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马路设摊将有电子疏导地图
来源:青年报 更新时间:2008-07-02

街头的商品价廉物美,市民买起来也十分方便,然而摊贩违章占道造成交通拥堵破坏环境卫生的现状,给周边居民带来很大困扰。记者昨天获悉,上海将编制污染点和疏导点电子地图,通过比较完整的信息化平台,不断提高禁止与疏导相结合的设摊管理水平。

  马路设摊让周边居民苦不堪言

  记者调查发现,马路摊贩在本市多个地点都有出没,有的地方,甚至是出了名的“地摊夜市”。记者在武宁路新西宫附近看到,傍着小商品市场的超高人气,马路两边的小摊也日益生意兴隆,百多个地摊占满了道路两侧。卖花、卖杂货、卖衣服、卖小饰品的层出不穷,有的顾客为了挑选商品,人站在了马路上,而行驶的公交就与行人擦肩而过。

  买家卖家不亦乐乎,但周边的居民却苦不堪言。据悉,由于天气热了,很多摊贩都看中了夜市市场,六七点钟马路摊贩就热闹非凡,而此时城管早已下班,他们更加“有恃无恐”。而这样的热闹要持续到近23点,“晚上我不敢开窗,太吵闹了。要想在上街沿上穿行太困难了。”沿街居民王阿姨抱怨说。据说,每到次日清晨,就会发现马路上星星点点满地垃圾,煞是刺眼。

  发动居民参与制定“引导图”

  针对乱设摊这一城市管理的顽症,在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就此提交书面意见。“流动摊贩在促进就业、方便城市居民乃至丰富商品供应和平抑物价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在现阶段及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些城市流动商贩都不能取缔,也不可能取缔。”慎海雄代表说道。

  他提出建议,由市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出台上海“城市流动摊贩引导图”及相关规则,将流动摊贩的活动区域、时间以及需要遵守的基本要求等统一规范张榜公布,引导摊贩在规定的区域和规定的时间内经营。“引导图”可通过公示等形式,发动市民共同参与制定,待正式确定后,可在各区县向居民和摊贩散发,并由城管部门引导摊贩到指引的地段经营。“如果处理得好,流动摊贩不啻是一道城市风景。”慎海雄代表说。

  卢鹤鸣代表也指出,乱设摊除了堵塞交通、污染环境、产生噪音外,由于人员混杂、缺乏管理,存在发生不安定事件的隐患。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加快市场建设并合理布局,降低门槛把流动摊贩纳入正轨。

  编制疏导点电子地图禁疏结合

  对于代表的书面意见,市市容局在答复中明确表示,把禁止与疏导相结合的设摊管理工作、特别是倡导在规定区域有序设摊、卫生设摊,作为今年一项重点工作来做,并列入该局今年的十大便民利民措施之一。

  同时,在疏导管理上,将进一步争取市、区相关部门的支持,形成管理合力。在信息化管理上,也将会同相关部门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主动与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积极运用信息化等手段,以街道(镇)为单位,逐步完善在控制区域实行定时定点、入室入场的疏导措施及疏导点管理措施,逐步规范公布形式,编制污染点和疏导点电子地图,通过比较完整的信息化平台,不断提高对禁止与疏导相结合的设摊管理的水平。

  去年共安置5100个摊位

  为有效治理乱设摊这一城市管理的难题顽症,2006年,市市容局制定了《上海市中心城区综合整治乱设摊工作实施方案》。去年,组织25个街道(镇)开展了禁止与疏导相结合的设摊管理试点工作。2007年全市中心城区共设置室内疏导点35处,室外集中疏导点28处,约安置了5100个摊位。截至2007年底,全市乱设摊蔓延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每月进行的乱设摊数量动态监测情况显示,目前乱设摊总量与2006年相比,减少了40.13%。从2007年市民满意度测评情况看,根据市民反映的集市(菜场)周边无乱设摊治理情况,上半年满意度为69.84分,下半年上升到71.62分;道路上无乱设摊(夜排档)、沿街商店无跨门营业上半年满意度为71.05分,下半年上升到71.9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