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也可以成为农业专家,为农民提供各种各样的决策。记者在农业信息化展区看到了这种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 |
“此系统根据农作物的种类、耕地的条件等因素,依靠存储在知识库中的农业知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推理、分析,可以得到类似专家的智能决策,从而指导农民进行生产作业。”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技术总体组组长赵春江博士介绍。
记者用鼠标在“病虫害防治”选择按钮上点了一下,屏幕出现一个“发病在什么部位”的对话框,下面有“根部”“叶部”等几种选择。
记者选了“根部”,屏幕又出现更多的选择项目。这些选择项目主要描绘各种病症症状。记者随意选择了一个症状,电脑立刻给出这种病的病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何防治等。
整个过程都是采用一问一答的选择形式,操作非常简单。
“当外界条件变化以后,系统的决策方案也会跟着变化,能够做到因地制宜服务农业。”赵博士说,目前,农业知识和成果大部分还集中在农业专家手中,而这种系统可以促进知识的转移和成果转化,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
这种系统主要通过农村技术咨询站、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中介合作组织等方式进行推广。为了能随身携带“电脑专家”,赵春江还展示了掌中电脑大小的网络终端“农务通”,农业科技知识随点随用,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为庄稼“寻医问药”。
现在,农业专家系统应用范围覆盖了全国29个省市的800多个县,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推广体系,取得的效益也非常显著。据统计,1998—2000年,全国20个示范区3796万亩农田应用农业专家系统,增产20.6亿公斤,新增产值23.3亿元,节约成本6.4亿元。
农业专家系统只是信息化农业的一个重要部分,信息化农业还包括“光传感植被长势检测仪”,用它在田间照射,就可以知道庄稼长势如何,是否缺氮或者缺其他营养元素;还有“温室智能控制系统”,将工业可控技术引入农业,可自动监测温室内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通过专家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可实现对温室灌溉、施肥、农药喷施、通风换气;还有“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能够为农业地理信息管理、田间信息快速诊断分析、农作物长势和品质监测及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提供服务……以“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为代表的农业信息化让人直观、真切地看到了现代化农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