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剑
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接连遭受三次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袭击。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专门发文要求各大运营商加强防汛通信保障工作。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抗灾、救灾工作的科技“含金量”不断增加,通信产品已成为科技抗灾工作中的关键一环,其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正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已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化对支撑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抗灾抢险工作同样离不开通信技术的支撑。在各类突发事件中,特别是抗灾抢险过程中,保持通信畅通,对外界了解灾区信息,开展抗灾救援工作具有关键作用。
在汶川大地震中,重灾区之一的阿坝州全部的传统通讯手段中断,仅依靠一条奇迹般留下的互联网专线和发电机,阿坝州官网成为外界了解灾区的唯一通道,从而为政府了解灾区信息,指挥抗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在震中汶川县,当地的电信员工在危机时刻用海事卫星电话传出了第一条求援信息。在抗灾工作中,正是依靠海事卫星电话,才能让外界及时地了解灾区的情况,为地方政府快速组织救援提供了关键信息。
在互联网上,一位身在外地的汶川籍网友通过发布帖子,为指挥中心提供适合空降的信息。这篇帖子经过近2000次的转帖后,引起了指挥中心的重视。经过实地勘察,确认该帖子提供的信息正确,最终将大量救灾物资成功送入了汶川。
此外,“全球眼”已被广泛应用到社会治安防控和城市综合管理及交通、消防、旅游、环保、水务等领域,地方政府、防汛部门运用“全球眼”进行自然灾害的防抗,其独特作用和效果也显现出来。
中国电信的号码百事通不仅能在日常生活中提供衣、食、住、行等各种信息,在抗灾抢险工作也能发挥其独特作用。如在福建,号码百事通为当地百姓提供台风的最新信息,提醒民众做好防抗台风的准备,不仅为广大群众提供一条了解气象信息的新渠道,而且还有效缓解、分流了气象部门查询渠道的拥堵状况。
由此可见,通信业务产品不仅是满足老百姓普通需求的商品,在关键时刻更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具。在近年来的抗灾抢险过程中,通信技术均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地方政府迅速开展抗灾工作,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提供了重要的通信保障。
通信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作为运营商,要深刻认识到,为社会提供通信保障,满足人民信息需求,不是简单地发展业务、开拓市场,更是其必须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保持通信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作为运营商,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以推进通信业发展为己任。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力度,加强对新技术、新业务的研发。特别随着3G牌照的发放,电信业已进入了全业务经营时代,运营商要加强固网与移动网的融合,加大创新力度,不断开发出各种适合人民群众需要的新业务,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建设,特别是要增强网络发展的预见性,使通信手段更加多样化,提高通信网络的防灾、抗灾能力,从而在各类突发事件中,更好地发展作用。
防灾救灾,IT当关。当我们的通信技术足够先进时,当我们的通信产品足够丰富时,也许我们就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类自然灾害,人民的生活也就会更加幸福、快乐,国家、社会的发展也就会更加持续、平稳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