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宿迁的务实路径
来源:工人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当千里之外的昆明还在为履新书记仇和的种种“惊天之举”争议纷纷时,宿迁——这个仇和一手打造的争议城市,却早已习惯了在仇式思维下继续着狂飙突进的发展道路。继任者张新实以书记博客赢得眼球,以“招商书记”引来非议。
 
 
他掌舵下的宿迁,一如其人,收敛了外在的张扬,呈现了一个别样的宿迁干部生态群……

  是仇和有幸遇到贫瘠而幼小的宿迁从而实践自己的理想,还是宿迁因仇和而闻名全国,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争议全国,恐怕谁也无法泾渭分明地厘清两者的关系。

  2008年,当履新书记仇和在千里之外的昆明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官场地震的时候,对于宿迁的官员们来说,那些“惊雷”早已被视为寻常。

  仇和走了两年,宿迁却还是留着仇和的影子。所以,一批一批昆明来的考察团,参观考察这个苏北小城。

  仇和走了,继任者张新实对于仇式发展模式的延续与创新,成为这个争议城市在狂飙突进的发展道路中继续前行最有力的保障。

  宿迁一个个看似“疯狂”的做法背后,埋藏着对经济发展的极度渴求。正是这样看似“疯狂”的做法,酝酿出一个别样的宿迁公务员生态群。招商,招商,还是招商

  张新实戴着眼镜,个子高挑,外在的儒雅并不曾掩饰他对于宿迁经济发展快些再快些的渴求。

  作为宿迁这个1996年新建的地级市的第三任市委书记,两年前,面对一个只有10岁的青春宿迁,他了解并参与了宿迁从只有一条小马路一栋九层高楼向高楼林立、工业企业一个一个落户发展的过程,所以,对于继续仇和式发展道路的选择,显得那样顺理成章。毕竟,宿迁这列火车已经奔跑起来,没有理由让他戛然而止,倒是应该添把油了。

  在张新实走马上任后的第一次全市大会上,他说:“没有变化,主调不变,主旋律不变,一呼百应,一以贯之。”

  显然,外表温和的张新实并不缺乏仇和式的火爆。

  “招商引资是干部的第一政绩。凡是完不成招商任务的单位一律不提拔干部,凡是后备干部都一律安排到大项目一线锻炼、考核。”采访中,张新实毫不掩饰对于招商引资的热衷。按照规定,除了公检法和纪委,其余任何机关都有招商指标,人大与政协亦不例外,比如城建局和宣传部是每年1000万元,卫生局是2000万元的指标,经贸委是4000万元。

  张新实的“招商书记”的称号还有些渊源。仇和当政时,张新实就是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组长,当书记后他的言论是:每个人都要“下一次海”,接受工业文明的熏陶和洗礼,脱胎换骨后再提拔他们。张新实提出“干部要为企业家服务”的理念,“每个项目都有一个帮办”。

  在宿迁,“干部要为企业家服务”的理念,通过帮办制度一览无余,甚至他们提出“白天当帮办,有活晚上干”、“客商不在帮办在,客商有事帮办上”,企业家只要管好自己围墙内的事,其它事情都有帮办负责。帮办,是一个个有自己岗位的宿迁干部。

  每年3月,对于宿迁的大小干部来说,是最紧张的招商月。书记市长带着干部分赴各地,招商忙碌却也热火朝天。每每此时,外界的非议也纷至沓来。张新实在今年招商月前夕撰文“我们不招商谁招商”,算是对种种议论的回应。

  他写道:招商引资是政绩工程吗?招商引资是会增加财政收入,但还要反哺企业,政府并没有实际收益。我们更看重的是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留下了百姓富裕的固定收入。

  张新实也谈到了招商中的艰难:四处求人拜门,有时会被拒之门外,有时会遭到冷遇,连我也被有意干晾两个多小时(客商说这是考验你们的诚信)。我们也有在路边店吃面条被城管队员撵过的经历。

  在张新实看来,宿迁这个苏北小城要尽快赶上苏南的富裕城市,必须招商。

  让张新实引以为傲的是在大力招商下的宿迁经济发展速度:2007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同比增长89.6%,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达到36.4%,比建市之初提高了7.5个百分点。2007年,全市共引进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工业大项目155个,总投资495亿元。全民创业,武装到小学生

  在宿迁,全员招商或许已经算作“旧闻”了。当下的宿迁,热火朝天地干着另外一件事:全民创业。

  全民创业,这个听起来具有煽动性的词汇,在宿迁的演绎下,确实呈现出其煽动性的一面。“我们给市民发创业手册,甚至在小学生中也会开展创业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大家的创业意识。”宿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莉说。

  宿迁位于苏北,与苏南人的精明相比,在宿迁人自己看来,贫穷落后的不仅仅是经济,也同样显现在思想上。作为江苏省经济发展的最短板,宿迁的发展代表着江苏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要脱掉经济发达省份的不发达市份的帽子,宿迁一只眼睛盯着外来资金,一只眼睛开始审视自身。

  在一份宿迁关于创业文化的介绍中这样阐释全民创业:我们在充分挖掘提炼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扬优弃劣,兼收并蓄,努力促进全社会在文化和思想层面实现“四个转变”,即由认理纳言向明理敏行、由守业守成向创新创业、由重义轻利向利义并重、由大而化之向精心精细转变,让创业文化浸入每一代宿迁人的心灵深处,成为每一个宿迁人的文化“基因”。

  仔细琢磨这四个转变,其中寓意大有文章。然而,要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又谈何容易。为此,宿迁专门开办了宿迁创业文化网,举办创业文化节,开展全民创业培训月,全民创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力图调动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与文件材料中的用词模糊和枯燥的数字统计相比,全民创业在基层引发的波澜,在网上宿迁基层大学生村官的博客中,有着生动的诠释。

  一位大学生村官写道:短短一年时间,我们中的大部分已上了自己的项目,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还有部分人已选好了项目,积极筹划动工,我们的创业热情不断地激发出来,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明天与希望并列,让我们努力前行!

  “有关创业随想”、“创业必胜”、“创业艰难……”、“创业培训心得”……大学生村官用自己的文字,写下创业路上的每一点感想。那里面,有青春激扬的脉动,也有创业路上的艰难苦楚。

  在宿迁当地政府官员看来,这样的局面正是他们希望看到的,但数字依然被用来有力地证明创业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2007年,全市新发展个体商户2.9万多户,累计达到8.77万户;新增私营企业3718家,累计达1.59万家。而宿迁全市总人口530万,市区人口只有50余万。现代政府的开放姿态

  如果仇和时代的宿迁,给人激进的跃进风格,那么,张新实时代的宿迁,便多了几分现代政府的外在包装。

  除了“招商书记”的名号,张新实最引人瞩目的还有他的实名博客。

  写博客,源于一次偶然。

  一天,张新实晨练,看到有人随地吐痰,便在网上发帖,对宿迁人行为举止的细节问题发表看法。不想,市委书记的帖子,引来异常关注,从此,张新实的博客开张了。那是2006年11月19日。直到今天,书记博客里已经有400多篇文章,访问量也达到100万以上。

  看看张新实的博客,从文风到内容,字里行间渗透着一个真实的官员性格与从政理念。“都有职权,都没责任”,思考行政中责任的灰色地带;“怎么都查不出的"差距"”,从亲历讲起,点破公务员需要突破思维定势,勇于否定墨守成规,在机关作风、工作方式,服务手段等方面积极创新创优的期待;而多次谈及的餐饮文化,则让人看到一个市委书记在细节问题上的不懈追问。

  书记示范下的开放表达空间带来了一个开放的宿迁官场生态。不仅在2006年宿迁首创全国政府官方博客———“政务之声”,倡导全市领导干部都来开博,又在2007年相继开设了“大学生村官”、“新闻发言人”、“市民”三大博客。目前,已有246名领导干部、254名大学生村官、219名市民开通了博客,总访问量达到380万人次。

  去浏览一下那些博客,更新频繁。与很多政府网站沉睡的现状相比,网上宿迁显得异常热闹。不管是领导干部博客中普通市民的直言,或者是大学生村官博客中书记市长的留言,原生态思想在自由生长。

  对于新媒体、新事务的接受,张新实从来都是引领风气之先。他走到哪里,笔记本电脑就带到哪里。向人介绍问题时,大多时候都会用ppt文件,展示一个生动形象并且简明扼要的提纲性论述。

  “我们组织干部出国,没别的,就是看,就是体验。但是书记不让你白体验,有什么心得,发现什么差距,拍下照片,回来做成ppt文件放给大家看。这是出门考察回来后必交的作业。”一位宿迁干部说。在宿迁,干部开会时介绍工作,使用多媒体是不成文的规矩。

  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网民聊天,象征着政府与百姓沟通新时代的开启。之后,张新实欣喜地发表博文———融入网络,互动共融,表达了政府搭建开放表达空间百益无一害的观点。

  如果不了解宿迁的过去,或许无法理解宿迁争议频频的发展道路选择;如果不了解宿迁是江苏这个经济发达省份的经济短板现状,或许无法理解宿迁“疯狂”式的经济发展渴求;如果不了解宿迁经济发展的同时百姓生活的变化,一切的争议与非议都可以原谅。

  宿迁在“强市”道路上的招商“疯狂”,带来了“富民”方面的实际变化: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468元和4783元,分别比建市之初增长了6522元和2970元。

  数字总是枯燥的,宿迁别样的公务员生态群里的故事依然在生动地上演,“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的话,赫然地矗立在走出仇和的宿迁沭阳县最醒目的位置。而这,也是整个宿迁在发展道路上的真实写照。在持续数月的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宿迁对于干部的潜力挖掘向精耕细作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