查对象的35%,而更多的被调查对象则认为当地电子政务建设水平"一般"和"有待完善"(分别占到16人和10人)。
在调查结果中,内蒙古经济信息中心、新疆信息中心、山西省经济信息中心、福建漳州信息中心、福建南平市经济信息中心等单位负责人指出,地方电子政务建设多存在重视不足、资金投入有限、重新建轻整合,重电子轻政务的现象,并且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领导机构也不健全。例如内蒙古经济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电子政务建设"重视不足,投入少";天津市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当地电子政务建设存在"重硬轻软"现象。
而这些被调查对象反映的突出问题是,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重新建轻整合,重电子轻政务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我国已经历20余年电子政务建设,该问题也曾被反复提出,但问题依然存在。被调查对象表示,不少市、县级领导仍只是把电子政务当成一种新技术,以为只要投了资,有了硬件平台就算建了电子政务,这使得"电子政务建设虽然有了路,却没有汽车(应用)"。而在电子政务建设比较全面的省市级单位,虽然有了汽车,但是应用却是信息孤岛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些省市级单位的大多数政府部门都已经建立自己的业务系统,并在日常业务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建设初期受各种条件限制,缺少统一规划,各部门独立建设系统,导致信息孤岛现象大量存在,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被调查对象指出,要解决这些信息孤岛问题,最根本的是需要有统一的领导;否则,利益冲突还是无法协调,标准规范无法统一,系统无法一体化,资源无法共享,重复建设在所难免。
另外,业内人士表示,地方电子政务发展除存在缺乏统一规划、领导机构不健全、重视不足、资金投入有限、重新建轻整合,重电子轻政务的现象外,还存在领导认识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够完善、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其中,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侧面限制了各地方政府职能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由于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大量重复建设,而且系统往往由不同开发商的产品构成,数据格式、系统平台无法统一。
领导意识、资金影响电子政务发展
针对IT技术、人员操作水平、领导意识、标准、政策、资金6项有可能影响电子政务发展的调查结果显示: 有4位被调查者认为IT技术"非常重要",24人认为"重要",8人认为"一般",4人认为"无所谓";有4位被调查者认为人员操作水平"非常重要",20人认为"重要",10人认为"一般",6人认为"无所谓";有36位被调查者认为领导意识"非常重要",1人认为"重要",2人认为"一般",1认为"无所谓";有19位被调查者认为标准"非常重要",14人认为"重要",2人认为"一般",5人认为"无所谓";有22位被调查者认为政策"非常重要",11人认为"重要",3人认为"一般",4人认为"无所谓";有26位被调查者认为资金"非常重要",12人认为"重要",1人认为"一般",1人认为"无所谓"。
由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化意识和资金限制是影响地方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且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相对落后的地区均存在信息化意识问题和资金限制问题。例如内蒙古经济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就表示,该地电子政务建设"重视不足,投入少";福建南平市经济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经济困难,缺乏投入";山西省经济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则认为"领导意识不强";福建泉州市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也认为"领导信息化意识不是很强,管理体制不是很顺畅"……
这说明信息化意识问题和资金问题并不是个别现象,东南沿海地区并没有因为电子政务建设起步早、发展快就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信息化意识问题和资金问题。虽然在省级单位电子政务建设上矛盾相对小一些,但是在地(市)、县级单位比较突出,而且发展极不平衡。正如福建省三明市信息中心负责人所言,"福建电子政务虽然走在东南各省前列,但地市投入仍有差距"。广西经济信息中心、山东省信息中心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但总体而言,沿海地区电子政务建设速度及应用效果要好于西部各省市,云南、广西、新疆等地政府信息化主管表示,当地电子政务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说明经济发展与电子政务发展之间存在一定联系。调查结果显示,16人认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信息化程度"非常一致",18人认为"一致",6人认为"一般"。
部分被调查对象表示,"电子政务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一方面是因为"政府信息化需要需求引导,需要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是因为"信息化已融入经济发展,并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引导"。
电子政务外包受关注
在对电子政务技术及运营模式的调查中, 5位被调查对象认为采用外包方式"非常重要",28人认为"重要",4人认为"一般",3人认为"无所谓"。
大部分被调查对象对电子政务外包持肯定态度,他们纷纷表示,"专业的公司有专业的人才";"光靠政府办困难,网络运营和维护可外包";"有些不涉及密级的可外包,在政府资金困难的地方可外包";"应把某些地方作为试点应用,避免资金浪费";"政务公开后,外包已日益成为电子政务的建设方式"。
但也有个别政府信息化主管对外包持怀疑态度,"在政府缺乏技术人员、力量时,可将有些项目外包,但最终应以自己为主,外包为辅";"电子政务难有直接经济效益,外包可能比较困难"。
尽管被调查对象对电子政务外包还有争议,但是国外已经有很多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开始采用外包方式。比如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维护都是委托市场化的专业外包服务公司提供服务的。在美国,无论大项目还是小项目,越来越多的机构和部门已经开始将他们的非核心业务以服务合同的方式外包出去,寻求专门的部门和机构为他们提供服务。
这种委托服务方式可以使政府信息化部门从各种非核心信息化建设环节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精力完成核心业务建设。
有关专家指出,IT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提高效率、精简机构、减少开支、专业服务的发展方向。按照专业技术划分,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主机系统、存储系统、应用软件、终端设备、广域网络、安全系统、局域网络和电话通信系统,涉及信息技术的各个方面,任何机构和企业都无法单独管理和维护,只有采用专业外包方式才能充分获得与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相关的技术支持。
国内部分地方的电子政务建设也已经开始尝试这种运营、管理模式,比如北京经济信息中心和宁波市人民政府信息中心就是其中的代表。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承担着北京市电子政务建设的许多重要任务,比如全市互联审批业务以及北京市发改委全面信息化建设任务。在外包模式上,北京经济信息中心将电子政务建设从管理属性上划分为"可管理的服务"和"不可管理的服务",其中,可管理的服务包括系统建设监理,项目咨询,应用软件开发、部署、实施、测试、运行维护和升级,系统日常运行管理与服务等;不可管理的服务包括信息化建设规划、信息化建设策略、业务沟通与协调、投资规模控制、投资效益保障、信息化建设运行效果控制、运行体制的建立、安全保障体制的建立、标准规范建设等。而凡是"可管理的服务"都可以实行服务外包。
而宁波市人民政府信息中心为了能够节省更多人力、物力进行核心系统建设,也把"中国宁波政府公众信息网"的公众服务和社会服务部分外包,而政府服务信息则由信息中心自己负责维护。
在新技术采用方面,对于最新的IT技术,2位被调查对象认为尝试最新的IT技术"非常必要",24人认为"必要",12人认为"一般",2人认为"无所谓"。多数被调查对象对此持谨慎态度,他们均表示,新的IT技术应该适当关注,但应慎重考虑实施,电子政务建设还应以成熟、稳定的IT系统为基础。
资源整合成重点
40位政府信息化主管中的31位认为未来电子政务的重点是信息资源整合,这是他们未来关注的重点。
未来电子政务关注重点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5人对政府门户建设关注程度"很高",10人关注程度"高",2人关注程度"一般",1人"无所谓",2人不关注;有20人对政府内网建设关注程度"很高",12人关注程度"高",3人关注程度"一般",5人不关注;有31人对信息资源整合关注程度"很高",6人关注程度"高",2人关注程度"一般",1人不关注;有23人对信息安全关注程度"很高",14人关注程度"高",1人关注程度"一般",2人不关注。由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信息资源整合将成为政府信息化主管未来关注的重点。
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信息孤岛现象是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最为严重的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已经感受到政府部门自成体系现象非常严重,银行有银行自己的系统、税务有税务自己的系统,海关有海关自己的系统,但这些部门的应用系统只是自己部门内的系统,原本一套完整的电子政务体系被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小岛,税务拿不到公安、海关、银行的数据,银行也拿不到税务的数据。
因此,业内人士指出,应将资源共享和系统集成纳入"十一五"电子政务规划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入口,打破部门界限,梳理出相应的核心业务流,重点推进跨部门的综合应用,尽可能不再按部门搞电子政务重大系统建设,要以政府的业务流为主线,规划电子政务系统。否则,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走入"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