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市合作 打造内陆开放型重庆
来源:重庆商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记者 罗恒

从1983年第一家外资企业入驻,到如今世界500强企业有93家落户,经过摸索实践,历经计划单列市、沿江开放城市和西部唯一直辖市的重庆,走出了一条以外资带动经济发展,又以发展促进外资引进的内陆城市开放发展之路。重庆改革开放走过的30年历程,一直在与时俱进地创新引资方式,吸引外资落户。

  开放·历程

  筑巢30年 外资凤凰蜂拥而来

  “1980年重庆海关恢复,商检、动植物检疫、外运、外轮代理、外汇管理等涉外机构相继成立。重庆实现了直接报关,进出口外贸业务增长迅速。”原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外资处董处长至今仍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1985年,日本庆铃和重庆当时的重庆汽车厂合资成立了现在的重庆庆铃,这是重庆的第一家外资企业。据了解,其落户重庆并不容易,前后经历了2年的谈判。

  “由于门槛的存在,国外资本进入重庆并不迅猛。”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外资处处长宋刚见证了重庆外资企业从零到现在1000多户的整个过程。他说,当时进来的大多是制造业,是生产企业。从1985年到1991年的六年间,到重庆落户的外资企业仅有近30家。此外,外资企业不愿到重庆落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础设施条件太差。“外商投资的小高潮开始于1992年。”宋刚说,1992年1月,重庆成为沿江开放城市之一,重庆掀起了对外引资的高潮。

  1997年3月,设立重庆直辖市。同年11月,重庆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务管理改善投资环境的决定》及相关6个配套文件。“1+6”直指“审批经济”的命门,权力配置资源的管理方式被拦腰斩断,重庆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2000年6月3日,重庆市改善发展环境再出重拳——实施“十个一批”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一系列措施带来的是,重庆逐渐成为了一片投资热土,外商纷至沓来:法国商业巨头家乐福1997年进入重庆;世界最大的水泥制造商、名列世界500强的拉法基集团于2004年6月在重庆成立合资企业;2001年4月25日,美国福特公司与重庆长安集团在这里合资成立了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与此同时,ABB、麦德龙、爱立信等一大批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相继落户重庆。至2007年12月31日,世界500强企业累计有93家入驻重庆。仅是去年,重庆就新增了霍尼韦尔、菲亚特、SK等7户世界500强企业。到目前全市现有外资企业已达1500多家。记者 梁龄

  从去年开始,我市和中央各部委达成了系列“部市合作”战略同盟,为我市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2007年7月13日,科技部与重庆市政府在渝签订了《科学技术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这被视为助推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2007年8月,信息产业部和重庆市签署了共建国家城乡统筹信息化试验区的合作协议。同样在8月,国家商务部将重庆市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纳入部市合作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城市机制,10月13日,商务部与重庆市在京签署《共同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合作备忘录》,使重庆成为了内陆首个部市共建开放型经济“试验田”。2008年6月9日,科技部、重庆市政府举行工作会商第二次会议,这是双方探索更加紧密的合作模式,共同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又一具体行动。

  开放·对外

  爱立信两公司落户同一城

  “投资重庆不仅是爱立信全球战略布局的需要,同时爱立信也见证了重庆作为中国西部一个迅速崛起的现代化城市取得的巨大成果。”爱立信大中华区总裁马志鸿介绍,重庆爱立信通讯有限公司于1998年在重庆注册,2000年10月落户于重庆南坪经济技术开发区,并于2001年4月正式投产。

  注册时,重庆被批准设立直辖市才一年时间,正逢重庆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务管理改善投资环境的决定》。在重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从注册到正式运作生产,仅用了两年时间。重庆爱立信将爱立信微波传输设备作为公司的主要产品,至此重庆爱立信公司便作为继瑞典、巴西之后,爱立信在全球的第三个微波传输成套设备的生产基地。马志鸿说,在落户重庆五年后,2006年5月24日,爱立信宣布在重庆成立爱立信配套采购中心,面向爱立信中国和全球产品提供配套、采购和集成服务。去年9月,重庆爱立信大厦在经开区正式落成。目前,重庆已成为中国唯一一个拥有两家爱立信合资公司的城市。其中,重庆爱立信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为运营商客户提供专业的电信服务和培训;而爱立信配套采购及电信服务中心旨在为中国和全球市场提供采购、站点物资和集成服务。记者 梁龄

  开放·对内

  异地商人加速重庆市场化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外地商人开始纷纷进入重庆。2000年5月,我市第一家异地商会——重庆浙江商会成立。目前,全市已有16家异地商会。外地在渝经商的人,已达数十万。重庆浙江商会会长、千叶眼镜董事长叶定坎是较早进入重庆的外地人。他表示,浙江及其他省市商人进入重庆,加强了本地经济竞争,提高了经济循环速度,促使重庆更快地步入市场经济发展轨道。

  叶定坎说,到重庆之前,只感觉那里人多,是个美丽的城市。1987年到重庆,只想找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当时已有不少浙江人到了重庆。重庆的生意很传统,市场经济的开放度与沿海差距很大。

  到重庆的前10年,重庆的发展是按规律发展的,市场节奏不够快。当时,重庆还没现在这么多高楼。解放碑只有会仙楼、重宾和重庆饭店,南坪那边只有扬子江。到1997年的时候,浙江在重庆的人就达到10万了。

  “重庆真正的发展是直辖后的10年,重庆进入快速发展期。”叶定坎说,政府的服务效率更高、更快。以千叶眼镜要成立集团公司为例,涉及的工商、质监、税务等部门,都给出了明确的办理时间。没有之前的模糊答复,甚至遥遥无期的情况。这让企业感觉到在预期之内,感觉到事情进展的速度。实际上,是政府的职能从管理向服务转变的一个过程。正是在这种转变下,外地商人不断进入重庆,浙江人在直辖10年的时间内,就有近10万人到重庆,这相当于此前到重庆浙江人的总和。

  无论是浙江人,还是广东、福建等其他省市的商人到重庆,最大的影响是,加强了重庆经济的竞争,提高了资本、资金、人才等的循环速度,进而推动重庆快速市场化和高速发展。叶定坎认为,重庆经济要快速发展,政府、企业等多个方面,都应注重产业链的发展,否则是空谈。记者 周尚斗

  链接

  超百万外地商人入渝

  从2000年开始,我市第一家异地商会——浙江商会成立至今,已有16家异地商会。市工商联消息称,目前,各个商会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已超过百万的外地人在重庆经商或生活。市工商联副会长张莉介绍,目前,这些异地商会所属企业,在重庆涉及的行业包括:汽配、摩配、电线、电缆、科普观赏、房地产、保温材料、服装、制鞋、金融等数十个行业。记者 周尚斗

  背景

  重庆对外开放大事记

  ■1980年,重庆海关恢复,商检、动植物检疫、外运、外轮代理、外汇管理等涉外机构相继成立。重庆成为内河外贸一类口岸。

  ■1980年8月,重庆对外开港,采用江海联运方式,正式承揽出口货物。

  ■1983年2月,国家决定在重庆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赋予其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享有自营进出口权、利用外资项目审批权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

  ■1984年1月,重庆市第一家外经企业——重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成立。

  ■1985年1月,重庆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86年12月,重庆市政府颁布《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

  ■1992年1月,国家实施沿江开发战略,重庆成为沿江开放城市之一。

  ■1993年,首届中国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举办。

  ■1997年,重庆市第一家外资商业零售企业——家乐福大型超市开业。

  ■1998年10月,重庆市专事招商引资工作机构——市招商办成立。

  ■1999年6月,外经贸部批准重庆市进行国内商业、外贸、旅行社的对外开放试点。

  ■2000年12月,重庆市WTO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其办公室设在市外经贸委。

  ■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重庆出口加工区成立。

  ■2003年8月,中国石化四川维尼纶厂应诉美国商务部反倾销案获胜,这是我市企业第一次独立代表国内行业参加的国外反倾销调查案件。

  ■2005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国际航线达11条。

  ■2007年,重庆市与商务部签订《共同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合作备忘录》记者 梁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