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县公安局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纪实
来源:河南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河南日报报道: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时明确提出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这为公安工作的改革发展,特别是深入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和平安建设提供了大好机遇。栾川县公安局正是抓住了这一机遇,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积极实施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农村警务工作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维护一方平安、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7年在河南省群众安全感调查中,栾川县以96.5%的群众满意度稳居榜首,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2008年1月省政法委通报表扬了栾川县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取得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

    栾川县公安工作正是按照上级的要求,认真落实洛阳市委、市政府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要求,把保证群众平安放在第一位,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的平安和谐。

    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在最近召开的洛阳市政法    

   工作会上强调,全市政法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探索长效、规范、管用、低成本和以人为本的平安建设新途径、新办法,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狠抓工作落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的平安和谐,感受到更多的公平正义。

    洛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郭丛斌在会上明确提出了2008年全市政法工作的重点:政法工作努力服务于洛阳发展大局,强力推进平安洛阳建设,要在治安防控网络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两年来,栾川县公安工作发生了惊人而可喜的飞跃,群众安全感逐年上升,2007年现行命案侦破率达100%,全县八类主要刑事案件、重特大交通、火灾事故均有所下降。

    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和执法水平明显提升,总体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在2007年度全省公安机关绩效考评中,名列全省前茅,在洛阳市排名第一位,被省公安厅授予“全省公安机关绩效考评优秀单位”光荣称号。破案攻坚、科技强警、警务机制改革等形成鲜明特色;“中原卫士杯”破案竞赛综合成绩居全市前列;打黑除恶、网上追逃、社会面防控、基层基础工作、信息化建设应用等都名列全市前茅;全县民警违纪案件数连年下降……

    栾川的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公安信访工作、治安防控工作得到公安部、省公安厅的认可,《人民公安报》等媒体先后予以专题报道,在省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栾川公安何以在短短几年内出现了如此大的飞跃,这种“栾川公安”现象的背后又蕴涵着哪些成功之道呢?

    “建立社会面防控机制,形成实战有效的新型警务大防控格局;全县建立起覆盖重点单位、居民家属院、居民户的科技防范网络,变‘救火型’的被动警务为预防在先打主动战,大力提升群众安全感。”栾川县公安局局长张辉如是说。

    一、建立社会面防控机制,形成实战有效的新型警务大防控格局,大力提升群众安全感

    栾川县有32万人口,地域面积2477平方公里,民警仅有194名。境内拥有储量居亚洲第一位的特大型钼钨矿田,拥有省内外知名的多家4A级自然风景区,近年来,以矿业经济和旅游经济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得到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投资企业增多,流动人口剧增,社会治安形势日益严峻。以命案打头的严重暴力犯罪、以“两抢”打头的多发性侵财犯罪、以黑恶打头的有组织犯罪,被栾川公安视为露头就打的“三个打头”犯罪,他们坚持做到命案必破、“两抢”必打、黑恶必除。

    基于动态化犯罪日趋突出的治安现状, 从2007年年初开始,栾川县公安局全面建立社会面防控机制,以此带动整个警务机制改革,推动了基层所队和机关工作及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形成了符合县情、实战有效的新型警务模式:

    ——探索“五种模式”,实现警务多元化。一是城区警务模式。将县城区划分成8大区域,建立8个警务室,形成以警务区为格,派出所为网的警务机制,将更多警力部署在高发案时段、重点地区、重点部位。二是山区农村警务模式。全县已建成51个警务室,以一名责任民警管辖3—4个村为标准,实行民警驻村制和巡防制,责任区民警对责任区的治安一包到底。三是警企联动警务模式。在矿区重点企业建立3个警务室,加大监督、指导企业完善防范机制的力度。四是流动警务模式。栾川县公安局筹资60余万元购置两辆依维柯车,车内设施齐全,每班配备6—8名巡警,根据季节、昼夜等特点,适时停放在治安复杂的地段,流动接处警。五是全警巡防模式。在案件高发期、节假日、敏感时期,全警动员,警力下沉,分包路段和片区。

    ——构筑“四道防线”,实现防控多元化。一是设立卡点控线路。投资150万元在县城3个出口建设3个固定卡点,在栾川县与其他市县公路交接地段建了8个固定卡点,为每个卡点配备安装了桑塔纳轿车、固定电话、空调以及破胎器、警棍、手铐、反光背心等必要装备设施。各卡点由局领导分包,派出所由一名领导具体负责,并设置《盘查处置记录》、《交接班记录》和《局领导督察记录》三种台账,保持规范运作。督察队定期不定期进行督察,强化治安卡点运行实效。二是划分网格搞巡逻。整合巡逻力量,将县城化为4个巡区10个小区,将巡区发案数作为硬指标评判巡逻效果。在农村开展巡逻进村组、进楼院活动,从而提高巡逻的覆盖率。三是延伸警力驻街村。全县共建设警务室51个,其中县城区8个警务室,按照“一区一警一队”警力配备标准,全县为警务室配备巡防队员510人。四是发动群众联户防。推广治安“中心户长制”,开展“二十户联防”、“十户联保”活动。

    ——推行“三个一”工作机制,强化社区警务实效性。在全县15个派出所中,推行“三个一”工作机制,即每周每名民警一天下社区、一天上卡点、一天搞巡逻,其余时间重点办理各类案件。“三个一”机制的推行,使群众的见警率提高了,辖区的发案率下降了,公安机关的群众满意度提升了。

    ——推广治安“中心户长制”,增强群众联户防意识。在群众比较分散的村子每30户选出一个户长,每月对中心户长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在派出所民警的指导下开展邻里互防和纠纷调解工作。

    点、线、面结合的大防控格局,灵活实效的新型警务模式,使栾川县的发案率大幅度下降。两年来,栾川县每年零发案天数均达100天以上。

    今年前不久,从东北来栾川投资的张先生驾车在栾川县城办事,因和朋友有急事需要到郑州办理,便乘朋友的车到郑州,顺手将自己的车停放在县城一小区旁的路边。一星期后回来发现自己的车完好无损,张先生感慨地说:“以前在东北,遇上这样的事,车不是被偷,就是玻璃被砸,在栾川竟然平安无事,真是想不到。”其实,这样的事情在栾川再平常不过了。栾川的晚上,大街小巷、广场空地停满了各种各样的车,罕有发生过被偷、被砸的事件。

    “栾川公安大变样了,警察来到了我们身边,感觉特别安全。”来自老百姓的声音,流露出对公安工作的满意。

    二、做强主业,以打促防,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升公安核心战斗力

    农村治安工作像建造牢固的房子,局长张辉将社区和农村警务、基层基础建设比作房基,将巡防体制比作屋顶,将各项公安主业视作坚强的支柱,打造防控体系、破案攻坚、农村警务模式创新“三大品牌”,凸显基层基础、科技强警“两大优势”,是栾川公安工作几年来逐渐明晰并一直贯彻的主线,也是栾川公安核心战斗力得以提升的关键所在。

    在2007年“中原卫士杯”破案追逃防控竞赛中,栾川县公安局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877起,打掉各类犯罪团伙73个,涉案299余起。当年现发命案5起全部侦破。综合打击效能名列全省前列。其背后,既有县公安局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盯案、责任追究的落实,又有几年来大力经营的刑侦人才和刑事技术专门手段的支撑,更有睡地铺、吃盒饭、不破案不归的“亮剑”精神支持。

    为了提高命案和大要案的侦破,栾川县公安局适时建立命案侦破捆绑长效工作机制、命案及重特大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强化警种之间协作配合和破案责任,加强和改进了刑警队和派出所工作的协作配合,形成班子挂帅、队所互补、打防联动的工作格局。

    大胆改革刑事侦查模式,实行刑警探组制。一是探长探员双向选择,增强了探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探组轮流值班,滚动受案,对所接的案件一包到底,增强了民警的责任心,提高了办案效率。三是改善刑侦装备,县局投入50多万元,为各探组配备桑塔纳轿车、手提电脑、手持电台等设备,夯实了各个探组的硬件基础。四是经费保障到位,探组开支实行“三人会签”,增加了开支透明度。探组制使刑警们的心齐了,气顺了,劲足了,齐心协力破案攻坚。

    “栾川公安太历害了!”去年8月份,一名流窜各地的非法买卖枪支弹药惯犯马某在青海省西宁市被栾川警方擒获后由衷地说。至此一个作案达百余起,地跨数省、市,涉嫌抢劫、杀人、绑架、非法买卖枪支弹药等类犯罪的17名县外涉枪涉黑团伙,仅在栾川境内作案一起后,就被栾川公安彻底打掉。

    三、全县建立起覆盖重点单位、居民家属院、居民户的科技防范网络,变“救火型”的被动警务为预防在先主动战略

    如何将“救火型”的被动警务代之为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主动型警务?栾川公安两年来的实践体会是:带好队伍,多做打基础、增后劲的事情,谋求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

    “平安栾川”创建活动开展两年来,是栾川县历史上对社会治安工作投入最多的一个时期,也是公安机关发展最快的时期。2006年、2007年栾川县共投入财政资金6299万元用于派出所、看守所、车管所、巡特警大队、责任区刑侦中队等公安基层建设。

    县里未雨绸缪, 公安机关勇当主力军,建立起了“大防控”格局和“大调解”机制,全县增加专职保安联防、辅助警力1200人,全县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投入达1150万元;全县安装静态电话报警系统295家,213家与110报警台联网;全县14个乡镇全部完成三级接警监控中心建设;196个行政村安装技防设施,覆盖率达90.7%,农户覆盖率达81.1%。同时,努力拓展保安服务市场,向全县所有娱乐业、旅馆业、企事业单位、新建社区派驻保安。规范管理、强化素质,全面提高人防水平。2007年,栾川被确定为全省科技强警示范县,也是洛阳市唯一的科技强警示范县。

    中共栾川县委书记谷树森介绍说:“平安需要投入,发展离不开平安。县里将大把的钱用在公安基础建设上,值得!”

    君山花园小区居民常先生以前晚上下班,因为害怕自行车被盗,总是花力气将自行车搬到自己居住的五楼。现在常先生的摩托车和儿子的自行车经常放在楼下,从未发生过被盗事件。常先生说:“警务室就在小区,巡逻队24小时巡逻,到处安装有监控探头,我们还怕啥?”

    高素质警队是公安事业赖以发展的最基础的工程。栾川县公安局抠住“三个抓手”,力克多年来队伍重用轻管、素质滑坡之顽症。一是从岗位大练兵入手,苦练基本功。二是从细节入手,培养优良警风。局长张辉向全体民警推荐赠送了《细节决定成败》一书,要求全体民警从仪表、内务、接打电话、待人接物等点滴做起,做到优质服务、文明执法,规范日常行为和执法行为。三是从执法环节入手,提高办案水平。县公安局实行执法评比检查机制,每季度要评出执法质量最佳和最差单位,网上公布名单,实行责任倒查,有效促进了民警公正执法。连续三年,栾川县被省公安厅确定为全省县级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上网读警情,网上做研判,已成为栾川县公安局领导和所队长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情。两年来,栾川县强力推进基础工作信息化,2007年3月建成350兆集群系统,50%以上民警有手持电台,信息覆盖面达到全县90%,90%民警拥有公安数字证书,全局接入公安网的计算机达228台。全县初步建立起覆盖重点单位、要害部位、重点企业及居民家属院、居民户的科技防范网络,15个派出所建立标准化信息采集室。2007年通过查询比对网上信息破案124起,抓获网上逃犯41名,其中省公安厅通缉在逃10年杀人嫌犯1名。纵横交错的信息化网络,极大地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基础实才能增后劲,机制化才能管长远。每年埋头抓实几件事,两年多来不断滚动发展,就像一块块坚实的基石,奠定了栾川县公安工作如今和谐、生动的发展局面。

    四、开展“公安民警进万家”活动,排查矛盾解民忧,建起联防长效机制

    “微笑迎进门,凡事放开说,公安民警是咱的贴心人!”群众满意地说。从2007年3月份开始,栾川县公安局党委班子成员亲自带队,组织35名民警,分组深入全县各乡镇,走村入户,逐户进行矛盾排查,及时发现、化解矛盾。活动开展以来,共走访农户15860户,排查矛盾纠纷370条,涉及土地纠纷、环境污染纠纷、婚姻纠纷、债务财产纠纷等方面。民警现场化解82条,通过转递给乡镇党委或相关部门化解矛盾 288条。

    公安局长定期亲自接访,这在栾川县公安局是一个铁定的老规矩,不仅如此,还推出双向承诺服务制,完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推行接访人与信访人签订《信访双向承诺协议书》制度,要求接访民警向来访人承诺在双方商定的期限内对案件进行调查处理,并将事项办理答复完毕,确保来访人满意。实行信访稳定领导班子成员捆绑考核制度,规定每个局领导对分包案件实行终身负责制,无论当事人上访到何地,原包案领导和承办民警都要负责到底。

    从去年开始,栾川县公安局开展了“公安民警进万家”活动,深入寻常百姓家的不仅有社区民警,还有机关民警、领导干部。他们进社区、跑厂矿,带着“进到、听到、问到、看到、做到”的“五到”要求开始深入走访,征集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仅去年下半年,全局参加“公安民警进万家”活动的民警就达到95人,其中:县局班子成员8人,局机关和派出所民警87人。为群众免费发放法律知识和安全防范资料2万份,解决群众实际困难570件。

    栾川县公安局还先后印发了精美的宣传画报6万份,将最需要向群众普及的法律知识、安全防范常识及便民指南等,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向公共场所及广大群众宣传普及,深受欢迎。这些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举措不仅使公安机关把准社会治安和百姓呼声的脉搏,又拉近了民警与百姓的距离,更进一步化为百姓参与社会治安的动力。

    在“公安民警进万家”活动中,针对群众提出的一些社区和居民区出现房屋混乱、人员成分复杂、一些矿区及公共娱乐场所治安秩序不佳等意见,在强化日常管理的基础上,栾川县公安局组建以局机关、巡警、派出所民警、保安为主要力量的专业清查队伍,根据季节变化和发案情况对案件高发区域、矿区、出租房屋、娱乐场所进行有针对性的摸排清查工作,挤压犯罪空间,并重点对城区2100户出租房屋进行细致认真的清查登记,既查获一批违法犯罪线索,也促进了租房业规范化管理。

    通过矛盾排查和“公安民警进万家”活动,面对群众期待的一些小事、简单事和平凡事,一名社区民警感慨地说:“这些值得我们社区民警反思。民警只有站在群众立场上去想问题、办事情,才能真正赢得老百姓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为县域经济的飞跃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偏居豫西深山一隅的国家级贫困县,2007年栾川县完成GDP100亿元,同比增长30%,人均突破3万元大关;财政收入完成10.1亿元,同比增长47.8%,位居全省第三位;被评为中国中部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群众安全感全省第一,昭示的是发展、平安和谐地融为一体,隐含的是栾川县公安局全体民警不懈的奋斗。 
 
作者:记者 常文征 通讯员 郭怀东 张启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