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数字鸿沟提高网络普及率
来源:网易 更新时间:2012-04-15

根据各种统计报告显示,虽然我国网民已经达到了相当数量,但相对于我国的总人口来说仍然只占很小的比例。我国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程度依然很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行业发展不平衡和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十分突出。如何尽快削平数字鸿沟,改变这种不平衡状况,下面这篇文章提出的思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令人欣喜的是,近日,从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组委会处获悉,在今年10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中,将会大范围地涉及到网络教育和培训的展示,我们期待这些积极的举措能对我国互联网基础教育和逾越数字鸿沟发挥出有效的促进作用。

根据2005年1月19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我国的互联网网民数量达到9400万,上网计算机数达到4160万;CN下注册的域名数432077个、网站数668900个;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数达到74429M;我国大陆的IPv4地址数达到了59945728个。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中国在走向信息社会的道路上紧紧地跟上了世界的步伐,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正在迈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然而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尽管我国互联网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普及程度仍然较低,存在着巨大的国际数字鸿沟。据悉,截至2004年12月,瑞典网民普及率已达75%,美国为68%,韩国为62%,日本为52%。全球互联网用户为8.1亿,平均普及率是12.7%;而中国的网民普及率约为7.2%,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普及率,而且低于全球平均普及率。

巨大的数字鸿沟不仅存在于国家之间,而且存在于我国东部与西部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中老年人与青少年人之间以及不同的行业和人群之间。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存在着巨大的地区数字鸿沟。根据同期公布的香港、澳门互联网统计报告,香港地区网民数330万,占总人口的51%,家庭上网普及率达到70%,其中香港网民90%以上使用宽带上网。澳门地区网民20.1万,占总人口的46%,家庭上网普及率达到59%。在我国内地,从网民所占人口比例来看,超过10%的只有5个省和直辖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北京最高,达到27.6%,其后依次为上海25.8%,天津19.1%,广东14.9%,浙江11.4%,不到5%的却有10个省和自治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其中贵州最低,达到2.5%,其后依次为西藏2.6%,河南3.2%,安徽、江西、青海3.7%,内蒙古3.9%,甘肃4.6%,湖南、云南4.7%。从年龄分布来看,我国存在着巨大的代际数字鸿沟。网民中18至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5.3%,其次是25至30岁的网民(17.7%)和18岁以下的网民(16.4%),30岁以上的网民随着年龄的增加所占比例相应减少,31至35岁的网民占到11.4%,36至40岁的占到7.6%,41至50岁的为7.6%,还有4.0%的网民在50岁以上。35岁及以下的网民占80.8%,35岁以上的网民占19.2%,网民在结构上仍然呈现低龄化的态势。与此同时,不同职业、不同行业之间的数字鸿沟令人关注。在职业方面,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仍然是网民主体,比例分别为32.4%、12.6%,其中学生网民比例继续有所上升;在行业方面,信息产业、工业、商业、教育和机关事业单位是网民的主要分布行业,制造业、教育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IT业、批发和零售业比例分别达到了14.6%、13.0%、11.9%、 9.3%、7.7%。

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应当为每一个人所分享,信息权利已与教育权利一起成为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在网络社会,文盲的定义不再是不会识字,而是不会上网。面对巨大的国际数字鸿沟和国内数字鸿沟,我们不能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放慢我们的步伐,而应当走得更快更好。

当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已经十分注重提高全社会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努力解决公众的互联网接入问题,并且对弱势群体开展各类培训,不断提高他们获取信息和服务的意识和技能。英国政府在《21世纪的技能——实现我们的潜能白皮书》中指出,信息技术技能将与写字、算数一起成为人生三大基本技能,并且制定了《信息通信技术技能标准》和推动公众技能水平提高的工作框架。英国政府通过在网吧、图书馆、大学和社区中心等公共场所设立“英国在线中心”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互联网接入点,努力使全体公众可在离家最近的地方上网。在“英国在线中心”,工作人员可以帮助初学者上网、收发电子邮件和搜索信息。英国政府还通过与社团组织或民间组织合作开展多种推广活动,提高还未上网公众的互联网意识,并对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和失业者等弱势群体提供免费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能。根据《电子政务法》的要求,美国建立了覆盖全国各地城市和乡村的社区技术中心,并利用社区技术中心、公共图书馆和其他公共机构为公众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和在线指导。在美国政府的鼓励下,许多私人机构和非盈利组织还通过捐助资金和设备、提供培训资料等方式来资助社区技术中心的发展。俄罗斯则在全国推行“电子邮政计划”,利用邮政系统在全国拥有数量众多的分支机构的优势,建立公共信息接入点,以解决城市低收入者和偏远地区接入互联网、享受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电子化服务问题,努力缩小不同人群间的数字鸿沟,为公众提供平等获取政府信息的机会。

应当继续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让互联网接入服务覆盖整个中国,促进信息共享,实现普遍服务,进而大力推动宽带上网,扩张宽带服务,实现从数字中国向宽带中国转型升级。继续实施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上网工程和家庭上网工程,推广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事务。教育水平、经济水平和认识水平仍是制约我国互联网进一步普及的主要因素。目前我们政府和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这些限制互联网普及的因素,在今年10月即将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上,将会涉及到网络教育和培训的展示,这对于我国互联网基础教育和逾越数字鸿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据调查,从非网民的状况看,其不上网的最主要原因是“不懂电脑、网络”,比例为40.1%;其次是“没有上网设备”,比例为23.1%;再次是“觉得上网没用”,比例为16.1%,第四个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上网”,比例为15.9%。认为上网费用贵,有10.5%的非网民选择。此外,不感兴趣、年龄太大或太小、当地无法连接互联网、对孩子影响不好、家长或老师不允许上网等亦是妨碍非网民上网的原因,分别有7.2%、7.0%、3.2%、1.9%、1.2%的非网民选择。应当通过转移支付、政策倾斜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不断提高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水平;加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培训投入,不断提高全社会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水平。据统计,在网吧上网的网民比例正在不断增加,目前已经达到 24.5%。网吧一直就是低收入网民主要的启蒙和入门场所,一个进入壁垒最低的上网服务场所。管好网吧,更要用好网吧。应当给网吧一个基于市场竞争的合理的发展空间,把网吧变成消除数字鸿沟、提供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渠道。应当积极建设遍布全国的公共上网服务场所,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等公益性机构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毋庸置疑,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巨大进步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系列负面问题。然而居里曾经说过,科学无罪,有罪的是滥用科学犯罪的人。网络无罪,上网有理。也许我们还没有做好进入信息社会的准备,然而已经置身其中,对于突如其来的巨大变革,也许我们显得有些措手不及,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从世界潮流和时代趋势来看,打造数字中国,建设网络社会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消除我们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提高全民素质的必然选择。根据统计,绝大部分网民和非网民认为“使用互联网可以提高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效率”,多数网民和非网民均不赞成“使用互联网容易结交不好的朋友”“使用互联网容易暴露隐私”和“使用互联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的观点,多数网民和非网民对互联网持信任态度。我们应当准确地把握主流民意,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加强网络文明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引导人们上健康的网,健康地上网,自觉抵制和拒绝网络有害信息,提升对于网络有害信息的辨别能力,增强对于网络有害信息的免疫能力。实施家长上网工程、老师上网工程和老人上网工程,提高他们指导和监督孩子上网的能力,改变目前青少年为上网主体的现状,使家长对网络从了解走向理解,对孩子由责备走向责任。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加强管理为保障,实现人工监管与技术监管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行会、企业、媒体、学校、家长等各方面的作用,综合治理,群防群控,共同净化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