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仁:两化融合促进软件产业调整升级
来源:sina 更新时间:2012-04-14

大家知道去年十七大以后,中央提出来五化并举、两化融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举措,对产业的发展将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比特网6月12日消息,2008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在京召开。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做了“两化融合促进软件产业调整升级”的专题报告。以下是其发言: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这个会议给我出的题目是《两化融合促进软件产业调整升级》。我觉得这个题目出的非常好。所以我也很愿意谈一些我自己的看法。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文员会常务副主任 周宏仁

  大家知道去年十七大以后,中央提出来五化并举、两化融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举措,对产业的发展将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它标志着国家信息化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战略重点究竟在什么地方,那就是促进两化的融合。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第一个问题就是工业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工业化的内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工业化的准确内涵是产业化。长期以来,我们对产业的划分是第一产业叫农业,第二产业叫工业,第三产业叫服务业。实际上工业化准确来说是产业化。我们看联合国也好,或者很多发达国家的产业分类体系和标准是没有工业这一项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要调整我们对于工业和工业化方面的认识。人类不断地发明和引进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提高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的劳动生产率。

  我们可以看到工业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工业技术的发展使工业化的内涵在不断变化,比方说第一代工业化是机械化工业化,1775年前后蒸汽机的发展,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的工业革命,也使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工业化的时代。第一代的工业化以机器产生的机械力代替人和家庭的自然力为主要特征。

  19世纪上半叶的发明和下半叶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由于解决了机械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问题,不仅解决了能量的远距离传送问题,也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能源,从而开启了电气化的工业化。

  20世纪30至40年代,武器系统控制发展的的需求,使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工业化进入了第三代,即自动化的工业化。1946哈德首先提出用自动化一词来描述发动机气缸的自动传送和加工过程的自动操作。1952年,一个学者迪博尔德的《自动化》一书出版,他认为自动化是分析、组织和控制生产过程的手段。

  1971年微处理芯片的发明,导致工业化进入了它的第四代,以数字化为基本特征,走向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工业化。各种各样的、数以亿计的微处理芯片开始进入各种制造设备,计算机网络将各种制造设计联为一体,其中典型的代表是数字控制机床的出现。

  1974年,第五代使用微处理芯片和半导体存储器的计算机数控装置研制成功,随后,各种数字控制机床的性能逐步提高,品种和加工范围不断扩大,对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第四代工业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初,IBM开始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技术开始对传统的自动化技术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改造,使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测试、供销等各个环节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工业化的发展历程是先工业化,是自动化的工业化。我们不难看出来,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自动化,跟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不是相互排斥的,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过程。数字化、职能网络化是建立在机械化、电气化、工业化的基础之上。所以没有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就不能振兴制造业,只有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才能推动我们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的全面渗透不仅促进了制造业的全球化,实现许多新的、复杂的生产技术,而且产生了许多新的工业化理念,如及时生产、全面质量控制、无库存生产、无废料生产、大规模客户化生产等等。通过计算机程制造CIM技术将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各个生产和管理节点上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可以构造一个集成化的工业化时代。

  第二谈一下两化融合的战略重点。这个战略重点是装备制造业。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部门的工业化和信息化都离不开制造业。马克思在资本论里面谈到,大工业必须掌握它特有的生产资料,即必须用机器来生产机器。工业革命最大的成果是诞生了机器制造业。所以装备制造业实际上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如果没有全球最先进的制造业,美国不可能在信息革命中遥遥领先。2006年,在全球制造业份额当中美国还是占到25.5%,是最高的,日本占了13.9%,西欧占26.1%,中国占12.1%。我们对我们世界制造业大国的身份感觉不能太好,我们跟发达国家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那么谈到装备制造业,我们有必要来看看企业信息化的内涵。我们长期以来把企业信息化在很大层面上放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的信息化上,比如说推进ERP的应用等等。实际上企业的信息化,一个是研究和开发,必须要信息化,包括设计、研究能力和现场的开发等等。第二就是生产过程必须要信息化。一个是你的装备的流程要信息化。当然生产管理信息化也很重要,包括供销存量等等。但是从信息化的内涵来看把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做一个比较,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造和各种零部件和整机的生产,使其具备信息化的特征。比如说像各种直接数字控制的机械制造设备。那么从流程的角度来讲,包括产品设计、制造和测试在内的整个生产流程的信息化,包括直接数字控制的机械制造设备,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主要是供销存和客户关系管理。不难看出来,真正的难点在生产装备的信息化上。因为信息化的装备是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相结合,综合研究、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是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成果,其研发、开发和生产具有高技术、高成本、高投资、高风险特征,而且专业化很强。这往往使得拥有这些装备的企业望而却步,换句话说它们自己是没有能力研发这些装备的。用装备的企业没有能力来研发这些装备。那么管理的信息化实际上依赖于通用的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以及各种通用的软件。

  大力发展信息化的生产装备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针对各行各业的CAD、CAPP、CAE、CRM系统,包括各种各样的数字和专用设计及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内,专业性很强,但对提高各行各业的劳动生产率却极为重要,需求量也很大。

  所以辨识行业信息化的战略要点,确定每一个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生产环节,进而为其开发信息化的制造设备。我们说的量体裁衣在信息化时代就要被淘汰了。如果拿着一个摄像机着一个人,照下来以后通过计算机处理,西装的尺寸和裁片的图形可以出来。那这就是一个很关键的战略要点。这是根据一个人,确定它的整个衣服的尺寸和材料的大小。

  第二就是要根据裁片。第三步才能对下面的料做必要的处理,然后通过手工缝制。所以不难想象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制造业,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没有国家的政策体系和战略引导是不可能完成的。

  第三讲一下大力发展工业软件。

  首先工业软件是两化的融合剂。为什么这样讲呢,能够使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生产装备具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的核心技术,就是工业软件。很显然,没有工业软件就没有两化的融合,工业化还是停留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水平。所以两化融合是促进软件产业调整升级的落脚点。我个人认为要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当然发展工业软件并不否定操作系统、通用应用软件、中间件等其他软件的重要性,包括数据库,可能都是在通用软件包里面。但是没有发达的工业软件产业,我们不会永远用我们自己的先进的、信息化装备制造业。

  而工业软件本身是数字化、智能化的设计、制造、检测、管理一体化的技术。制造业信息化的基本问题包括数字化、智能化、设计的方法及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与工艺设计技术,在线自动控制和智能化制造技术、设计、制造、检测、试验、管理的一体化技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全部通过一个平台来完成。那么这种工业软件的特点就是广泛采用模拟仿真技术,比方说我们设计一个汽车的时候,可以在一个屏幕上做三维图形,这个图形可以任意反转,这就是模拟仿真技术。第二是多学科交叉,你要用到专业,你是自己的专业,你是汽车、飞机、还是舰船,你要有材料、有工艺,能源、经济、环境。同时也需要利用丰富的、多学科的知识库来提供支撑。

  而这种工业软件最终的目标就是要提供一个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化、协同化、开放式的产品设计和制造平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工业软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那么工业软件的难点是因为它不是一般意义的软件,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果的软件表现,学术和技术水平都很高。比方说工业软件的诞生需要经过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要建模,比方说用代数方程,把你所碰到的工业问题用一个数学模型来展示,如果没有数据模型的话就没有办法算。第二要对做出来的模型求解,第三个阶段要编出一套算法,不管是解析解还是数字解,要算出来。第四才是编程,这几个阶段往往包含科学研究,它的复杂和困难跨度很大。有的可能很容易,往往需要科学家或者工程技术专家的直接的和长期的介入。没有内行的参与,是写不出软件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目前我们国家工业软件产业的现状怎么样呢,相对于操作系统和通用软件而言,我们的工业软件发展还比较落后。在2007年中中国信息年鉴所介绍的几十个行业信息化发展状况中,几乎没有一个行业讨论到该行业工业软件的现状及其与行业信息化的关系。2006年我们国家的软件产业总产值约为4800亿元,其中嵌入式软件为1028亿元,但大部分用于数字电视、手机、PDA等产品,真正用于工业控制的软件很少。在工业软件领域有嵌入式软件,但是也有不是嵌入式软件。发展工业软件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促进两类专家的融合,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他们往往认为工业软件的开发和生产不是开发创造,不是技术创新,只是科学技术成果的软件,他们不加入到这个队伍里面来,会影响工业软件的发展。所以这种观点,我个人认为是一个在工业时代看待科学技术的观点,不是信息时代看待科学技术的观点。实际上工业软件有极大的创新性,绝对是需要第一流的科学家和第一流的工程技术专家。因为它对生产力的提高意义极大。所以为了推动工业软件的发展,必须要从政策上鼓励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和软件专家,共同组织研发。合力开发工业软件。

  大力发展工业软件,既是我国信息化面临的挑战,也是我国信息化向纵深和高水平发展,向核心领域前进的重要标志。对国家而言,非常具有战略意义。工业软件的发展,是我国软件调整升级的重要方向。所以有必要深入的研究我们工业软件的发展现状,我们现在调查研究还不够,国家采取政策措施,来促进和加快我们国家工业软件的发展,从而达到推进两化的目的。

  这是我今天上午的演讲内容,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