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企领导人员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思考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蒙旭富
 
  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就抓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工作,重申并提出“七个不准”的要求,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对国有企业及其领导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健全体制机制,整合企业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构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要更新用人观念,根据市场经济和不同企业对领导干部素质的要求配备企业领导人员,把经营管理能力强、思想素质好作为选任领导人员的主要依据。更新选人机制,把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和人才配置的市场化机制有机结合,改变单一的组织选派方式,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针对不同企业的具体实际通过组织推荐、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途径选拔领导人员,逐步形成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薪酬能升能降的选人用人机制。要创新管人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同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结合起来,把党管干部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企业领导干部结合起来。
  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一是强化企业领导干部廉洁从业培训力度,着力培育领导人员的学习意识。有计划地安排企业领导人员进行廉洁经营培训,把涉及企业人财物管理的业务负责人作为教育培训重点对象。二是丰富和拓展反腐倡廉教育内容,着力培育领导人员权力制衡意识。以企业领导人员为教育重点,加强党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深入开展党内监督条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和《工作规划》等法律法规文件的学习,引导企业领导人员形成监督与被监督的意识。三是改进教育方式方法,着力突出效果意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选择一些领导人员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开展教育,使企业领导人员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真正形成勇于接受监督的良好意识。
  完善权力制衡机制。一是建立健全董事会制度。合理配置董事会成员,实行外派董事、独立董事制度,强化对经营者的监督与制衡,坚持董事长与总经理分设的原则,实现决策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避免权力高度集中,确保内部制衡有组织基础。二是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股东会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使他们各负其责,有效制衡,形成企业董事会与经理层、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相互制约的权力格局。三是完善外派督察特派员制度,充分发挥督察作用。借鉴中央向地方派出巡视组的做法,由纪委向国有企业派出督察特派员。督察特派员由国资委派出的监事会主席兼任,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企业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廉洁从业规定等情况。对在督察中发现的问题,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纪委和国资委党委报告。
  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一是完善财务制度监督体系,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强化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推动企业规范会计核算,规范收入分配和职务消费,严格查处做假账行为;逐步推行财务信息公开化,提高透明度,增强企业财务控制能力和执行力。强化审计监督,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二是完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实现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化、公开化和标准化;完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制度,规范交易行为,加强市场监管。三是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强化对管理链条末端的监控;加强招投标管理,规范采购、销售等各个环节交易行为;规范金融衍生品投资业务,有效控制风险。四是加强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和风险防范管理,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水平。五是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提高执行力,防止滥用权力。
  健全查办案件工作协调机制。健全纪检监察机关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查办案件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查办大案要案的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各执纪执法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查办案件的合力,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同时,加大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力度,查处一批商业贿赂案件,建立市场诚信机制,营造良好的商业市场环境。(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