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农业网站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报告  (一)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张魁林

  中国农业信息网1996年建立,各级农业网站和社会涉农网站,也相继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局面如火如荼。截至2005年底,全国31个省级农业部门、80%左右的地级和40%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局域网,有83%的地级和45%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登记注册的农业网站已达4155家。农业网站发展形形色色,卓有成效,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品牌。统一品牌——网上展厅、中国农业网站群、一站通等,专业特色品牌——苹果、辣椒网站、农民信箱等,以及一些地方农业网站,对我国互联网站事业的发展,尤其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积极的作用。但是,仅就农业部门的政府网站管理和运行看,对于管理和运行机制的研究不够系统、深入,缺乏规范的可参照体系、有些一般规律性的东西还没有很好的把握,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境,面临诸多值得关注解决的问题。因而,政府农业网站这部分的发展和管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还缺乏有力的统筹指导、协同发展。

  1.农业信息在农业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必然作用

  农业信息工作的定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和确立,也受到全球化的影响,由主要为政府服务转向为政府、农户、企业及社会公众服务,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的变革与优化,使得一些服务内容的实现在时间和空间上、在具体的传输沟通方式上都成为可能,同时,农业部门各个方面的关系也随之有一定的变革。政府在服务管理和经济调节中不能缺位,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等在社会发展和市场中有各自信息产生与发布的角度和角色,农户及至全体社会公众也有信息互动的天然需求。在社会的发展任何阶段,尤其当代信息社会,信息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润滑剂,作为有机集成连接社会大系统的纽带,它已经存在也必将继续融合在其中,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农业方面的信息的必然意义呢?我国农业企业及农户,需要连接着中国、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信息,需要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信息和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政府则要发展调控农业经济并保障国家农产品安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等。概括起来,这些关系在农业信息化方面,就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农业电子政务,农业电子商务,以及电子农务和农村电子社区等诸多领域。

  2.农业网站得适应农业信息化发展阶段和内容的需要

  农业网站,作为各种农业信息服务、信息化应用的平台和门户,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传媒,作为人们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的手段,随时代发展应运而生。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它的发展也必然具有自己的阶段性和自己的规律。一般认为,电子政务应用发展有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和服务,第二阶段是实现有限的信息共享、交换和互动,第三个阶段是实现政府职能再造为特征的政府电子化、管理网络化,我国农业电子政务总体上处于第一阶段、一部分进入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刚刚萌芽;而农业电子商务,从网上展示,发布市场供求信息、网上撮合网下交易,到网上定单,到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上交易支付的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电子农务(我把传统农业产业的生产、加工、储运营销过程的信息化改造及其管理过程的信息化,称为电子农务),包括技术信息集散、智能业务咨询、自动控制作业、远程诊断、监测追踪管理等,这些具有阶段性的不同形态,目前已经在不同农业行业中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应用,也还没有形成全局性的局面;农村电子社区网上应用极为少见。上述业务应用的平台或载体——农业网站,其农业信息业务的植入或扩展,要依存于我国农业信息化整体环境、基础条件和应用水平,不可能超前于客观阶段而独立存活,要适应各个业务需求、搞好相应信息内容的处理发布和软件系统工具的服务。

  3.农业网站具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它是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其中的一个载体和平台。随着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和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农业信息服务分工越来越细,专业领域越来越窄,知识内涵越来越深刻。农业网站与其他网站相比,具有所有网站的一般性、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它的特殊性在于与农业结合的特点,即:农业农村经济的区域季节生物产业特点决定农业信息网站内容要与之相适应的特点;网络平面化信息海量化的特点决定农业网站精品特色独到才能突出生存发展的特点;政府农业部门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职能特点决定政府农业部门网站必须保持公信力权威性公益性的特点。农业网站具有一般网站所具有的网站运行管理机构、制度、考核评价机制、投入机制、人力资源管理的普遍性。同时,又具有特殊性,各个农业网站其内容、用户对象,网站自身人力资源的知识结构、所在部门单位的资源条件等,都各有差异。农业信息内容和服务具有公益性,其不同的信息内容建设、资源开发投入、增值信息服务与市场服务机制等关系,也都是大不相同的。农业生产信息具有自然地理的气候特殊性,农产品营销又有普遍的鲜活储运的特殊性,农产品市场又具有季节性、地区性、社会消费习惯等因素的联系和限制,农业信息服务对象从农户到企业,及存在着文化层次、业务素质的差异性,又带有不同地区社会文化的特征、心理特征、特色等差异性。农业网站的信息采集、处理与分析、服务人员,既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等基本技能,又要具备一定的农业专业基础知识,二者要统一起来和良好的结合。要熟悉了解农业政策法规知识,要了解农业生产技术知识,要了解农业国际国内市场知识,要了解农产品储运加工消费知识,要了解农产品安全质量相关知识,要了解农业自然资源环境气候条件的相关知识,等等。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说,众多政府农业网站仍然面临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诸如:千网一面、内容雷同;点击率不高、影响不大;投入不少、产出效果有限;红红火火少而短,冷冷清清时而长,冰火两重天;有些网站难以为继,发展、生存问题令人忧虑……

  1.大多网站处于影响不大的困境

  信息的汪洋大海与沧海一粟、海底捞针的矛盾。怎么解决这个矛盾?搜索引擎功能再强大,搜索的同一关键词的信息也是“海量的”,要找到对应最终的信息点,也是非常困难的;而要搜索结果前置、做广告排名,非大量的经费投入而不可得。而且难得有其他的宣传渠道、扩大影响的手段,所以,对于我们的县级、地级网站、一般的专业网站而言,特立独行、各自为战,点击率、网站影响、权威性、人气等都是有限的。网站投资建立了,有人采集信息了,有经费维持运行了,投入产出比又如何呢?某一地市的农业网站,点击率能够达到几十次,某一地市的网站年访问量据说达到十几万次,就是很大很了不起的成绩了。在国际上排名几十万、几万名,即便如此,又能够怎么样呢?而中国农业网上展厅每天点击率低的时候也有3万次以上,可见国家级的网站、全国性的品牌其影响力有多大。我们难道就此坐在这样的成绩上面自得其乐、“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吗?!

  2.网站效益说了不算的机制障碍

  网站信息资源丰富而有特色、内容有针对性有价值、服务功能符合用户业务要求,是网站办得好的三个最根本的因素。所以,建一个网站不是一件什么值得自夸的事情,一个网站仅仅有自己的特色也说不上是什么可以炫耀的政绩,网站有人气尚可差强人意,而只有扩大了本地的影响、宣传了资源、宣传了特色农业、宣传了企业、宣传了名特优质农产品、引来了客商投资农业游人、扩大了贸易、促进了交流,才是自己最终的成果、本网站最后的丰碑。

  许多网站尤其是地市级网站、县乡网站或规模偏小的网站,有日渐萧条、成为“荒站”的趋势。原因不仅仅在于对建设网站的目的认识问题,政务公开与政务信息发布、市场信息发布的“单向广播”格局,“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我只管完成信息公开发布任务,以信息引导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决策、网上办事;问题在于栏目内容是不是得到用户认可、真正贴近用户需求、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一般政府农业网站建设和运行,是按照目标任务要求,我要建设、要维护,可能会调研听取一些用户的反馈意见和建设要求,是建设者主导,而并不太关注反应、不能够积极适应市场需求,随市场起舞、为用户主导,那么,谁能够解开这个疙瘩?怎么能够“升迁沉浮随网站绩效而动”?关键是基本上不存在网站效益与个人效益挂钩的利益激励机制。

  3.表现在管理上的问题

  单纯从管理角度看,我国各级政府的农业网站建设和管理运行总体上仍然处于分散、自发的阶段。网站信息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同样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工作重点不明、工作切入点不准、服务对象定位模糊等等的问题。我们的目标是网站信息服务要具有及时性、准确性、权威性。要实现这些目标,要研究解决许多问题,改革完善,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机制。比如,针对根本的体制因素,要解决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期货市场问题,以为农户提供中长期的价格信息;掌握准确的农产品存量数据,预测中长期的供求形势;解决好部门间充分的信息交流和共享问题,以保证政府发布的信息的权威性。在信息内容和一些应用系统上,存在重复采集、分割拥有、垄断使用和低效开发的问题,横向“信息孤岛”和纵向“网站雷同”问题交叉存在。各自为战,一盘散沙,资源分散,联合不力,有效整合不够。没有资源共享,没有力量集中,便形不成整体的资源优势、发挥不出整体的效益。一是我们没能够很好地认识到并化大力气开展统筹规划联合的工作;二是我们的“超市商品”还不够丰富、还不足以能够满足各类买家的个性化需求、还不足以使人享受到廉价让利的好处;三是更没有尝试出一整套义务分担、利益共享的联合与激励的连接机制。

  4.仅就管理和运行机制,应该建立一个参照体系

  网站是一个媒体、一个新型事物,是一种网络门户,是依托一个有形的组织机构和相关的软硬件设施条件建设运行的。网站建立(必要的重视,为了政绩而建设网站)后,自然就有信息了?安全无故障、无问题了?浏览用户自然就多了?都是不可能的。需要人去操作;没有资金的持续投入,就没有人力、设施条件、网络运行的投入,也就没有系统正常运行、信息更新;离了人,这个网站也就变成一潭死水了,网站就成了死站、成了了无生机的东西。总之,网站不是智能的机器人,自己会和能够干一切、解决运行的一切问题,需要电、需要人操作,开发软件,搭建硬件环境,修理维护完善设施设备条件,需要采集、处理、分析、发布信息,需要改进网站形象、时常梳妆打扮更新网站界面、做做美容;需要人去给他把脉看病、治疗调养。需要人去干活,事业需要经费投入、经费支撑。涉及开发建设、资源采集、信息维护、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运行维护更新、人员机构配置、制度规范建设、社会关联协同等等问题。既然是一类事物,就有其一般普遍的特点特征、共同的规律、规范流程,就有总结、概括、归纳上升到理论、传承与发扬改善改进的工作要做,就有为后来者提供经验案例模板的必要,就存在研究如何建立管理体系和建立相关运行机制的必要。

  5.要破除形成“超市与小卖部反差”的思想障碍

  网站平台在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综合型、多样化、大一统的“网上超级市场”,这里的信息最全面、最丰富;一是单一型、专业化、个性化的“品牌专卖店”,这样的信息挖掘最深入、最具针对性,无论是哪一种平台,最终都要相关机构和人员协同工作。从应用的区域的品种的具体业务的层面上,要发展建设无数个“品牌专卖店”,从全国的层面上,通过有机整合,就要建成“网上超级市场”,而不能局限于“小卖部”。我们要力戒产生超级市场连锁店与偏远山村小卖部的反差,避免那种虽掌握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却怀抱小市民小农经济心态。我以为,各级农业网站的绩效评价标准应该有几个:网站的设计和内容有自己的特色,是我们“自己生产的东西和工作的成果”,因此有自己的政绩和成就感、光荣;网站的人气高,点击率升上来了,说明网站确实受欢迎,有用途;网站的信息和服务功能、政务管理、商务服务对农业企业、农民和其他公众发挥了相应的功能作用,能办事,有价值、有效果,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生活和谐水平素质提高、市场繁荣了,这是最终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