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科教兴市、教育先行”的战略思想,市教育体育局把教育信息化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住机遇,狠抓落实,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我市教育现代化进程。
一、更新理念,引领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
1、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不断突破,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将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信息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占领了这个山头,谁就在21世纪的竞争中占据了有利位置。”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为加快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我们提出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应用为本,注重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积极抢占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制高点,推动教育信息化的稳步发展。
2、加强领导,高瞻远瞩,超前规划。“十五”期间,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精神,结合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从“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高度出发,把教育信息化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列入了我市教育事业“十五”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点工作;由教体局领导、组成了“乌海市教育信息化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指导方针,分阶段、分层次、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推进教育信息化,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3、强化机制,确保各项发展目标完成。完善了信息技术教育管理机制,建立教育信息化评价机制,将此项工作纳入督导评估范围,制定了相应评估检查细则,有力地保证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的完成。
二、积极努力,夯实教育信息化基础
1、科学论证,注重实效。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科学论证是能否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证。因此,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力求结合本市实际,科学确定发展目标,统筹规划。既要体现适度超前性,又要注重可行性、操作性和实用性,要与本市“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教育现代化建设相衔接,要把各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同市教育信息中心建设通盘考虑,要使信息技术硬件建设同软件建设同步发展,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硬件配置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资源的协调发展,避免盲目投资,造成浪费。
2、狠抓落实,建设教育信息化的硬件环境。我市2002年启动了教育城域网建设,在投资300万元完成第一期、第二期工程基础上,2007年,市政府拨款100万元用于教育城域网三期工程建设,并将这一工程列为为民办的十大实事之一。目前,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中。工程完成后,全市将有34所中小学的计算机网络与远程教育网络中心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到目前,教育城域网网络中心机房的软硬件建设已具规模。网络平台的主干由防火墙、三层核心交换机以及多台汇聚交换机构成,有一条100M光缆联接到中国电信乌海分公司中心机房,全市中小学、社会各部门通过互联网可登录乌海教育城域网,有一条2M线路联接到到内蒙古大学的中国教育科研网接口,有一条2M DDN线路联接到市网络信息中心。中心还有5台服务器,1台大容量的磁盘阵列机,用于搭建乌海教育网WEB服务器和各种教育资源服务器的硬件平台。软件资源库已拥有多种通用教育教学资源,总容量近1400 GB。
与此同时,我市远程教育天网工程同步推进,截至到目前,天网工程共投入资金317. 7万元,建设光盘播放点41个,卫星收视项目学校38所等。农村和偏远学校天网工程覆盖率达100%。
全市中小学的校园网也在加速建设中,如市一中、市六中、职业技术学校等部分中小学已基本完成校园网综合布线。全市中小学现有“班班通”多媒体教室240余套。
三.突出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
1、坚持以培训促提高,着力加强了三支队伍建设。高素质的信息化教育师资队伍,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我们对此高度重视,采用技术与理念培训并举,着力建设三支队伍(电教与网络管理队伍、学科骨干队伍、一线教师队伍)。一是网络管理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了网络管理队伍建设。近几年,我们先后组织学校网络管理员参加了“乌海市中小学网络管理员技术培训”“乌海市中小学计算机硬件维修培训”“乌海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指导教师培训”等多种技术培训,使我市网络管理水平达到了较高水平,校园网络设施维护及时、管理有序,有力地保证了运行安全及教育教学的正常应用。全市有52所学校配备了专职网络管理员,其他学校配备了兼职网络管理员。二是网络教学教研骨干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对网络教学研究的引导和在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训工作,选择优秀者组建网络教学教研骨干队伍,不断提高其信息技术水平、教学业务能力以及网络教学素质,让他们成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带头人。现在我市90%的学校都已培养了各自的网络信息教学研究人员,专门设立了科研信息部,网络教学教研骨干队伍已然成型。三是提高一线教师的信息素养。通过各种理论与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广大一线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从2002年开始,对全市4300名教师完成了计算机初级培训。并于2008年启动了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预计在2010年完成。
2、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促进教育创新。为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我市始终坚持“科研兴市,科研兴教”的方针,以变革传统为核心,逐步形成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形势,积极倡导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在研究与探索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通过自治区“十五”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学生思维能力训练”、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多媒体网络教学促进教学改革的实验与研究”等重点课题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我市信息化教学研究工作的进行,提高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协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目前,我市有28所自治区级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这些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通过积极争创自治区级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使他们在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教育教学要素的整合等方面有了新突破,逐步形成广泛的信息技术应用氛围,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促进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创新。
3、坚持以应用为目的,提高教育质量、教学效益。2002年,在建设我市的教育中心网站的同时,审时度势,全面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提出了“构建数字化校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的目标任务。通过几年的努力拼搏,勤奋工作,我市部分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已初见成效,初步实现校内的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学校教育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部分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向高层次的数字化校园应用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如市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第四中学、第五中学、第六中学、实验小学等实建设了“班班通”和市中心机房互联互通,实现了资源共享。有力地提升了教学效率。
4、利用教育网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工作。通过乌海教育网,向社会发布我市的教育体育信息、介绍我市教育发展情况、各处室的工作动态。网站开设了本市教育体育动态、学校信息等栏目,文件汇编、中考信息查询系统,办事指南等栏目,为社会提供网上查询服务;先后开设了留言板、教育论坛等互动栏目,以广泛听取和征求社会各界对乌海市教育发展的意见、建议,将有关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作出处理或回应。
局机关办公局域网建成投入使用已有6年多,局机关80多台计算机都可以通过政府网接入互联网,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各科室通过局域网内计算机之间的文件共享浏览,打印等功能,大大提供了工作效率,计算机成了每个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对网络办公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强。
5、利用现有设备和教育资源积极为各行业服务。2007年为市发改委、财政局、卫生局、人事局、市建委等12家行政事业单位在电子政务、业务软件应用方面的培训提供培训场所和技术服务,累计培训人员1444人次;为市委党校县处级干部培训班、科级青干班和市人事局举办了计算机基础培训班,培训人员达140人。
四、抓住机遇 力争抢占信息化制高点
1、紧跟形势 明确重点
(1)配合国家、自治区教育厅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进行教育电子政务网络资源整合,建立教育电子政务信息服务和信息交换网络体系,建立全市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中小学校(单位)的公文无纸化传输系统,并投入使用。
(2)教育电子信息服务与公共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建立以乌海教育网站为核心的教育公众信息服务体系,开通面向教育系统和社会公众的网上电子办公服务系统。
(3)教育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与基础数据库建设。建设教育政务信息资源库和公共的学校信息发布检索平台,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单位)建设教育、教学、教研和管理等基础数据库以及配套的统计和应用系统。开发利用教育信息资源,为教育、教学和教研服务。
(4)建立和完善教育系统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机制。采用远程教育、专项培训和讲座等多种形式,逐步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建立一支训练有素、专业技能过硬、管理水平较高、相对稳定可靠的技术队伍,保证教育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正常运转。
(5)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技术支持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统一研制、配置教育电子政务的网络信息交换加密和认证系统;建立教育电子政务的应急支援中心和数据备份中心,制定应急技术方案;制订和完善教育电子政务的法规和保密制度,确保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落实措施 务求实效
(1)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按照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决策,统筹规划部署。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制定总体规划。市教育局办公室负责协调,组织制定实施方案和推动落实。远程教育网络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和技术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单位)应在本级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教育信息网络管理中心等技术部门具体实施,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教育电子政务建设。
(2)整合资源,互连互通。要利用各级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与市教育局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信息交换。
(3)示范带动,分步实施。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系统各级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市教育局将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开发,在全市选择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部门、学校进行试点,通过实施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示范项目,推动教育电子政务建设。
(4)多方投入,确保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单位)要积极筹措资金,保证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对部分服务性业务可以实行合作等形式,加快建设步伐。要保证教育政务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经费,合理确定和提高应用软件的投资比重。
(5)强化服务,加强培训。教育电子政务是沟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与社会公众的重要手段。要切实转变观念,强化信息服务的意识,增加网上业务,将为社会的信息服务作为电子政务的重点之一,推动政务规范和政务公开。要加强对有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尤其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安全意识,增强使用计算机和办公应用系统的能力。同时,要建立一支专业人才技术维护队伍。
(6)完善制度,保障安全。市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将根据国家有关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管理要求,制订和完善教育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规章制度和安全保密措施,各有关部门要落实好安全保密工作责任制。要建立并完善教育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技术保障系统。采用国家有关部门审核认定的加密和电子认证技术,确保信息安全。要建立数据备份系统,确保政务系统的快速恢复和可靠运行。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乌海市的教育信息化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