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将花大力气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把政策向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倾斜。”在近日召开的2005年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上,推进农业信息化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与会政府官员和业内专家也纷纷表达了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逐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动“三农”问题有效解决等方面的重大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的城市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广大的农村并未真正开始信息化建设。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十分重视,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要更加关注农村、农民和支持农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我国已经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起无线或有线电视网络和广播电话系统,但所能提供的信息相对有限,范围比较狭窄,往往不能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因此,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缺少有效的信息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业结构不合理。因此,如何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业信息化与现实脱节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在会上列举了一个颇具代表意义的事例:2003年,河北定县的一个村开办了免费培训农民的学校,起初因为有联想集团赞助10台电脑,最早培训项目就是教农民用电脑,学会上网,并有一批志愿者为农民服务,手把手教他们电脑操作。最终至少有上百人学会了使用电脑。但在调查结果时问这些农民学会电脑操作后干什么?是上网搜寻技术、市场信息吗?大多数的调查者都会说“不是”,只是玩游戏或其他娱乐性活动。
温铁军指出,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农民只要学会信息技术,就会在网上学习农业技术,了解农业市场的价格,但现实情况确却不是这样。不能凭愿望出发为农民提供农业信息,这样的信息未必真的适应农村社会生活发展的客观需求。事实上,信息制造者和服务者基本上在城市,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农村,了解农村的信息化需求。
“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增强农民的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显得非常关键。”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乌家培表示,政府推动农业信息化,从内在的要求出发促进信息化建设,和自下而上的要求进行信息化建设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在农村要普及义务教育,发展远程教育,特别要推广信息化教育。
事实上,农业信息化与现实脱节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把握好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信息化不是农民的实际需求,而只是农业增收的一种手段,这种观念不转变就很难为农民提供准确的服务。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所长马晓河表示,目前大部分农业信息化提供的服务,都存在“取大优先”等虚幻策略掩盖服务定位不准的现象,农民需要的有效信息供给严重不足,农业信息化远远满足不了产业化的要求。
彻底解决“最后一公里”
马晓河指出,中国涉农的网站增长非常快,网站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农民的需求,甚至有一些网站远离或者脱离农村,服务对象并不是农民;另外,目前网络服务特色不明显,大部分网站千网一面,提供针对性强的服务内容数量少。
“这就说明政府关于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很大,也是很有成效的,但如何解决农业信息化与农民的现实信息化需求对接,成为了问题的关键。”一位与会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就存在农业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解决的问题。
“农业信息化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农业信息网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河北省副省长宋恩华表示,这要对整合社会信息资源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也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表示,目前,各地农业部门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农业部正在组织开展的农业信息服务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的试点,就是广大农村信息工作者的成功创造之一。这种模式能够使信息服务的内容一体化、形象化,有效扩大信息服务的覆盖面,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因此,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为打通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信息化必须立足“三农”
“国家已将‘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也应以‘三农’作为重点。”乌家培表示。
对于关于“‘三农’信息化问题现在面临三难的尴尬境地,即:一难农民没能力,二难企业没动力,三难政府没财力”的问题。马晓河表示:我国“十一五”规划中,“三农”问题肯定是重要方面。根据现届政府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在“十一五”肯定对“三农”越来越倾斜,政府会让财政的阳光普照整个农村,而财政阳光普照农村肯定包括信息化方面。
“解决农民的利益问题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杜青林指出,开展面向农民的微观信息化服务,可以使农民充分利用技术和信息提高农业的生产率,有效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减少自然风险带来的损失,开展面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宏观信息服务,有利于完善政府宏观调控手段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改善农民生产,农产品销售和转移就业环境。特别是通过农业行政审批综合办公信息系统和农业信息网站,可以提高农业行政工作的透明度,让农民更好地掌握各种政策信息和经济信息,既能加强对政府的沟通又能有效维护农民自身的合法权益。
杜青林表示,推进农业信息化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信息战略和利用的差别,促进农村市场开拓和城乡协调发展。借助于网络技术建立城乡之间的信息传递互动、交换的平等关系,提升农村发展的速度,缩短城乡间的差距,促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借助通讯技术,可以使城乡居民直接分享各种技术知识与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民享受现代社会文明的成果。借助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经营,农村管理的高效化,促进农村社区性服务组织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发展条件,构建政府、企业、农户之间互动、和谐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