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军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担负外国驻华使馆警卫任务的武警北京总队九支队,近年来不断提升执勤工作科技含量,相继建成哨位监控、电子地图、报警联动、联网指挥等高科技执勤系统,构筑起坚固的安防屏障。

  2003年年初,九支队引进了一套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安防系统。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建起了政治教育网络系统和营院管理、军事训练网络系统,支队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为了让官兵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先锋,他们开办多期培训班,先后为基层中队培养了近千名网络管理员。人才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大大提升了执勤能力。

  2005年某月某日上午8时05分,支队作战勤务值班室网络管理员陶小群参谋像往常一样,正端坐在值班台的屏幕前通过网络系统逐个浏览哨区勤务。显示屏上不断变换着不同哨位的执勤情况。

  突然,陶小群发现沿着某使馆南端路口走来一群胳膊上扎着黑袖标、为首一排打着横幅的人。“有情况!”陶参谋迅速旋转网络操纵杆,人群图像立即通过摄像头放大清晰地输送到眼前。“参谋长,有情况!”陶小群转身报告坐在身边的当日值班首长孙全助。

  几乎与此同时,支队作战勤务值班室和担负目标警卫任务的警卫中队值班室都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一线执勤哨兵发现情况后,及时按动了腰间的报警按钮。

  情况紧急!

  8时11分,部队前指指挥车、处突小分队、机动分队都已经快速机动到指定位置。在领导的统一指挥下,警戒组、宣传组、封控组、机动组均按预定方案快速有序展开,迅速处置了突发情况。

  参谋长孙全助告诉笔者,信息化的安防系统可以对一线情况实施全时空监控,实现协同指挥和联动处置,为成功处置各种突发情况提供了重要保障。

  打造过硬的信息支援“铁拳”

  罗金桃 李根成 梁庆才

  表面看上去波涛汹涌、广阔无边的大海,水下却变幻莫测、波诡云谲。不一样的深度、盐度、温度、流速,带来不同的重力、磁场,海战场环境同样不尽相同。

  舰艇航行需要掌握水域航道、卫星升空需要提供准确参数、导弹发射需要掌握磁场引力、海上作战需要电子防御和战场警戒……这些都离不开及时、有效、准确的信息依据。海军南海舰队某舰船大队就是这么一支集电子防御、海洋测量、海底电缆敷设等综合支援任务的信息支援部队。

  近年来,舰船大队以构建现代化的海上战场建设为牵引,不断跃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他们不仅丈量了南中国海2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寸海洋国土,而且把目光瞄向未来海战场环境建设,打造了一支过硬的信息支援“铁拳”部队。

  上世纪末,尽管大队的海洋测量手段已由手工作业向计算机自动处理转变,但由于缺少相应的配套软件,数据处理效率仍然不高,测量作业中收集到的大量数据得不到及时处理,必须等到测量船返航岸基后再由十几名技术人员加班加点数月后才能整理出来。

  2003年,大队技术处卢天桥处长带领技术人员集体攻关,研制出“海洋重力实量处理系统”,多年来一直制约着重力测量的难题迎刃而解。现在,不管测量船航行到哪里,只要将数据输入这一系统,直接就可以自动绘图,以往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现在一个星期就可做完。

  舰船大队成立22年来,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军事测量任务,还担负多项国家级重点项目测量,获取水温、水深、盐度、海流、海浪、水色、透明度、海发光、能见度等水文气象数据3000万组,为我国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远程运载火箭、战略导弹等高科技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军民联防迈向信息化

  郑哲 胡积权 王绍云

  9月中旬,驻守在黄海前哨的南京军区某海防团六连的海防监视系统成功与驻地海事、海关、边防武警等部门实现链接,连队守卫海防能力成数倍增长。

  六连长期驻守在祖国的东部海疆,实行军民联防是该连的传统。在新形势下,六连把军民联防内容拓展为联防、联训、联建,积极与驻地警民共筑海疆防线。他们针对民兵分布特点和人员流动规律,调整军民联防力量,把联防形式由单一性向立体性延伸,变单纯与渔业民兵联防为同时与企业民兵联防,他们还加强与岛外民兵的联防,积极与海军、空军、武警和当地海事、海关等多家单位联防,增强了联防力量,拓宽了联防领域。

  为大力提升海防能力,连队依靠上级和联防单位的支持,加强了海防信息化建设。近年来,连队借助驻地的科技力量搭建了多层面数字通信系统、电子网络系统为一体的信息综合处理终端,依托警备区内部局域网,建成了联防指挥平台。他们还与共建单位开展技术协作,在岛上布设了多个视频监控器,建成了海岛及近岸光电监控网。在民兵巡逻侦察分队、哨所、哨船等构成的目力观察网的基础上,适时与远海作业民船进行高频通信联络,从而对远海情况实施监控。这样就形成了集光电、视频、通信于一体的海防监视系统。

  如今,在该连军民联防值班室,电子监控屏可对岛内、海滩、近岸的情况一览无余;高频通信电话可随时与在远海作业的民船联络。六连连长刘魁高兴地向笔者介绍,海防监视系统与有关联防单位实现链接后,能较好实现通勤网络化、侦察监控可视化、信息来源多样化,将大大提高立体侦察监控能力,扩大10倍以上的监控范围。

  打造“耳聪目明”的信息边关

  周军 李邦宏

  2004年初,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团接受了“边防信息化建设试点”的任务。

  边防连队偏远闭塞,分散执勤,应优先建什么?建到什么标准?面对财力、技术、装备等诸多困难,该团进行了大力探索。

  他们立足现有条件,坚持“执行什么任务就做什么准备,有什么装备就抓什么建设”,设备能利用原有的就不重新更换,能改造升级的就不重新购置。他们采取接入、嵌入、并入等手段,将语音、数据、视频“三网合一”,搭建边防信息化技术平台。

  对巡逻监查系统,他们主体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定位系统,机动通信系统主体采用无线视频传输、海事卫星通信等先进设备。对一些微机和软件等他们采用升级改造和利用现有的方法,先后改造40台陈旧微机,利用40多个上级配发的软件,节省资金130多万元。

  他们利用上级配发的系统,抓好技术改造和科学配置,自行研制并与地方共同开发42种软件。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建立完善边情报知与情报处理、作战指挥与军事训练等8个系统、27个子系统,探索出组合型、互动型、区域型勤务方式,先后11次组织实兵实地演练。

  边防团团长孙会兵告诉笔者,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网上办公、异地开会、远程网上批阅文电等,解决了过去团领导下连蹲点,不能及时批阅文电、参加会议的问题。开办网上学校、网上心理咨询和网上电影,组织网上互动教学、网上训练考核,解决了教育集中难、训练指挥难等问题。

  据他透露,该团已建的视频监控系统可对50%边境线实施有效监控,实现了“白天看得清,晚上看得见,白天晚上看得远,实时监控不间断”,边境管理创历史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