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多样化任务,我们需要什么能力
来源:解放军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挺身而出,以惊世壮举生动诠释了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无情的灾难让我们失去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其中很重要的,是对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历史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强烈的紧迫感。

  军队在救援行动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彰显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巨大成效

  汶川抗震,是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非战争军事行动。其突出特点是,出动仓促,兵力众多,机动距离遥远,加上环境异常恶劣、情况非常复杂,不论是指挥决策、机动部署,还是救援攻坚、综合保障,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考验着军队在非战争行动中的各种能力。在狂澜即倒、大厦将倾之际,统帅部高效决策,各个部队火速出动,以饱满的战斗精神和过硬的综合素质,展示了人民之师、英雄之师、胜利之师的形象。可以说,我军着眼于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大目标,不断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积极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军队全面建设水平和打赢能力持续提升,在这次汶川救援中得到了全面体现。

  灵活高效的组织指挥。地震发生后,军队及时启动应急指挥机制,成立联合指挥部,建立四级指挥体制,对军队、武警、民兵预备役实施统一指挥;各部队迅速制定计划方案,快速有序出动;一线部队准确掌握情况,果断作出处置……一系列高效率的指挥行动,争得了主动。这种局面靠什么?显然是多年来在决策指挥理论研究、发展先进指挥手段、不断强化指挥训练等举措上持续发力的结果。

  箭在弦上的战备状态。地震突然发生,部队接受任务后几乎没有多少准备时间——务必在第一时间出动、第一时间赶赴救灾现场。从各部队的反应看,从筹划组织到部队集结、物资调集、装备装载都很快捷高效。这与各部队平时着眼遂行应急作战任务,始终保持较高战备状态是密不可分的。

  多种途径的战略投送。我军积极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需要,始终高度重视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多样式的投送手段不断完善,相关保障措施日趋配套,专课题训练力度不断加大,部队远程机动能力大幅提高。在向灾区开进过程中,我救援大军通过摩托化开进、空中机动、铁路输送等多种方式,从四面八方汇集汶川。如此短时间投送如此大兵力,尚属首次。可以说,没有战略投送能力建设上的长期积累,就不会有这么强的机动能力,也不可能在几天之内完成十几万大军的远程投送。

  快速实用的应急动员。国防动员建设为适应未来战争的新特点新要求,转变了动员模式与工作重点,动员能力、后备力量建设水平都有了长足进步。只要有应急任务,就离不开应急动员。这次抗震救灾,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发挥出巨大的区位优势,最先抵达,就地施救,应急动员体系经受住了灾情的检验。

  第 1 2 3 4页

  及时有力的综合保障。在条件异常恶劣的震区,后勤、装备保障难度大、任务重、要求高。但借助综合保障建设与改革的成果,救援部队充分运用先进保障手段和现代化保障设备,以联合保障、区域性保障、社会化保障等新的保障模式,克服了种种困难,做到了保障有力。

  全面过硬的突击能力。抗震部队所表现出来的强烈求战欲望、顽强拼搏精神、过硬军事素质、勇猛战斗作风、严格纪律养成,形成了强大战斗力,生动展示了新时期我军官兵的良好风貌,全面体现了思想政治建设、战备训练、人才培养、从严治军的较高水平。

  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首要的是反侵略、反颠覆、反分裂;承担多样化军事任务,首要的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表明,只有具备了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这一核心能力,完成其他任务才有坚实基础。我们必须着眼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始终把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作为核心能力来建设,依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总体战略构想,进一步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步伐,优先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大力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努力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积极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全面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完成其他军事任务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

  这次抗震救灾,军队所发挥的突出作用,凸显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价值,必将激发国民的国防和拥军热情,赢得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更大支持,从而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国家面临的复杂安全形势,要求军队具备短期内连续完成重大战略性任务的能力

  当今世界,传统威胁与非传统威胁、现实威胁与潜在威胁、军事安全与其他安全、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相互交织,构成了国家安全的总体态势,危机的出现呈现明显的突发性、联动性、灾难性特征。我国疆域辽阔,边界漫长,民族众多,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同时面临两种以上重大危机的可能性很大。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才能纵横捭阖,从容应对。

 

  做好同时完成两种战略性任务的准备。今后,对国家可能面临危机、灾难的连续性、常态化,我们宁可想得多些、重些,强化忧患意识,着眼于同时应对两场重大危机、完成两种战略性任务。为此,应在新的起点上筹划军队能力建设及战略运用,在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重点等方面作出调整,如建立统分结合的军事体系,确保指挥体制、力量联合、保障模式与同时完成两种战略性任务的需要相适应;建立权威高效的战略协调机制,根据一个时期国家安全形势的正确判断,适时协调可能进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战略性行动的准备工作,确保一旦有事,能够连续遂行多种军事任务。

  尽早统筹应对多种危机的能力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研究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新需求,对军事力量的规模、结构、部署和任务区分,进行科学筹划与具体安排。应保持武装力量的现有规模,把精兵的重点放在调整职能、优化结构、理顺关系上——适当增加工兵、防化、陆航、卫生防疫等专业兵种比例;建立区域型专业部队,结合可能担负的任务,组建一定规模的、能够在遂行多样化任务中发挥突击队作用的专业部队,构建“一种编制多种任务、一种任务多种力量、一种力量多种用途”的兵力结构体系;加强特殊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地方教育和人才资源优势,积极从地方培养和引进军地通用的查爆排爆、工程作业、地震及核生化救援、重大疫病防治、信息攻防、“三战”、法律、国际关系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加快专用装备发展,有计划、有重点地为部队研发和引进足够数量的先进专用装备,积极做好相关保障;坚持分类抓建设,区分非战争军事任务能力建设的责任,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专用武器装备保障、专业技战术训练等方面,应有专门的机构分类主抓,在持续落实中实现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不断跃升。

  高度重视战略机动力量建设。建设一支过硬的战略机动力量,是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重要保证。在同时完成两种战略性军事任务的情况下,战略机动力量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保持战略机动力量的应有规模并做为建设的重点,在人财物的投入上应给予倾斜,加速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加大训练难度强度,使之在关键方向、关键时刻能够一锤定音,稳定局面。战略机动力量应根据任务的多样性,既突出核心能力建设,又加强多种能力建设,力求全面提高,全面过硬。

  以强有力的改革举措,加快提高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是对军队建设的新挑战,需要我们以强烈的改革精神和有力的创新举措,解决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逐步建立与遂行多样化任务要求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力量结构和行动指导,在加强核心能力建设的同时,推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全面提高。

 

  着力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带来的一系列深层矛盾日渐浮出水面,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全因素增多;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利用社会矛盾策划动乱、骚乱、暴乱的威胁严重存在;“三股恶势力”制造各类恐怖事件、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显现,这些都已成为新时期影响国家社会发展和安全大局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是和平年代军队职能拓展的客观要求,必须从政治上、全局上充分认识维护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尽快建立和完善军队维稳处突的应急机制,及时准确地掌握社情动向,加强针对性、应用性训练,重视封边控边能力建设,确保一旦有危害稳定的情况出现,军队能够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全面增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地理环境差异大,气候条件复杂多变。特别是随着全球环境和生态的变化,重特大自然灾害及人为灾害对国家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制约和影响越来越大。支援地方抢险救灾,是军队的重要职能使命,是我军践行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的重要途径。必须深入研究军队参与抗灾救灾行动的特点规律,准确把握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成因复杂等特点,及对部队介入援助的时机、形式和程度的要求,系统总结运用我军抢险救灾的实践经验,扎实做好情报信息、行动预案、专业队伍、应急训练等方面的准备,正确处理支援救灾与落实经常性战备训练任务的关系,确保在完成抗击自然灾害任务中,促进部队战备水平和遂行任务能力提高。

  注重增强保护国家发展利益的能力。我国是世界十大海洋运输国之一,战略航道安全易受制于人;我海外投资项目和境外公民数量逐年增多,针对我驻外机构和境外公民的恐怖暴力活动时有发生;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动乱、骚乱,也严重威胁我海外利益安全。需要调整力量部署,加大对海上战略通道监控力度,积极开展与有关国家海上安全合作;加强海上机动能力和护航力量建设,逐步提高保卫国家战略资源通道、运输工具和海外人员资产安全的能力,确保海上通道安全,确保能够及时协助撤侨和解救人质,有效维护国家海外利益。

  不断增强履行国际义务的能力。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大,对外交往不断扩展,与国际社会联系日趋紧密,承担的国际义务也越来越重。从这次抗震救灾情况看,灾难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了无私帮助。我军只有更多地参与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联合国维和、国际反恐、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涉外军事行动,才能更好地回报国际社会,才能赢得尊重。必须着眼更好地履行国际义务,加强组织部队远程投送的筹划和准备,积极参加双边或多边联合军演,努力提高我军参与国际军事行动的能力,以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声誉,维护我国的国际地位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