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设置软件司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更新时间:2012-04-14

 
 
  虽然宣布大部委合并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至今尚无公布具体的“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方案,但是一些新设机构却悄然浮出水面。

  6月12日,任原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的肖华在中国软件产业投资论坛上透露,改革后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单独设立一个“管理软件产品和服务的司级机构”,不过他并没有透露这个机构的确切名称。

  肖华的此番讲话印证了业界流传的一个说法——即将确定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中,原本属于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中的软件管理职能将被独立出来,原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将只负责除软件之外的产品。

  “之所以设这么一个司,我们也是考虑到软件产业应该独立出来单独地发展。”肖华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软件业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相对独立能够加速产业的发展,“这个新的部门成立以后,对我们软件产业的发展应该说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力促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

  在6月12日的北京软博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总结了新世纪以来中国软件业的成就——软件产业的收入由2000年593亿上升到2007年5834亿,占全球软件产业的份额从1.2%提升到8.7%,软件出口从4亿美元增长到102.4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软件产业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据工信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08年1-4月,软件技术服务成为中国软件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累计完成收入356.3亿元,同比增长48.2%,增速比软件全行业高17%,所占比重达18.4%,比去年同期高出2.1%。而软件产业服务化正是全球软件产业的发展趋势。

  “软件产业发展上去以后,对我们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对我们国家的安全至关重要。”肖华表示,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传统制造业的发展非常迅速,软件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这是设立专门管理软件产品和服务司级机构的原因之一。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表示,在中国努力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关键阶段,发展软件产业是二者融合的重点所在。实际上,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多位人士的谈话已经表达,软件行业将如同电力、信息等基础性行业一样,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支柱型力量。

  周宏仁认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战略重点是装备制造业,政府的政策引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工业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机械化,到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向工业的全面渗透导致了新的生产技术和新的工业化理念,“对于企业来说,不仅研究和设计要信息化,同时生产过程也要信息化。”

  “软件产品和服务管理机构的出现,恰恰符合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趋势。”高德软件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架构师姜吉发认为。

  “从政策导向上,机构的变化将有利于国内软件企业的长足进步。”用友软件工程有限公司总裁邵凯表示,由于地方政府强调招商引资,国外各大软件和服务企业在中国能够得到的优惠条件,让国内的私营企业感受到很大的压力。而国内的企业却由于规模小,或者政策导向的原因无法获得同等的机会。包括政府采购上,国内企业也并没有得到太多的优惠。

  “如果真的建立这么一个部门,能够缓解政出多头的问题,把软件和服务纳入到一个统一的部门管理,对于软件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人民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生导师杨波认为,国内的软件企业仍然规模比较小,但中国的软件市场却是不容忽视的,而在此之前,各地建立的科技园区、软件城市计划,以及大量涌现的小企业缺乏一个统一的筹划,竞争关系出现问题。

  “政府这方面也可以参考印度的经验。”杨波说,印度全国软件与服务外包协会(NASSCOM)是一个非营利组织,人们称它为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它致力于通过主动措施鼓励其成员采用世界一流的管理手段,构建并维持最高的质量标准,进而拥有全球竞争力,并且和政府维持着密切的协作,其运行模式很值得中国政府研究。

 借助风险资本培育大型软件公司

  “IT产业的竞争能力将会集中的体现在几个大公司的身上,说到某个国家的竞争能力,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公司。”肖华表示,说到韩国一定会讲到三星、LG、现代,日本和美国也是同样,首推的都是大型的IT、软件企业。中国也一样要培育大型企业。

  “印度的软件巨头们正在加紧向中国的投资和扩张,在我们的企业没有成长起来的时候,印度人却看到了其中的机会。”杨波说,中国软件企业规模弱小的劣势暴露无遗,而软件企业只有实现规模性,才能够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杨认为,在机构改革之后,政府会在制定优惠的政策鼓励自主创新、对先进技术的引导上都会发生重大的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够实现软件产业从链条完整向较多数量的规模化企业的发展呢?

  此前,政策对于软件业最大的支持来自于2000年颁布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发展的若干政策》的“18号文件”。对于18号文件的积极作用已经达成了较大的共识。

  今年3月,针对18号文件将在2010年到期的情况,人大代表、用友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文京提案继续制定新税收政策文件,并针对包括服务等软件产业出现的新型业态给予税收优惠。工业和信息化部部相关人士表示,18号文件到期后的政策也在研究之中。

  然而,18号文的执行后,普惠政策扶持带来负面效应也在逐步显现,“因为软件产业现在门槛比较低,只要有一个普惠政策摆在那儿,大家都想争取这个政策,我有一点创新,我就想成立一个小公司,从自身过日子来讲可能会比较好,但是作为产业发展来讲,如果长期维持这种局面,我想是很难有所作为的。”肖说。

  肖认为,企业长期靠政府的支持也不是办法。因为从资本的角度来说,政府支持要求是没有风险的,是要不出问题的。可是研究开发从客观上来讲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就有很大的风险。”肖华说,这两个东西先天就是矛盾体。

  因此,肖认为,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最终还要把企业交给市场,要使用与技术开发的特点和规律相适应的金融工具,那就是风险投资。“世界上一个高科技产业发展非常好的国家,也一定是风险投资非常活跃或者非常成功的地方。”

  在过去几年中,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通过风险投资的方式,支持了数家集成电路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获得了数十倍的超额回报。“我们还是希望社会资本更多的通过风险投资的渠道或者直接投资购并的渠道投入我们的产业中来,支持企业的大跨越大发展。”肖说。

  华软投资董事长唐敏认为,国内软件业的投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她将原因概括为:一少二小三效益太差,即投入少,规模小,效益差。

  “我自己感觉到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我们投资是现在的现状。”唐敏说:“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软件业还不成熟,第二个投资环境不好,第三个就是我们的资本界对于软件业研究的太少。”

  虽然充满风险,但机会也在显露。据唐敏估计,未来中国软件产业的市场是几万亿的大市场,是现在的十倍,甚至于几十倍的市场。

  “我相信,通过我们资本界的努力,一定会改变这种现状,软件的投资会越来越好。”唐敏说,一些大型的软件公司将会在未来几年显现,而参与其中的风险投资将获得应有的高额回报。  见习记者 郭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