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我军两场多军兵种联合军事行动引人瞩目——
川西地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来自三军部队的精干指挥人员按照统帅部的部署,从容指挥调度13万大军,展开大规模一体化联合救援。
南海某地,一场三军联合网上推演拉开帷幕。一批跨军种代职的联合作战指挥员在网络空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抢险现场,到烽火硝烟的演兵场,英才辈出,群星闪耀,标志着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一个深谋远虑的战略决策
10年前,以柏耀平为代表的中国“飞行员舰长”亮相,实现从蓝天到海洋的跨越,拉开了我军新型指挥人才成长大幕的一角。
如今,这个舞台上演的不再是“独幕剧”。去年,三军联合大演兵:指挥铁甲雄师的陆军指挥员,曾是海军潜艇支队参谋长;指挥舰艇编队截击空中目标的海军指挥员,曾是空军特级飞行员;指挥战鹰跨空域作战的空军指挥员,曾是陆军某机械化师副师长……
从风起于青萍之末,到浪高潮涌之势。10年间,我军新型指挥人才成长的“路线图”焕然一新,一个路标赫然在目:联合!
这10年,正是世界新军事革命高潮迭起之时。进入新世纪,人类军事领域的较量从陆、海、空、天有形战场,加速向电磁空间、认知领域等无形战场延伸。世界军事强国在加紧改造和重塑军队中,都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作为推动军队建设转型的战略支撑。
胡锦涛主席洞察时代风云,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高度,对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工作给予密切关注。2004年12月,胡锦涛主席指出:必须采取超常措施,加快解决我军人才匮乏特别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不足的问题。
全军和武警部队深入学习胡主席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抚今追昔,紧迫感油然而生——
上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毛泽东同志总结机械化战争规律,要求全军实现诸兵种密切的协同动作。战火未熄,我军一批指挥员就走进紫金山下的军事院校学习深造。
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尖锐指出:我们这支军队打赢现代化战争和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两个能力不够”。时隔几年,英阿马岛之战爆发,高技术战争初露端倪,我军飞行员第一次走进舰长学习班。
上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爆发,信息化战争已成大势所趋。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从打仗的角度看,我们的高中级干部最欠缺的是两个方面的东西,一是高技术知识,二是联合作战指挥能力。不久,我军启动了指挥员在军兵种间的交叉任职、代职。
一脉相承的战略决策,体现着共和国三军统帅的远见卓识,折射着军委、总部与时俱进的探索实践:鼙鼓未响,必先砺剑育将。
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这个命题只有10个字。然而,“求解”的过程却异常艰巨而复杂——
如何科学界定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内涵、外延和特性?如何准确把握其成长规律和培养原则?如何合理确定适应我军特点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训体制、训练任务和保障形式……
求解这些难题成了当务之急。军委、总部领导明确指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宏观统筹,注重协调推进,抓好顶层设计。
近年来,四总部一系列研究论证工作紧锣密鼓:2006年7月,总部编成9个课题组深入部队调查。同年12月,《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研究》被列为国防军事教育学科“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
2007年5月,总部举办军队院校研讨会,专题研究加强联合作战教学重要问题;8月,全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召开,118篇论文为创新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
与此同时,总部与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组成课题组,敞开胸襟吸纳八面来风,广泛借鉴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
春华秋实。无数个回合的切磋,军委、总部科学界定了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内涵和培养目标,为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奠定了坚实的逻辑起点。
2007年12月,四总部颁发了《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需要,加强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意见》。今年4月,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军队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确定院校培训、交叉培训和实践锻炼“三位一体”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大格局:
——调整和优化院校训练任务分工,完善培训课程和教材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干部训用一致原则,把联合作战教学和能力素质培养贯穿于指挥干部和机关干部培训全过程;
——加强和改进军兵种交叉培训,对经过本军兵种合成培训的中级指挥干部、经过参谋业务培训的师级以上机关干部,实行一次调学完成多个军兵种培训;
——充分利用重大演习和重大军事行动,加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成员、重点部队团以上指挥干部应急培训和岗位锻炼,在实践中检验和提高干部的联合作战指挥能力素质……
“长天亘地,成败定乎锋端。”随着军委总部战略筹划的展开,全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迈开了前所未有的步伐。
一次群策群力的改革探索
航路明确,千帆竞渡。在军委、总部指导下,全军院校和部队不等不靠,改革创新,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呈现出朝气蓬勃的生动局面。
春潮,从校园涌起。国防大学,一批海军全训舰艇长、空军特级飞行员、导弹发射指挥员加入教员方阵,一批高层机关、部队领导和退休老同志被聘为教官和客座教授。同时,频繁派出学员“嵌入”三军联合演兵场,实战化联教联训渐入佳境。
携手联教,开放办学。2006年底,江城武汉,我军首次军兵种院校联合办学“峰会”拉开帷幕,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海军指挥学院、空军指挥学院、第二炮兵指挥学院签订教学协作协议,使我军中级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缺乏培养平台的问题迎刃而解。
改进手段,完善保障。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优化配置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教学资源,搭建联教、联训、联保、联管教学新平台。
建立机制,鼓励成才。总部机关每年突出一个重点:优化班次组合、强化训用一致落实、加强教员队伍建设……一个个政策文件相继出台。2006年底,全军对首批800名优秀指挥军官和参谋人才进行表彰,并确定此后每年表彰一次,努力营造大抓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三军部队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岗位实践锻炼,开展了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育才活动——
广州军区认真落实训用一致原则,采取预留位置、小步快跑、破格提拔等超常措施,使经过国防大学培训的联合作战指挥员提拔使用率达到85.4%。
南京军区把联合作战素质作为指挥员考评重点,形成了组织上按联合作战要求考评干部、干部按联合作战要求自觉锻炼的良好局面。
海军发挥兵种齐全优势,构建了以“三级七阶”为主体、多级轮训为补充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训体系,基本实现了兵种合训、指参合训和机关合训。
空军积极探索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基地化、网络化训练新路,构建基础训练、作战模拟、军事演习互为补充的实践锻炼平台。
第二炮兵大力推进指挥和参谋军官多岗位交流锻炼,促使干部交流由一般型向培养型交流转变,局部交流向大范围交流转变,单一交流向系统交流转变。
武警部队派出指挥员参与重大军事行动联指决策、与俄罗斯内卫部队联合组织反恐演习,有效提高了各级指挥员的联合意识和决策能力。
一场深入推进的持续攻关
初夏时节,记者在总政干部部采访时看到,军委、总部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筹划已成体系,呈现出一幅宏大蓝图。
细细揣摩,总部机关付出的心血令人动容。比如,在他们的设计中,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素质模型不是单一的标准,而是按不同联合作战指挥岗位设计的“目标群”;不是罗列几个孤立指标的“一张图表”,而是涵盖战略、战役、战术各个层次,由17个方面的业务知识、能力素质和经验阅历荟萃而成的一本“小册子”。
不是修修补补,而是脱胎换骨。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工作的难度,由此可见一斑。令人鼓舞的是,经过多年艰苦耕耘,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工作已经走出“试验田”,迈向深入推进、持续攻关的广阔天地。
在这里,记者获悉诸多激动人心的好消息:
——全军初、中、高级院校教学将向联合作战聚焦,实施联合作战专业培训,把联合作战知识教学向生长干部延伸,并力争通过2至3年的努力,编写出一批符合信息化战争规律、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联合作战教材。
——我军将实行院校教官制度,首批选调50名部队优秀指挥干部和机关领导干部到高中级院校担任教官,逐步构建稳定型、流动型、特聘型相结合的教员队伍,走开院校教员与部队干部交流的路子。
——我军将增加优秀年轻干部选派留学数量,总部每年组织100名师旅级单位主官和指挥类专业教员出国考察,还将遴选一批作战部队师团营级干部到驻外使馆武官处任职。
——我军还将扩大军兵种指挥干部交叉代职、双向代职培训规模,广泛开展联合作战知识在职学习活动,并把遂行反恐、维稳、处突、维和、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作为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重要途径。
同时,我军还将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专业素质考评制度和四总部抓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协调机制,实行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责任制,加大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之路越走越宽广,“八一”军旗下聚集的不负祖国和人民重托的高素质新型指挥人才方阵,一定会越来越壮阔!(孙栋廷 鲁向禹 本报记者 武天敏 陆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