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实施“八高”工程化解四大矛盾
来源:科技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访著名经济学家杨承训 

 
 
本报记者乔地 
    全球新一轮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袭来,紧紧牵动年逾七旬的著名经济学家杨承训教授的心。他研究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改变工业革命以来的“城市重心论”观念,实施“八高”系统工程,即高科集约、高位收购、高价销售、高额补困、高资专供、高储平抑、高压控地、高酬引才,使粮食市场价格回归于价值,才能从根本上化解我国粮食增长困难、农民增收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城市就业压力增大等四大矛盾。杨承训提出的“八高”工程,主要内容包括:

  “高科集约”: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模式。发展以科技为支撑、高度集约化与适度规模化相结合的多元生态循环农业,实现工农、城乡协调互动的现代化。他认为,我国提高单产的空间还很大(落后于德国、美国、法国),要把弘扬精耕细作的好传统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变传统产业为朝阳产业。衡量指标主要为8个率:科技贡献率、劳动收益率、土地生产率,投资回报率、优质产品率、新产品开发率、市场占有率、生态优化率。

  过去将农业现代化简单等同于农业机械化,现在机械化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并不等于就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目前,农业的关键是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大大增加产量,包括品种质量、植保质量、生态质量和经济效益等。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地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包括培育新品种、改进耕作制度和技术(如免耕法)等,要主攻有关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把大量的低产田变为高产田,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农业科技水平最高、粮油单产最高的国家。如果充分利用科技,估计我国农业潜力还有60%%以上。同时,要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利用科技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加工链和价值链,以加工制造业带动农业和采掘业,把一、二、三产业横向打通。

  “高位收购”:使价格与价值相符,大幅度增加粮农收入。为大幅度提高广大农业的收益和农民的收入,必须动用“两只手”匹配的功能,单靠市场自发调节只能降低农民比较效益,影响市场和社会稳定。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对粮食有大量财政补贴。我国现在按亩补贴太散乱,还不能确保补贴到真正种田的农民身上。他认为,较好的办法是以高出目前平均粮价的1—2倍敞开收购商品粮,使农民拿到现金,每亩种粮收益达到1500元上下。按每年最高收购5000亿斤计算,虽然一时增加的投入(财政或贷款)约为5000亿元之巨,但从长远和全局上看是巨大的社会节约。

  “高额补困”:保证城市低收入阶层生活水平不降低。按城市低收入人口1亿人计算,每人每年补贴1000元,即1000亿元,加上其他阶层一部分补贴,最多1500亿元。也可成立城市粮食消费合作社,专营对低收入者的高补贴粮油。对于中等收入的城市居民,主要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收入,抵消粮价上升带来的消费压力。这样,就可以在“谷贱伤农、谷贵伤(市)民”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高价销售”:可以将大部分高价收购资金回收周转。通过同等高价销售粮食及其相关制品,可以收回3000—4000亿元。从目前城市居民收入状况看,每月多支出几十元食物支出,2/3的居民还承担得起,并且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还可增加收入。这样,国家就可以把70%多的“高位收购”成本回收过来,国家每年的补贴实际上也只有1000—2000亿元,回收的3000多亿元又可继续周转。今年国家对农村的总投入已达5652亿元,约占财政支出的9.7%。杨承训说,按照他的这个思路,国家在这方面的财政支出也完全可以控制在10%%左右,但其中的60%%—70%%可以周转利用,以后就会减少支出。

  “高资专供”:最基本的高级农资由供销社专营专供。为防止哄抬农资价格和以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排除以农资涨价因素抵消对农民的补贴现象,应继续强化供销合作社的功能,实行高级关键性农资的专营专供,也可以与收购商品粮挂钩,保证优质优价供应优质生产资料。

  “高储平抑”:调控市场粮价和整体物价的走势。农业已进入高质量、高单产、高成本、高风险的时代。要下狠心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和储备的投入,做到“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然后逐步在共同富裕过程中,使农产品价格与价值相符,使农民收入接近或赶上城市居民的收入,经过10—20年的奋斗,最终使价格与国际大致接轨。在这个过程中,要健全和强化市场秩序,尤其是强化国有企业吞吐平抑的主渠道“蓄水池”功能。粮价是整个价格的基础,国家掌握了平抑粮价的主动权,就能制止私商哄抬物价,促进加工食品及其他相关产品的整体物价稳定。这也有一个调控物价的系统工程。

  “高压控地”:国家用高压手段严格控制粮油耕地面积。耕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必须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采取高压手段惩治腐败,切实整顿基层组织,充分强化上层建筑的作用,解决好以财政“分灶吃饭”为核心的地方利益与中央利益的协调问题。同时,实行鼓励利用科技扩大耕地面积的优惠政策,用技术和经济的双重手段增加复垦面积,提高低产田的产出率。

  “高酬引才”:引导大学生和技术人才下乡就业。近几年的突出矛盾是,一方面农村缺乏人才,一方面城市大学生、研究生就业困难,却又不肯下乡。关键是农村工资收入低、生活环境差。如果国家能花上200亿元左右,即可引进几十万人才到农村去。这样,大学生、研究生不仅有了就业出路,而且又能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农村干部和高层次技术人才,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杨承训说,实施上述“八高”系统工程,其收支大体框算为:支出需5000多亿元,回收了3000多亿元,净支出最多2000亿元,最高3000亿元,并不比现在的财政支出多,却能使整个经济活起来、良性循环转起来、农业好起来、农民富起来,同时还可大大减少社会稳定方面的大笔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