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华在2008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演讲
来源:新浪 更新时间:2012-04-14
 

工信部司长肖华

  6月1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和中国计算机报社联合承办的“2008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开幕式暨软件产业创新与融合高峰论坛”在北京展览馆报告厅隆重召开。

  图为:工信部司长肖华

  以下为其致辞全文:

  肖华: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利用这个机会回顾一下我们改革开放30年来软件行业的发展。刚才娄副部长在开幕式的致辞当中,总结了软件产业30年的发展成绩和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对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就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中国软件产业谈几点看法和大家交流。

  一、软件产业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先导产业。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中国软件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中期萌芽、80年代起步,90年代成长,2000年以后快速发展”四个阶段,不断成长壮大,并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的先导产业。

  (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日益优化。

  伴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中国软件产业以年均超过30%的速度快速成长,产业销售收入从2000年593亿元增长到2007年5834亿元,增长了8.8倍;软口出口增长迅速,由2000年的4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02.4亿元,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到2007年底,软件从业人员达到148万人;软件技术服务和系统集成占软件和信息服务全部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2007年达到42.3%;2007年全国共有6个省市软件规模超过300亿元,分别是北京、广州、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约占全国软件产业总收入的74%。

  (二)企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经过30年的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突出、品牌知名的骨干软件企业脱颖而出。2007年度国家规划的重点企业162家,软件外包服务企业从十几家发展到现在的上千家,软件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从2002年的12家增加到2007年的40家。软件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由2002年的100家增加到2007年的521家。截至2007年底,经过CMM2-5级评估的有611家,获得计算机认证的资质的企业2348家,其中一级资质的企业148家,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企业203家。

  (三)技术创新成效显著,产品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在国家引导资金的带动下,企业和社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产品产业化不断取得突破。红旗Linux操作系统、中标普华Linux、银河麒麟操作系统等相继研发成功,并得到较好的应用。武汉达梦、神舟航天等企业的国产数据库产品相继推出,技术先进性和产品稳定性明显提高。方正排版系统、金山WPS等中文软件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软件研发取得显著的进展,蒙文、藏文、朝鲜文、傣文等已经取得了相应的信息技术标准及软件,还有满文、纳西东巴文等文字的信息技术标准和研发也正在积极推进当中。原信息产业部2005年度电子发展基金支持的“藏文软件开发专项”研发了一系列的藏文软件,其中相当部分的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东方通、金蝶等企业的中间件,用友、金蝶等企业的管理软件,在各自重点应用领域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瑞星、金山等企业的自主信息安全软件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四)新的产业增长点不断涌现,发展潜力巨大。

  嵌入式软件发展迅速,2007年产业规模已经超过1215亿元,年增长率30%以上。软件出口与服务外包蓬勃发展,2007年达到102.4亿美元,涌现出方正集团、用友软件、浪潮软件、东软集团、大连华信、大连海辉、中软国际、浙大网新等一批出口和服务外包的企业,出口和外包层次不断提升。动漫游戏软件快速发展,从初期仅有进口产品、单一内容的游戏产品,发展到国产软件与国外软件同台竞争、民族文化内容较为丰富的格局。在响应国家号召、弘扬民族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软件动漫行业2007年收入105.7亿元,为相关行业带来的销售收入400多亿元。全国制作完成的动画片186部,34个少儿频道每天播放约8000分钟,市场效应良好。

  二、软件技术和产品广泛应用,成为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核心力量。

  改革开放30年来,软件产业以其特有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渗透到人民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经济发展的“倍增器”作用。

  一是软件在农业领域深入应用,为推动三农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围绕促进农业的生产经营、发展农村社会生活的目标,原信息产业部通过项目试点、示范工作,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农业机电改造、农业信息服务等领域的适农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推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专家系统,还有农业数据库的应用,提供了非常专业的支持。随着“金农工程”的启动和稳步推进,软件技术和产品在“三农建设”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二是软件助力行业信息化,推动了传统产业改造和优化升级。

  软件在信息化建设和传统产业改造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如煤炭行业的煤炭安全生产自动化监测系统应用普及加快。国产煤炭安全监测系统已在大中型煤矿普遍使用。当前行业的信息系统应用日益深化,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益,解决钢铁企业高能耗、高污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石化行业主要企业ERP系统成功上线,加油IC卡工程在全国大多数省、市石油分公司推广完成。信息技术节能增效的作用逐步显现。此外,国产软件还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务、软件正版化、科技奥运、现代远程教育等重要的应用领域。

  三是软件促进“金”系统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在经济社会关键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家金卡工程的深入发展,IC卡在电信、金融、社保、医疗、公安、税务、石化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金税工程基本完成了综合征管软件在全国国税系统内的按照省级集中模式的统一运行;金关工程进一步完善了电子海关、电子总署的全方位应用格局,安全运行管理、规范化管理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金”系列工程正进一步深化,跨部门互联试点工作在稳步推进,应用成效越来越大。

  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IT业界通过软件支持,涌现出了很多典型的实例:中国卫通创建抗震救灾抢险的三个第一,汶川灾后第一个通话,汶川灾后第一个移动基站的开通和汶川映秀的第一个实时的传输的平台,第一时间抢修基站,开通了灾区抢救的生命线,并积极利用应急指挥系统和TIS软件,协助卫生指挥部门,进行救灾信息的搜集、记录、汇总、统计和分析。瑞星公司包两驾专机,运送救灾物资。

  三、软件产业政策环境日益完善,加快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进程。

  国家高度重视发展软件产业,积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2000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投融资、税收、产业技术,出口、收入分配,人才装备和采购,企业认定、知识产权,行业管理等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成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史上里程碑。200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2005年)》,进一步明确软件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和措施。

  国务院18号文件,国办17号文件,一起构成了综合软件产业发展的基本政策体系。在各相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国务院18号文件等产业政策。 在各相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产业政策的不断贯彻落实,营造了较为系统、完善的产业发展环境,有利地推动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一是出台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措施。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软件产品管理办法》、《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管理办法》,《软件业统计管理办法(试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的政策,同时积极引导和推动各地方制定适合本地的政策措施,把国务院18号文件、国办47号文件的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有力地支持软件产业的发展。

  二是建立有效的“双软认定”的工作体系。以软件协会为指定单位,建立双软认定体系。以及企业申报、机构审查、地方主管部门登记,积极开展“双软认定”工作,到2007年底,全国共认定软件企业18810家,登记备案软件产品50779个,使软件企业得到国家和地方的优惠政策支持。

  三是加强软件产业发展的载体建设。国家有关部门先后认定了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14个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1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及3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并积极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软件产业基地和园区已初具规模,集聚和带动效应不断显现,带动整个软件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四是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全国试办了35所示范软件学院,35所示范性软件技术学院,加强学历教育,社会培训机构快速发展,职业交易成效显著。原信息产业部等部门还积极组织国内外企业的CEO、CTO和传统行业骨干企业的信息主管CIO进行培训,培育了一批高层次人才。2007年8月份,教育部等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软件、动漫等专业被确定为12个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专业。

  五是加大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力度。国家修订了《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了打击软件盗版的专项行动,完成了中央、省级和地方政府部门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务实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下发了《信息产业部 国家版权局 商务部关于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开展计算机预装正版软件系统的工作。 上述工作得到各有关方面的认可和支持,有力地加强了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六是积极推动构建绿色和谐的网络环境。利用电子发展基金等手段,安排项目支持绿色上网软件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组织研究制定了绿色上网过滤软件评测大纲,组织开展了垃圾电子邮件集中整治、手机短信违法犯罪专项治理、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专项整治、倡导绿色手机文化等活动,实施“绿色上网过滤软件一年使用权及相关服务采购”项目,开展了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征集、测评、政府采购以及向社会提供免费下载安装等工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绿色和谐的上网环境。

  四、三十年的软件产业发展历程,积累了宝贵的产业发展经验。

  中国软件产业在三十年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彷徨、磨难和辉煌,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产业发展经验和成功的做法。

  一是坚持走中国自主创新的产业发展道路。软件产业发展当中的“创新”涵盖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等多个层面。中国软件产业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中文操作系统、ERP软件、中间件、数据库等许多优秀的软件产品和系统的创新发展和实践,诠释了软件产业自主创新,贵在自主,重在创新的经验。

  二是坚持以用立业,以用兴业的发展思路。越是基础软件,产品的发展越需要大量的应用软件的支撑。通过应用不断改进和完善,同时软件的技术先进性和可靠性也需要得到测试验证和市场检验。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初期,提出以用立业,通过应用促进产业发展。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企业实力的增强,以用兴业,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针。软件正版化等工作的开展,都为软件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应用机会和市场空间,大大促进了国产软件,及其产业的发展。

  三是坚持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发展的环境是关键,只有良好的政策、机制、氛围,形成创新环境,才能有利推动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国务院18号文件、国办17号文件的出台落实,极大调动各部门、地方部门和企业发展软件产业的积极性,成为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四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坚持改革开放有助于使中国软件产业,更加传统广泛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国软件企业要赢得全球竞争,就必须有全球资源,进行全球资源配置。企业的核心业务,包括技术、管理、生产、市场、人才等环节,集成到最佳资源,能创造出最高效率和最好效益的国家和地区,从而充分利用地区优势,构建竞争优势。软件产业要大胆借鉴国外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树立良好的产业形象,进而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是坚持推进软件正版化的工作。推进软件正版化是中国倡导正版软件,遏制盗版软件,保护软件知识产权促进软件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2001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开展并完成了中央、省级、地市级软件正版化,启动了企业软件正版化的工作。软件正版化工作的开展,推动完善了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促进国产软件的应用,增强了企业自主发展的信心,有利地推动了中国软件产业的自主创新和发展。

  五、中国软件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下一步工作重点。

  软件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产品、新应用不断地涌现。准确把握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对于加快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从国际来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加深,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产业转移呈现新的趋势和特点。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从国内来看,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深刻地揭示地信息化工业化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和融合的发展特点,赋予了软件产业新的历史使命,为软件产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从产业发展趋势看,软硬件融合步伐不断加快,嵌入式软件和面向行业应用的解决方案的市场前景广阔,智能化成为产品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软件服务化、网络化、娱乐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软件和服务成为软件发展的新潮流。基于互联网的软件产品和服务,不断融合深入。移动商务成为企业新的应用热点。开源技术构建技术广泛应用,推动软件生产规模和效益快速上升,以及软件市场格局的不断调整。全球化加快产业链的整合进程,企业并购活跃不断提升合作范围,合作范围日益扩大。

  面对国内外软件产业的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我们将按照“完善环境,重点突破,加强运用,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加强政策法规的研究制定,继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快《软件与集成电路发展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的研究制定。这两个条例是产业发展的根本点。在WTO的大环境下,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我们在贯彻现有政策的同时,积极推进新的产业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保持政策支持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第二,第二加强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为契机,集中力量支持关键的软件技术和自主创新。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题,产、学、研、用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抓住各级产业转移的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积极加强骨干企业的正确引导和扶持,培育一批品牌知名度高,综合竞争力强的国际化优势企业,充分发挥其自主创新载体和产业发展的主体的作用,围绕产业链各个环节带动大批企业的发展,形成软件的完整的软件产业梯队。

  大家知道,咱们中长期规划里面,16个专项的第1个专项就是涉及到基础软件,我们也利用这次国家重大专项实施的机会,在基础软件里面想做一些大力的整合和推进,希望有一些强有力措施。大家知道我们软件企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产业进程,我们依靠普惠政策,让中小企业发展起来。最近想借重大专项实施的契机,来推动基础软件里面的整合和合作。希望在技术应用方面,能够起明显带动的作用的骨干企业发展起来。

  第三,推动产业融合的快速发展,以用兴业,以用强业。抓住“两化融合,五化并举”带来机遇,产用结合,集成行业、领域知识和业务,形成国产软件应用平台,努力推动软件技术向传统行业的渗透融合,不断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建设产业快速反应团队,通过软件产品及相关的服务,将各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尽快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研究增强软件政府采购的可操作性,支持自主软件技术和产品进入政府采购市场,支持国家信息化工程的技术建设。推动基于国产软硬件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及应用示范,为国产软件提供应用机会和发展空间。促进软硬件融合发展,支持移动终端、信息家电、数控机床、医疗仪器等需要的嵌入式软件产品的作用,发挥软件的作用,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和带动信息产业发展。

  第四,打造“中国软件”的品牌。实现集群化、国际化的发展。加强部门协作,整合资源,推动上下游企业间的融合,加大产业宣传的力度,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树立和建设中国软件整体的品牌,增强中国软件企业软件产品与信息服务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推动产业国际化发展。通过政策、资金等支持,合理布局,统筹规划,突出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加快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出口基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等载体的建设,发挥聚集效应和带动作用,走特色鲜明的集群化发展道路。

  第五,培育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面向产业需求,参照国际做法,建立软件人才评估标准和软件人才信息平台,形成人才培养机构与软件产业的供需对话机制,加强软件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培养实用人才;完善以示范性软件学院、示范性软件教育学院为核心的教育基地,促进软件教育建设。加强从业人员的再次培训,培养实用人才,鼓励国内外相关中介机构开展合作,推进人才国际合作与互认,大力引进国外的人才。关于人才方面,我们最近有一些大的举措。我们总是讲缺少高端的核心人才,一定是在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锻炼成长出来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国际合作,引进一些人才来带动我们产业发展。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中国的软件产业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成功的做法,展望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任重道远,希望大家可以借软博会的平台,为发展软件产业献计献策,我们也将在党的十七大的精神指引下,与国务院各相关部委,与各地方政府,行业组织,还有企事业单位一起,开拓创新,再创中国软件行业的辉煌。

  最后预祝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暨软件产业创新与融合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