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逸路
“聚则成军,散则为民”是预备役部队的最大特点。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和人员流动性不断加快,人员召集难、活动开展难、官兵相识难的“三难”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确保人散心不散、官兵分布散组织不散,五团利用三门峡市农业信息网优势,认真搞好教育,不断强化管理,全面了解掌握预任官兵情况,努力解决“三难”问题,有效提高了快速动员能力。
三门峡市农业局为了加快农业发展步伐,根据当地实际,开辟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络和技术平台,实现了市有平台、县有网络、乡有终端、村有技术人员普及科技知识的信息系统,网络覆盖全市、县、乡、村、户。五团敏锐感觉到,这是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精神、探索加强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编官兵快速动员能力的有利契机和平台。主动协调市农业局,提出共建网络平台、共享信息资源、共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思想,通过开展网上教育、组织网上活动、强化组织管理等方法进一步提高部队快速动员能力。
一是开展网上教育,打牢思想基础。预任官兵居住分散、工作流动性大、时间难保证。通过网络优势,传达教育内容,开展互动活动,方便快捷,缩短了时间空间,促进了教育落实,打牢官兵兴军精武的思想根子。今年先后集中开展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教育活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主题教育、“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教育实践活动”、党纪条规教育和党史、军史教育等。采取理论讲解、粘贴教育资料、在线答疑等方法,并注重引导大家从网络上查看相关链接内容,利用丰富的知识资源,加深大家对教育的理解认识。认真传达贯彻上级关于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的一系列指示要求,宣传部队建设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个人,进一步加深了预任官兵对党史、军史的了解,坚定了理想信念,强化了军人意识,提高了党性觉悟,确保了思想政治上的纯洁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针对今年南方地区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及时开展了形势任务教育,坚持用上级指示要求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官兵随时执行救灾任务的信心和勇气,引导大家用实际行动树立预备役军人的良好形象。
二是强化组织管理,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加强组织管理,是确保预任人员聚则成兵的关键。由于预任官兵组织人事关系在地方、平时管理在单位、工作岗位各不相同,所以,活动开展不经常、制度落实不正常,组织管理松散无力的现象比较普遍。首先,建立调整组织。根据县、乡、村、户网络分布的特点,按照“相对集中、就近成立、方便活动”的原则调整建立了党委、支部和党小组。县建立党委、乡建立支部,村建立党小组,党员根据工作地域不同,就近参加县城或乡镇党支部,加强区域管理。其次,认真开展组织活动。根据团统一部署安排,在清明、“五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除了集中在团队开展活动外,还通过网络上发布信息、提出要求,号召大家积极开展节日庆祝活动。根据团统一部署,组织党员认真开好党委会、支委会、党小组会“三个会”,研究问题、汇报思想、沟通感情。把党日、党课活动内容粘贴到网上,党员在网上开展活动,在线发言、讲话、交流思想,并把心得体会张贴网页上,供大家学习讨论,进一步强化大家的组织观念和军人意识。第三,加强组织管理。团年度各项训练、评比、考核等活动计划都粘贴上网,并要求各营、连、排按照计划抓好贯彻落实,党委、支部和党小组加强检查督导。预任官兵在开展训练活动中,相互熟悉、相互交流,加强了解,做到组织见面、工作见面、思想见面,确保时刻处在组织之中、管理之中,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和感染力。大家普遍反映,自从团队网站开通以后,没事就想上网看看,了解组织在干什么、有什么要求,与组织的距离拉近了,与战友的联系多了,凝聚力增强了。
三是掌握情况,有效提高应急动员能力。了解掌握预编官兵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人,手中有兵,是快速动员的基础。团结合实际,与地方联合开发了预备役官兵基本情况软件系统,为了做好安全保密工作,系统设立了密码,给每一名官兵编设代码,通过密码进入系统,查寻代码,就可以了解官兵的姓名、工作单位、预任职务、专业特长、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同时,针对目前手机和电脑普及到家庭、使用率较高的特点,团又开发了群发群收信息系统软件,既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发布部队公告、信息、通知和应急动员命令等信息,又可以通过手机短信进行实时发布,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通知到预编官兵,提高了团队应急动员和快速集结能力。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团在第一时间向预任官兵发布信息,传达贯彻两级军区首长的指示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认真进行了思想动员发动,要求大家,一方面,要立足岗位,扎实干好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支持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要做好准备,随时奉命到抗震救灾第一线,保护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支援灾区建设,为师部队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做好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