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市实施民主理财纪实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崇兴镇有个村叫中渠村,自从2003年起推行民主理财后,全村风清气正、干群团结,村民们一心一意发展生产奔小康,成为远近闻名的好村子。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耀成说:“民主理财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真是功不可没。”

    “村里的钱,每一分都要花在刀刃上”

    “为啥叫‘五牙子章’,最早是把一块章分成5瓣,每块儿的形状就像一颗牙齿。”杨耀成告诉记者,中渠村民主理财小组由5人组成,其中3名是普通群众,2名是居民小组组长,村干部不得担任。村里的每笔开支,经手人签字后,必须经过理财小组5个人签名,再经村民委员会主任签字,这笔账才可以报销。

    “可别小看这个不起眼的理财小组成员,要当上也不容易呢!”说起理财小组成员的产生,村民妥有福掰着指头数起了条件:必须在村里有威信,为人公道正派,敢于说真话,敢于主持正义,通过层层选举后才能担任。而且,当上理财小组成员并非万事大吉,如果他们不作为,把不好村里的财务关,就会被村民罢免,是件很丢面子的事!

    “有的村干群关系紧张,多一半原因都出在财务混乱、账目不清上,群众最反感的就是村干部把大家的钱不当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理财小组组长郝学成说,村里的钱本来就不多,每一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有一次,有个村干部拿出一张写在香烟盒上的白条子,上面有20多元金额,说是进城给村里办事,请有关人员吃了个便饭,要求报销。理财小组成员不约而同地提出,不合理开支和白条子入账坚决不行,这笔账不能报,如果报了就没法给群众交代。

    理财小组成员吴生连说,做什么事就怕认真,只要认真了,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理财小组严把支出关,使得中渠村成为灵武市日后推行农村“三财”(财政、财务、财产)管理的先进村。

    不该花的钱死活不能花

    在民主理财小组发挥作用的同时,中渠村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制度,对村内兴办公益事业2000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坚持村民自愿、民主管理、上限控制、量力而行。

    去年开春,中渠村要对35号渠进行清淤治理。村里召开了村干部、居民小组组长、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会议,会上,村支书杨耀成建议将这个清渠项目承包给一个工程队去做,大约花费在6000元左右。

    杨耀成讲完,会议室没人说话,其实大家心里都在盘算,这笔钱到底该不该花。最后,还是村民理财小组成员率先发言。43岁的杨志刚说:“6000元对村里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得慎重考虑。村里没有专门清渠费用,得向村民收取。收取这笔钱后,交给某个工程队承包是否合适,会不会引起群众误会,起码也得来个竞标吧,不能说工程想给谁就给谁!”另一位理财小组成员陈思亭说:“先不要说清渠花多少钱,主要是这种大手大脚的方法不可取。即使咱们会议上通过,群众也通不过。水渠是村民们灌溉共用的,与其让每个人出钱,还不如家家户户出劳力,大家齐心协力做这件事,也不是啥难事儿。”

    陈思亭的话得到大家一致响应,村民都同意家家出劳力参与清渠。后来,中渠村每家都出动劳力,大家干劲十足,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把渠清完了。

    说起这件事,杨耀成满脸懊悔。“我的本意是不想耽误大家时间,没想到这个决策是错误的。”

    规范管理“明白账”

    在中渠村等几个村民主理财取得成功经验之后,灵武市2006年开始在宁夏率先推行了以农村财政、财务、财产管理为核心内容的农村“三财”管理改革试点。特别是在村级财务支出上,开始实行“四签两审一公开”制度。灵武市财政局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杨金城这样概括这个流程:村集体财务支出,须由经手人、村民理财小组、村委会主任、乡镇派往各村的报账员签字,由设在乡镇的“村财中心”审核,乡镇分管领导审批,然后由报账员和中心总会计共同结算填开支票,经稽核人员审核盖章后付款。对按规定程序办结的收支情况,如资产负债表和收支明细表等,在乡镇电子政务公示屏和村级财务公开栏上每季度公布一次,全方位接受群众监督。

    在崇兴镇政府,记者试用了由灵武市政府统一出资配置的电子政务公示系统。在系统五大模块中,其中一项就是财务收支。记者点击中渠村,村民理财小组名单一目了然,在收入支出栏里,转移支付多少钱,上面下拨的办公经费多少钱,用于村级管理费、村干部的工资等等花费多少,都是清清楚楚的。

    在灵武市农村“三财”管理中,纪检委从始至终予以监督。灵武市纪检委书记郑学文对记者说:“2004年,崇兴镇12个村就有8个村的群众到纪检委上访,反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村干部胡支乱花。对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后,现在实现了零上访,群众对市里全面推行的‘三财’管理非常满意。” (记者  杜峻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