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担当
来源:解放军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一个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然要面对各种挑战;一支军队要担当历史使命,必然要经受各种考验。

  公元2008年,对中华民族来说,这种挑战显得格外突出;对人民军队来说,这种考验显得尤为严峻。

  挑战,来自一种非传统安全威胁—自然灾害;考验,源于一种非战争军事行动——抢险救灾。
 
 
面对挑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书写了气吞山河的抗灾华章;面对考验,人民军队以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交出了无愧时代的合格答卷。

  征尘未洗,鞍马未下。尽管抗震救灾还未结束,但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重大问题:面对一个万花筒般的世界和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人民军队应该有什么样的历史担当?为谁担当?怎样担当?

  肩负起“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赋予我军新的伟大历史担当。

  (一)

  (1)当年初那场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给我国南方地区造成的巨大创伤尚未愈合,5月12日14点28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又不期而至。顷刻间,山崩地裂,生灵涂炭。

  汶川危急!四川危急!

  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一声令下,十多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多路开进,昼夜兼程,火速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面对交通堵塞、余震不断、山体滑坡、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等种种艰难险阻,救灾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迎难而上,不屈不挠,在纵横十几万平方公里的灾区,展开了空前规模的生死大营救。从空中伞降到陆地突击,从废墟抢险到深山搜救,从挺进震中“孤岛”到决战堰塞“悬湖”,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红星在闪烁;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部队在奋战。广大官兵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顽强拼搏,用生死时速表现出对生命的关切,用崇高责任传递着对同胞的大爱,用血肉之躯诠释了人性的光辉。人民军队作为抗震救灾的主力军和突击队,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钢铁意志,为抗震救灾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2)历史的灾难总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历史的进步必然与历史的担当相伴随。这次抗震救灾,是军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也是对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实际检验。它没有战火硝烟,却有生死考验;没有云谲波诡的敌情,却有瞬息万变的灾情;没有联合作战的预案,却有密切协同的要求;没有歼灭敌人的战果,却有拯救生命的伟绩;没有现代战争特有的表现形式,却有一切军事行动所共有的特点规律。实践证明,它虽然不是一次战争行动,但就遂行军事行动时间之紧、规模之大、战线之长、气势之壮、环境之恶劣、情况之复杂、任务之艰巨,以及部队经受的考验而言,丝毫不亚于一次战争行动。能不能打赢这场硬仗,不仅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更是对我军核心军事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实践证明:我军不愧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伟大军队,不愧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

  (3)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历史的担当,说到底就是对人民的担当,“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为了谁”。这种担当,是由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我军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写在鲜红的八一军旗上,体现在完成每一项军事任务中。可以说,这是人民军队的全部价值所在。这次抗震救灾,就是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根本利益的一次历史担当,这种担当的力量源泉来自于人民。我军能为抗震救灾作出突出贡献,根本原因也在这里。岂止抗震救灾,这些年来,我军在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同时,承担了大量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无论是今年年初抗击冰雪灾害、2003年抗击“非典”、1998年抗洪抢险,还是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处置各种突发事件,部队都是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人民军队在维护国家发展战略机遇期、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亿万人民心中,彪炳于共和国的编年史上。

  (4)“养兵千日功,用兵一时见”。我军在抗震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表现出的过硬作风和打赢能力,决不是偶然的,是长期教育训练、艰苦磨练的结果,是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军的结果,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结果。特别是近年来,全军坚决贯彻胡主席的重要指示,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认真落实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坚持科技强军,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大力发展高新武器装备,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部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明显提高。正是这种核心军事能力的支撑,保证了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完成;正是多样化军事行动的实践,促进了核心军事能力的提高,使我军在各种考验面前坚如磐石,在各种挑战面前稳操胜券。

  (5)历史担当是历史的、具体的,总是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已经有了出色的历史担当,但新的更加艰巨多样的历史担当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智者顺势而动”。只要我们放眼世界,认清大势,应对好以传统安全威胁为重点的多种安全威胁,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就一定能在新的伟大历史担当中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二)

  (6)识天听风,临流观澜。当今社会千姿百态,当今世界千奇百怪。民族与民族的矛盾,文明与文明的冲突,利益与利益的博弈,使国际社会在挑战游戏规则中出现混乱,又在走出混乱中形成新的游戏规则。在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的同时,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上升,并呈现出多元化、突发性、多变性和防范难度大的特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毒瘤。反恐怖、反分裂军事行动受到国际社会普遍重视。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国际竞争的重心转向经济领域,“货币战争”在全球蔓延,金融安全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因素。“没有硝烟的战争”天天都在这个星球上演绎。科技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同时,也投下某些挥之不去的阴影。在人类向信息化社会迈进的过程中,网络安全、环境污染、跨国犯罪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新威胁。洪水、地震、海啸、飓风、瘟疫,这些自然界的“不速之客”,以不同的面目闯入人类的生产生活,使我们常常陷入未知甚至无知的窘境,面对“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尴尬和无奈。

  (7)国际安全环境、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告诉我们:真枪实弹的战争,每每以种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方面面。在不知不觉之中,军队作为战斗队的战斗对象、战斗目标、战斗内涵和外延,虽然不能说是“蛹蜕蝶变”,但军队仅仅“为战争而存在”的经典定义,在这个时代被悄然改写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军面临的竞争和挑战不是缓和了,而是更加激烈了;面临的内外环境不是简单了,而是更加复杂了;所要执行的任务不是单一了,而是更加多样化了。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我们必须拓展职能,不仅在与敌交锋的战场上能够打得赢,在兵不血刃的“这场那场”上也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安全威胁的多样性,决定了军队完成军事任务的多样化。这不是我们的主观愿望和诉求,而是时代发展逼的,天下大势推的,客观形势催的。早一天应时而动,就早一天取得主动;早一日顺势而变,就能早一日完成军队的整体转型。

  (8)使命和任务紧密相连。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党的目标和任务始终规定着我军历史使命的走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确立军队使命,通过军事斗争为实现党的纲领服务,是我军建设指导思想的鲜明特征。纵观我军使命任务演变的历史,有一根红线贯穿其中,这就是军队的历史担当始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党的任务的转换而转换。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要求我军必须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正是历史使命的这种综合性,决定了我军完成军事任务的多样性。党的十七大特别强调,军队要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其道理就在这里。

  (9)大略握纲。毛泽东同志在指挥战争时,历来是依据战略重心部署战役,依据战役重心部署战斗。重心就是枢纽,重心就是纲。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维护和平,始终是我军职能的重心。当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时有发生;领土、海洋权益争端依然存在,太空成为人类争夺的新战场;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国际和地区间的军备竞赛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我国国家利益的拓展,遇到的外部阻力日益增大。因此,这威胁那威胁,传统安全威胁依然是主要威胁;这任务那任务,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仍然是核心任务。我们所说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是包含核心军事任务在内的多样化,最根本的是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我们所说的历史担当,最根本的是要能肩负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任务。总之,我们强调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丝毫不意味着淡化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这个核心能力,而必须把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为这一能力规定和制约着其它能力,只有具备核心军事能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才有坚实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解放军是战斗队这一历史定位,没有改变也永远不会改变。

  同时要看到,非战争军事行动虽然不同于战争行动,却程度不同地包含着战争元素,甚至具备信息化战争的典型特征。在抗震救灾等实践中,三军将士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指挥能力、信息能力、机动能力、保障能力等等,既是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也是构成核心军事能力的基本要素。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本身就是核心军事能力的重要体现,又是锻造核心军事能力的重要平台;既是对核心军事能力的实际检验,又为我军作战理论创新、武器装备发展、编制体制改革、军事训练转型、装备后勤保障等提供新的参照和课题。可以说,非战争军事行动是锻造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的“磨刀石”,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过程,就是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的过程,就是锤炼拖不垮、打不烂的钢铁之师的过程,就是完成伟大历史担当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坚持以核心军事能力为牵引打造多样化军事能力,以多样化军事能力的增强促进核心军事能力的提高,并把二者统一于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全部实践之中。

   (三)

  (10)战争,永远是军队建设和发展的牵引;一场战争,很可能导致一支军队的战略转型;甚至一次战斗,都有可能引发一支军队在某一领域的重大改革。

  作为一支曾经威震中外的雄师劲旅,我军已经多年未“驰骋沙场”了。然而,近几年来,一场又一场特殊形态的战争,一次又一次不是打仗的打仗,以既同于战争又不同于战争的方式,考验着我们这支军队,磨砺着我们这支军队,塑造着我们这支军队。一言以蔽之:以打赢为核心的多样化军事任务,正牵引着人民军队的整体转型,推动着人民军队的发展进步。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为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提出了许多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11)多样化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一个前沿的话题,特别需要新思想、新观念的引领。新思想、新观念不是我们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在对未知领域进行新的认知中产生的。能否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新要求,探索部队全面建设的新思路,取决于我们头脑的科学性、创造性、包容性和发散性。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思想的保守往往是最致命的。如果头脑冥顽,思想僵化,探索要么无功而返,要么南辕北辙。多样化任务呼唤“多样化”思维,多样化行动催生“多样化”观念。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使命拓展的触角延伸到哪里,新思想就首先覆盖到哪里;任务需求的脚步前进到哪里,新观念就先期抵达哪里。要紧紧瞄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前沿,用综合安全观观察分析安全与发展问题,用职能拓展观研究探索多样化的成因与趋势,把国家的生存安全作为总体安全的前提,把经济安全作为总体安全的基础,把军事安全作为总体安全的支柱,努力实现由维护国家生存利益向维护国家发展利益提升,由维护国内安全稳定向维护世界和平拓展。

  (12)“世界是平的”这一经典概括,诠释了这么一种现象: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使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认识和把握多样化的特点规律,离不开宽广的视野和世界眼光。在这个小小的地球村,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地区对地区之间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当战火在一个国家燃烧时,周边乃至其他国家不可能隔岸观火;当灾害在一个国家降临时,周边乃至其他国家不可能袖手旁观。执行多样化任务,既可能在国内也可能在国外,既可能是我军单独行动,也可能是多国部队共同参与,既可能是单一兵种参战,也可能是多兵种联合进行。这种共通性、共时性、关联性,决定了我们的探索和把握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兼容的而不是排他的、共享的而不是独占的。这次抗震救灾,我国政府以空前开放、透明的姿态,第一次接纳了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外国救援队,让我们领略了他们的专业素养、专业设备、职业精神和先进理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无疑要立足中国的国情和军情,但绝不能闭关自守,应该广泛借鉴人类共有的文明成果,大胆吸纳对我有用的军事理论;针对此次抗震救灾兵力机动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可能遂行的多样化军事任务对快速反应的要求,努力学习一些发达国家军队的成熟做法,加快战备输送装备建设,加强民用输送工具征用,完善跨国跨区机动保障手段,提高战略投送能力。

  (13)战略决定全局。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必须注重从战略层面上思考问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战略上的失误和失败,很难用战术来弥补。这几次遂行多样化任务,体制机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无疑需要尽快解决,但仅仅解决现实问题还不够,还要预见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因为不论是战争行动还是非战争军事行动,都没有可复制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谋划完成多样化任务的对策时,一开始就要从战略上统筹,不拘于现在,不限于眼前,敢于跨越目前客观上存在的障碍,去考虑未来应该如何做。这个时候,是否具有战略思维,具备前瞻眼光;能否用未来把握和牵引现实,既把当前的任务需求搞清楚,又把未来可能出现的任务需求弄明白;能否以信息化建设为牵引,使应急机动、联合指挥、后勤保障等体制机制既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又能为未来提供“可援引性”,显得尤为重要。“高则远,远则久”,我们的顶层设计应该永远走在时代发展的前面。

  (14)认识自己、认清自己,往往是人们的一个思想盲区,而一旦突破这个盲区,就可以为完成多样化任务找到正确方向和途径。把自己摆到世界这个大坐标上来衡量,就会看到我们与发达国家军队既有差异又有差距。如果看不清差异,就会迷失自我和方向,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永远慢半拍。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完成多样化任务的对策应该也必然会打上“中国特色”的胎记,完全可以用非对称的思维方法、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建设思路、跨越式的发展方法,迎头赶上领先者甚至后来居上。如果看不到差距,就会盲目乐观,无所作为,最终在胜与负、生与死的较量中败下阵来。差距就是问题。马克思说:“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更深刻的规律有时往往隐藏在失败和教训中。一支军队要想全面完成好多样化任务,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勇于总结汲取失败或失误的教训。对自己剖析得越深刻、越彻底,改进的速度就会越快,进步的幅度就会越大。西方一些主要军事强国,在一场战争结束之后,跟随而来的常常是“失败教训研讨会”。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不能沉醉于鲜花和掌声之中,满足于先进评过了、表彰搞过了,就万事大吉了,而要把这几年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情况放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找出带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真正抓住历史契机,把经验变成动力,教训变成财富,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15)创新永远是军队建设发展的动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任务的牵引,因时因地,求新求变。现在,无论是战争行动还是非战争军事行动,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突发性强,参战力量多元,用兵手段多样,目标地域广泛,行动转换频繁,内外环境复杂,指挥协调困难。这些新情况新特点,都要求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后勤保障和装备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在抗震救灾中,思想政治工作为什么能显示出巨大威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适应特殊任务和环境的要求进行了改革创新。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和透明度前所未有,特别是在军事行动和现代传媒如影随形的今天,官兵的一举一动,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可能被无形无限地放大。在这种情况下,参战部队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丰富政治工作的内涵,不断改进政治工作的方法手段;不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简从快,特事特办,而且还创新了一些鲜活生动、实在管用的好做法。这些改革创新的举措,不仅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政治工作,推动军队全面建设,都提供了有益借鉴。

  (16)人是遂行军事行动的主体。完成任何军事任务,都是从人开始到人结束。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复合性、复杂性,既要求人才的多样性,也要求人才素质的多样性;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培养多样化人才。可以说,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场单一的战争,像今天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这样,对官兵素质的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提出如此高的要求。现代高科技时代,多样化军事任务都具有明显的信息化特征,要求官兵既要具备传统意义上的基本技能、智能、体能和作风纪律的素质,又要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专业素质、科技素质和心理素质。今天我们强调培养人才,是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单一型人才;强调增强素质,是要增强综合素质特别是军事素质;强调提高能力,是要提高综合能力特别是打赢能力。

  “枕戈待旦舞长缨,潜龙出水跃苍天”。一个伟大民族的背后,必然站立着一支强大的军队;一支强大的军队,必然能完成伟大的担当。尽管历史发展的轨迹曲曲折折,但历史前进的标点终究会冲上新高。国家在改革大潮中转型,军队在历史担当中变革。“天降大任”。这是我们的骄傲与自豪,同时也深感使命大于天、责任重于山。为历史担当而诞生、在历史担当中壮大的人民军队,必将在新的伟大历史担当中,创造彪炳千秋的业绩,铸就永不褪色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