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贵 张春林
美是人们所共同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是人们最熟悉不过和最想得到的,人们为所拥有美而感到“美”。而什么是美呢?据辞海所释:“美”,属于哲学范畴。是指好的才德、品质、善事、好美德,成人之美等。
那么,应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我国审计行为中的“美”?“美”在我国审计行为中的表现形式怎样?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如何挖掘、弘扬、继承好审计行为中的“美”?笔者拟就此作以初浅探讨。
一、对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我国审计行为中“美”的理解。
汉字中的“美”字是由“大”字和“羊”字组合而成的。意喻成熟的羊,长大的羊。从十几年的审计实践中,笔者体会到:我国审计行为就如同长大的羊一样,从孕育、出生到发育成熟的各个阶段都蕴藏着美的含义,这种美是刚柔相济,柔中带情,充满着力量。例如:从抽象审计行为方面讲,1982年《宪法》规定,我国恢复实行审计监督制度,是我国现行审计诞生的重要标志;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的制定,是我国审计长大的一个行为座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颁布施行和后来的修改与完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的制定与实施,表明了我国审计监督制度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已经走过了一条由从孕育、出生、到发育成熟的一条“美”的道路。而在具体审计行为的实施过程中,“美”的方面包括“审计风暴”、“经济责任审计”在内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无不镌刻和透视着“刚正美、人本美”之喻意。
二、“美”在我国审计行为中的表现形式。
美,是一种行为文化。在审计行为中,美始终伴随着审计行为行进着,在我国审计行为的轨迹中,她见证了我国当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的发展状况和这个时期的审计重点、目的、目标与成就。我国审计行为从产生到发展成熟的每一阶段,都具有明显的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都反映出了中国审计行为所应有的品质,都折射出了我国审计行为中“美”的光环。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到九十年代末,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为正确评价承包经营企业的经营业绩,明确经济责任,维护国家、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保障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健康发展,各地根据国务院《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的承包经营责任审计的办法、规定或制度,从上世纪末开始,为了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干部管理、监督的有关规定,制定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以及依据这些法律、法规和规定审计机关组织实施的具体审计行为和抽象审计行为都体现出了审计行为科学发展的时代“美”的特征。又如:审计署原审计长,现任国家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同志在青岛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审计要敢于讲真话,敢于反映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敢于实事求是处理问题”。笔者认为,这就是我国审计机关在本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将要和正在实施的审计行为,亦是我国审计机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将要和正在展示的科学的审计行为。
人们的认识是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发展的。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创新进步。金审工程就是其主要标志之一。金审工程是在我国经济改革发展和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审计遇到了维护国家经济建设秩序和适应信息化的双重挑战。1998年,时任审计署审计长,现任国家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向全国各级审计机关郑重提出:“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之后,他又相继提出,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不掌握信息技术将失去指挥的资格,审计机关的管理人员不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失去任职的资格。在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审计署党组作出了建设审计信息化工程的战略决策(即金审工程),于1999年开始编制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并按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程序组织了实施,现在已经建成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我国审计行为中“美”的重要展现之一。
三、如何挖掘、弘扬、继承好审计行为中的“美”。
美是有规律的,美的规律其实就是美的本质。美的本质就是揭示美的现象形态的各个方面,揭示美的现象形态的总体性质和它的内部联系。所以笔者认为,要重视对我国审计行为中的“美”进行研究、挖掘、归集,并积极弘扬与继承。而在研究、挖掘、归集、弘扬、继承我国审计行为美的过程中,应从美的本质出发,以科学发展为前提,注意处理好“四种”关系,做到“三个”体现。
(一)处理好“四种”关系:
一是处理好审计行为中的美与善的关系。从哲学角度分析,一般地讲,在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中,凡是符合个人的目的的东西,就是善。审计行为美与善有密切关系,审计行为中的美是以善为前提的,但审计行为中的美并不一定是善。善是人的实践活动或客观对象、事物与一定社会阶段的目的相一致,即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审计行为美则是在审计这种合目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或结果上所表现出来的对人改造世界的能动的创造性、智慧、才能和力量的现实的肯定。由此决定,善直接与个人的功利目的联系着,而审计行为美与个人的功利目的却无直接联系。
二是审计行为美与真的关系。真是从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之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性。人类的实践活动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使自己的活动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从而历史地形成了真的范畴。审计行为美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创造激情的物态凝定,正是对人类的经济活动这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实践活动及其创造成果的一种肯定。真不一定就是美,但是,审计行为美必须以真为前提,美必须首先是真。
三是处理好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在探究审计行为美的实践中,要注意这一点:就是审计人员首先是人(自然人),然后才是审计人员(社会人)。要首先注意审计人员的自然美属性,自然美一般是以人的个体而存在。社会美一般是以群体而存在的,其最高度是心灵美。在此基础上要注意社会美与自然美的有机结合。在先进的社会关系中,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自然美与社会美是和谐的。
四是处理好强制教育与自觉接受的关系。
在发扬和继承已有的审计行为美的时候,势必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审美教育。而这种审美教育的过程经常会伴有受教育主体强烈的情感活动,它势必能引起受教育群体感情的激荡,形成感情上的共鸣。但审美教育不同于一般教育,不能带有强制性。对审计人员进行审美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娱乐形式,寓教于乐,让受教育者在娱乐中心甘情悦地接受美的教育。要寓审计人员审美教育于轻松之中,使审计人员的审美意识、审美态度、审美标准、审美价值在轻松之中得到提升。
(二)做到“三个”体现:
一是体现“八荣八耻”的道德标准。
因为行为与道德是互为表里的,有什么样的道德,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行为,也就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行为美。“八荣八耻”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特征,反映了市场经济的特点,展现了现代社会人的特性;可以说“八荣八耻”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道德行为中“美”的总结和凝炼。是中华民族新时期所具有的行为美。而优秀的审计行为是中华美德在审计人员日常工作和生活行为中的具体体现。素质决定行为,行为反衬素质,所以提高审计干部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至关重要。要教育审计干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道德观。既要充分履行职责,又不要越权越位。不但要在业务上精益求精,更应在思想道德品行上成为自觉践行“八荣”、唾弃“八耻”的模范。
二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审计行为中“美”的资源,积极开发好审计行为中新的“美”的资源。要对现有审计行为中的“美”进行全面认真系统地总结、提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积极研究国外同行的经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三是体现和谐的道德理念。
和谐,是指事物发展处于协调、均衡、有序的状态。和谐社会的标志就是社会各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处于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环境中。建立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内涵十分丰富。而中国审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发展、继承与弘扬。然而,审计行为中的“美”,该如何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是摆在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面前的一项重大和需要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在这方面主要是应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从哲学角度讲,美与道德是互为表里,彼此衬托的。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在长期审计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它可以从道德观念上促使从事审计职业的人们自觉地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谨慎态度和行为风范。我国审计人员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形成的忠于职守、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廉洁奉公、遵纪守法,谦虚谨慎、客观公正、平等待人等职业道德理念是审计行为科学发展的宝贵财富,是审计行为中“美”的集中体现,是科学发展之要求,和谐之理念。要挖掘好、研究好、弘扬好、继承好。只有这样,我国审计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找到自已应有的位置,中国审计才大有可为,中国审计行为中的“美”才能得以继承和弘扬,这也应是中国审计行为在科学发展中所应孜孜追求的目标。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榆县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