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团瓢庄乡电子政务平台的调查
来源:人民邮电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作者:张国宪 通讯员 朱丽杰 

 ——对河北遵化市团瓢庄乡电子政务平台的调查

  利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河北遵化市团瓢庄乡政府与河北移动遵化分公司合作搭起连接全乡的电子政务平台。如今,该平台在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的实用信息的同时,也满足了乡镇办公自动化的需求,有效提升了农村政务效率。

  河北遵化市团瓢庄乡最近出了很多新鲜事。以花生种植为例,过去栽种前要用农药浸泡种子,以防虫蛀。这样多花钱不说,而且污染环境,还易导致畜牲及小孩中毒。而今年农民则纷纷用自家沼气燃烧后的废液代替农药,防虫效果一点不差,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如今,沼气废液又开始广泛用于葡萄及部分蔬菜的杀虫,效果也非常不错。

  问及这么做的原因,农民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乡里的电子政务平台及其通过短信群发的有关实用信息。

  架起农村致富桥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后,团瓢庄乡乡党委书记曹应树及班子成员就反复思忖:靠什么措施加快这一目标的实现。针对当地农村信息缺乏、市场行情不灵、政令传递迟缓等问题,他们经多次调研分析认为,应该借助中国移动四通八达的通信网络以及农村手机迅猛发展的优势,组建一个覆盖全乡的电子政务平台。中国移动河北公司遵化分公司获知此事后,在省市移动公司和合作伙伴支持下,仅用一个多月便在团瓢庄乡开通了全国首家农村电子政务平台,平台主设备安装在乡政府。依托中国移动的无线网络,乡机关干部、各企事业单位和全乡28个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会计、治保主任以及部分种植养殖大户,都可以通过手机与电子政务平台实现互联。电子政务平台具有政令下达、公文处理、通知(公告)、电子信访、政务热线、各类生产生活咨询等功能。电子政务平台的建立,促进了乡镇政府等基层组织与广大农民间的信息沟通交流,受到农民的欢迎。

  考虑到农民文化程度大都较低、手机终端档次不高及容量较小等实际情况,电子政务平台设计以“傻瓜理论”为指导,力求语言通俗易懂,操作简单方便。各层级操作人员从登录界面起,每一步都由系统自动导引。在平台主页面及各子界面,又具体而简明地提示了各功能的快捷方式及简要的操作步骤,而所有提示用语及功能介绍均采用农民耳熟能详的词语。平台还大量提供了复制功能,用户只需一次性输入或操作,平台便会自动保存,下次使用只需点选,不必重复相同的步骤。为既确保网络质量又减轻农民负担,移动部门承担了绝大部分一次性建设投资,并多次免费为乡领导、平台操作员及农民进行培训,确保了平台的顺利建设和推广使用。

  政府效率大提升

  团瓢庄乡电子政务平台开通半年多来,收到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密切政民关系、促进农民致富等多重效果。

  乡党委书记曹应树是平台建设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对其效果体会又自然胜别人一筹,他笑称自己现在是“把办公室揣到了口袋里”。平台刚建成那天,他正在外地出差。没想到,他的手机收到了乡财经办主任发来的去年全乡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阅后,他当即用手机批示了意见,并用短信方式上传到平台。瞬间,他的意见便通过平台发到了有关人员的手机上。过去比较繁琐的公事,而今却易如反掌。

  平台操作员小姜的感受更深,她向我们讲述了“小黑板”的故事:过去乡政府召集机关干部开会,最常见的方式是在政府大院挂一小黑板,写明会议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心细的组织者考虑到参会人员有时会看不到通知,便特意注明“请相互转告”。有时会议多,一块小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几个通知,甚至有的内容互相覆盖,最后哪个也看不清。现在好了,平台操作员编条短信轻按发送键,几十条乃至上百条短信瞬间便发了出去。而且,有谁当时未读到短信,平台会自动显示并自动发送催看短信,直到你看了为止。小姜还特别讲起了过去召集村干部开会的难处:最初是安排专人骑自行车或摩托车到各村下通知,其困难毋庸赘言。后来通信发达了,改用电话,情况好了很多。但全乡28个村轮流一遍,下通知的人口干舌燥,嗓子冒烟,最少也得两个小时,每个月的通信费用得几百元。而现在,也是一条短信就行了。特别是召开紧急会议,过去没有半天时间组织不起来,而现在用手机随时随地就能办,可谓方便、高效、环保、经济,一举数得。

  乡政府各职能部门为及时掌握分管工作情况,经常需要各村提供相关数据。这在过去都需专人到各村去跑,乡农业站的小黄就是跑得较多的人员之一。他负责全乡的养殖统计工作。由于养殖数据变化快,为确保数据的及时准确,他每个月至少都要下村跑一到两圈,最快也要两三天。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那困难劲就更别提了。回到乡里还要整理数据,制作表格,忙得不可开交。而现在,他只需在平台上输入需统计的品种及要求上报的时间,利用“数据采集”模块,发送到村干部及养殖户手机上,相应数据便会自动汇集到平台上,而且平台还会为他自动完成数据汇总及报表制作。小黄戏称:“长此下去,我得考虑减肥了。”

  最大赢家是农民

  “做农村工作,每天跟老百姓打交道,多年来就靠两条腿、一张嘴,现在则一步登了天,俺们也像换了个人。”团瓢庄乡很多村干部这样比喻电子平台给他们带来的变化,而且很多人都讲到了用电子平台推动沼气池建设的故事。本来,政府已推广沼气池建设多年,其好处自不必多言,政府还给补贴。但这项革命性的工程过去在有些村进展并不顺利,主要原因一是乡政府的工作力度跟不上,相关的任务布置、建设进度、情况交流等采用原始手段,效率低下;二是部分村干部未能将建沼气池的好处、重要意义、政府的优惠政策等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农民。结果是政府心急如焚,农民则无动于衷。而今,各村的任务下达、建设进度、情况交流都利用电子平台,每个点的情况隔三差五地就发到了乡政府领导及各村干部手机上。更为可喜的是,电子平台可以直接向一些农民的手机发送“为什么要建沼气池、怎么建沼气池、怎样使用沼气池、各级政府对建沼气池有哪些具体的优惠政策”等信息,他们收到后又转发给自己的亲朋好友。特别是前不久平台发出的沼液再利用的相关信息,更是在全乡农民的手机中互相转发。这使更多的农民认识了建沼气池的种种好处,从而更激发了建沼气池和用沼气的热情。吴家坑村党支部刘书记算了一笔账:过去花生种子用农药泡,水果和农作物杀虫也靠农药,一亩地最少得十几元钱的农药投入。改用沼液后,不仅节约了这部分投资,消除了污染,而且为沼液的再利用找到了出路。沼液有了再利用的出路,又促进了老百姓建沼气池的积极性。其好处真是太多了。在政府强大的公信力影响下,全乡农民热火朝天地投身到沼气池的建设之中,如今户均普及率已达到了80%,位居全市前列。

  气像信息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最受百姓关注,但现有的传播渠道仍较单一,很多农民不方便获知。为此,电子平台每逢雨雪冰冻等特殊天气,便主动向各村干部及种植养殖大户发送气像预警信息,收到信息的村干部便及时通过喇叭广而告之,种植养殖大户则用手机向更多的村民转发气像短信。今年花生种植前期,很多农民按惯例做好了播种和浇地准备。恰在此时,电子平台发出了次日降雨信息。各村干部便迅速组织全体农民和播种设备抢播,很多村直到次日凌晨纔抢播完毕,结果降雨如期而至。团瓢庄乡是个蔬菜种植大乡,过去农民因气像信息掌握不准,菜农没少吃亏。而电子平台开通后,情况有了很大好转。去冬今春,当地几次较大的降雪、降温等异常天气,都因电子平台及时发布了信息,菜农提前做好了准备,从而避免了损失。

  市场行情对现代农业特别是养殖、种植、运输业而言至关重要。近年来,团瓢庄乡多种经营之所以搞得红红火火,自然也离不开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而目前电子政务平台又成了市场信息的最佳载体。东草场村是全乡最大的养猪大村,全村386个农户,近300户养猪,年出栏生猪2万余头。村养猪协会会长王久连自己养猪1000头。他介绍说,目前全村有几十个养猪大户的手机号码,都被他编入了自己的手机短信群组,他自己的手机号码则进了乡里电子平台中养猪大户的短信群组。他经常收到平台发来的短信,内容从猪崽的购进、饲养、饲料价格到疫病防治、销售行情等,非常及时和实用。他又将这些短信群发给其它的养猪大户,每个月仅短信便发送600多条。去年末,电子平台连续几次发送了有关猪饲料近期涨价的信息,而且都是权威部门的分析和预测,王久连将这些信息悉数发给了其它养猪大户,全村养猪户累计购进了百余吨饲料储存下来。结果后来每吨饲料从4300元涨到了5000元,仅此一项便少支出7万余元。还有一段时间猪肉价格长得较快,电子平台及时发送了大量各地生猪价格信息,全村养猪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销售时机,结果都卖到了好价钱。

  代广利是朱官屯村村民、中国移动农村服务站代办员、农业信息发布员和推广员。过去他在村里并不怎么出名,而最近却知名度大增,成了村民乃至三乡五里公认的“大能人”,这也源于手机短信。朱官屯以土豆和葡萄种植闻名,去年土豆成熟季节,代广利连续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不少求购土豆的信息。代广利在将这些信息及时转发给菜农的同时,又到网上进行搜索,拨打专家热线咨询,认真研究土豆的价格规律,最终认为土豆价格还会上涨,近期不宜大量出售。他将此编成短信,通过信息机发到菜农手机上,很多菜农采纳了他的建议,适量储藏了土豆。结果仅一个多月,土豆价格从500克4角钱涨到了7角钱,平均每亩多收益1000元,村民们着实赚了一把,代广利一下子声名大振了。以往葡萄在成长和成熟期最易腐烂,果农对此深感头疼。去年7月份,代广利看到电子平台发来的有关防治葡萄腐烂的信息。为谨慎起见,他先在自家亲戚的果园做实验,果然非常有效。他马上给村里所有葡萄种植户转发了这条信息,很多果农采用了这个办法,每亩葡萄减少腐烂500斤左右,相当于每亩增收800元左右。

  方便实用是根本

  团瓢庄乡电子平台成功创建并运行,受到了当地政府特别是老百姓的广泛好评,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团瓢庄乡电子平台成功创建和运行的根本原因到底何在?

  笔者经大量调研后认为:该电子平台成功创建并运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计算机+手机的模式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现状。毋庸赘言,中国的根本出路是“三农”问题。而现代农业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又都离不开通畅便捷的信息传播渠道和具体实用的信息内容。但目前,中国农村和农民对信息化的需求尚处于初级阶段,计算机拥有量较低,大范围普及投资大且建设周期较长,维护任务重。另外,目前农民文化水平总体上还偏低,操作相对复杂的计算机困难较多。即使将来计算机普及了,农民也不可能每天背着计算机在田间地头四处奔波。反之,只需在乡镇政府安装一台服务器和适量的计算机终端,再依托大量的手机客户组建网络,不仅投资少、见效快,而且操作特别是手机操作相对简单,农民较易接受。尤其是手机可随身携带,正好适应了农村干部办公地点不固定、流动性大的特点,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随心所欲,使“将办公室装在口袋里”成为现实。从信息内容来看,农民最需要的是对其生产生活有具体帮助的信息内容。大众传播媒介虽然能使其共性需求得到满足,但毕竟不能满足其个性需要,按农民的话说就是:“我就是养猪的,就想知道在我们这里,养什么猪,怎样养好猪,怎样让猪少生病,怎样就近买到便宜饲料,怎样既省事少跑路又能卖到好价钱。”而这,也唯有最基层的乡镇政府才能满足。说到底,这其实正是建设乡镇政府一级电子政务平台的市场基础。利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乡镇政府与移动运营企业合作搭起连接全乡的电子政务平台,在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的实用信息的同时,也满足了自身办公自动化的需求,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这实在是一件功在当前、利在千秋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