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確立“新公民”身份 “互聯網政治”考量中國
来源:人民論壇 更新时间:2012-04-14

6月20日上午,胡錦濤總書記來到人民網,與廣大網友零距離“親密接觸”,無疑已成為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標志性事件之一。

網絡的影響是革命性的,從社會的精英階層專用的工具,到成為大眾性的媒介,隻用了短短十幾年。當網絡已經潛移默化、無孔不入的侵入人們生活和觀念的同時,人們開始思索它對政治的衝擊。網絡改變我們的不僅僅是思想,更改變了我們的行為模式、工作作風和工作方式。

當前,如何借助網絡技術革命的契機,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設,是一個必須回答的時代課題。本期《特別策劃》通過深入解析總書記與網民在線交流這一新聞事件,深入探討了網絡時代的政治應對。

此次總書記同網友們的在線交流,不僅彰顯出我們國家新一代領導集體在信息時代對民意的尊重和歡迎姿態,更樹立了開明、自信和包容的親民形像。反映了國家新一代領導集體對於網絡時代的戰略認識,也是一種明確的政策表達。這種引導和示範,將有力推進各級黨政干部積極利用網絡資源,推動執政能力提升,加速我國民主政治進程,實現民眾與黨和政府的良性互動。

黨政領導人上網會將網民注意力吸引到正經話題上

胡總書記關於互聯網的新思維

6月20日,《胡錦濤同網友在線交流》成為各大媒體頭條新聞。顯然,胡錦濤視察人民日報社時通過人民網與廣大網友交流,表明了他對網上民意的關注,網絡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信息載體。網絡正在推動中國政治民主化的進程,改變中國政府的執政方式和理念。胡錦濤用自己的行動向各級黨政官員表示:要懂得這條溝通渠道的重要性,重視網絡民意。

胡錦濤在這種背景下來到人民網,具有重要的像征意義

這次胡錦濤上網20分鐘,強國論壇一度擠“癱”,反應了網民對高層領導人上網的高度關注,網民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均是國家大事,例如:如何纔能讓中國廣大基層公務員做到像您和溫總理這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總書記,戶籍制度什麼時候改革?老百姓對公款消費意見很大,能否把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取消?請問房價啥時候纔能降下來?這種無形的導向,力量很強大,我們平常沒有意識到。

互聯網現在已經影響到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青年一代人,它所形成的一整套規範也在某種程度上左右著世界與國家秩序。假如沒有互聯網,傳統傳媒與社會的關繫,通常是修修補補的小改變,而互聯網帶來的卻是革命性的變革。胡錦濤在這種背景下來到人民網,具有重要的像征意義,這表明我國的最高領導層已經站在世界傳播技術的制高點看待、使用互聯網技術,用於與人民的即時溝通。

關注互聯網的發展和運用,是胡錦濤的一貫思想

胡錦濤總書記早在2002年1月,他就指出:“宣傳思想戰線從新的發展階段的實際出發,深入研究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積極探索開展宣傳思想工作的新途徑、新辦法”。

2004年,胡錦濤主持下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確認了以下任務:“高度重視互聯網等新型傳媒對社會輿論的影響,加快建立法律規範、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加強互聯網宣傳隊伍建設,形成網上正面輿論的強勢。”

2007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38次集體學習時,胡錦濤指出:“必須以積極的態度、創新的精神,大力發展和傳播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

這次胡錦濤給予互聯網的解讀是:“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這個論斷是深刻的。現在面向社會表達思想和情感,已經成為每個有能力上網的人極為普通的事情。領導人上網,意味著與普通人可以直接對話,拉近了權力與人民之間的距離。網民個人的意見,也可以通過網絡,在一定條件下得到放大,形成輿論的話題。

各級黨政領導人上網會將網民的注意力吸引到黨和國家的正經話題上

網絡動員有四個特征,即動員成本的低廉、動員主體的隱蔽、動員過程的互動、動員能力的超強。基於這些網上傳播的優點,胡錦濤表揚人民網“積極引導輿論,熱情服務廣大網民,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網絡為意見和信息的交流和流動提供了一個群體環境下的場域,議題的生成和擴散基於群體互動而實現。在群體成員平等參與的條件下,有一些群體成員會積極參與討論,不斷提出引人注目的個性觀點,發起廣受關注的話題,吸引大量的成員參與討論。他們即網上的“意見領袖”。隻要各級領導能夠經常在網上與民眾溝通,他們就會比網上的一般“意見領袖”更有明星意味,這對於實現領導,不是更方便和有效嗎?這種情形,正是胡錦濤提出的“功能互補、覆蓋廣泛的輿論引導新格局。”

網絡多種傳播模式的協同,從速度和廣度上推動了議題在網絡上傳播。隻要議題能夠引起足夠多的網民關注,就可能使這個網上社區成為議題的策源地,通過每一個可能的節點在網上廣泛傳播開來。正是由於這個網絡傳播的特點,以往的社會動員模式將有很大的改觀。網絡的匿名、開放、互動,使信息能夠進行跨越時空和地域的傳播,增加了動員的效果。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胡錦濤說:“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為黨和政府聯繫群眾的重要紐帶。”“通過互聯網來了解民情、彙聚民智,也是一個重要的渠道。”

網絡作為交流平臺是開放的,網絡群體在對某一個議題進行討論的過程中,可以得到豐富的信息。但是網絡群體並不像現實生活中的小群體那樣,有一套正規的組織決策體繫,來篩選、判斷有質量的信息。豐富的信息並不一定代表這個議題的全面情況,群體偏向於尋求與已有觀點相一致立場的信息。網絡群體對該議題的解讀框架,往往決定了對已有信息的使用程度和方式。這也就是網絡意見容易走向偏激的原因之一。在政治話題沒有被引入網絡的時候,這種傾向不時造成網絡暴力和人肉搜索等走極端的現像。如果各級黨政領導人通過網絡與人民直接溝通,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將網民的注意力吸引到黨和國家的正經話題上,有利於提升網民的素質。

(陳力丹)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導)

 

總書記與網民面對面樹立新一代領導集體親民形像

總書記與網民面對面的時代內涵

體現了與時俱進、銳意進取的精神。互聯網的發展不僅對於蓬勃發展的民間社會是個考驗,對於黨政機構更是一個從來沒有面對過的考驗。面對網絡日漸成為主流媒體的現實,政府愈加重視這個新的、更先進的獲取信息渠道,更加關注網絡的民生和政治意義。現在我國大多數地方領導干部都有利用互聯網的條件,各級領導在實踐中也開始直面網民。

體現了傾聽民意的民主精神。網絡可以成為實現領導高層與最基層民眾對接的真正的民意直通車。這次與總書記的在線交流,預示著中央決策將會更加注重聽取“網意”,使網民普遍感到他們對於國家的關心得到了政府的最大的肯定。

體現了執政為民、以人為本的精神。網絡主要影響的是青少年和高學歷的“精英階層”,這兩個群體的走向都關繫到國家前途和命運。總書記與網民的在線交流,說明政府充分認識到“網民”這個群體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

開啟了網絡民主的新時代。互聯網催生了一種有別於政府與精英知識階層的第三方力量,他們關心國家發展,關心民族復興,在一繫列重大事件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網絡世界的開放性,保證了為民主機制提供開放與陽光的土壤;網絡世界的平等性,保證了所有社會成員的廣泛參與;網絡世界的低成本,為民主機制的建立提供了以最低消耗創造最大效益的基本途徑。

樹立了新一代領導集體更為自信和包容的親民形像。能否正視網絡的這些特點,正視各種不同利益群體的不同利益訴求,並坦然面對批評和意見,這是對領導者自信心和包容度的重要考驗。中國正處於當前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社會的難點熱點問題和新一代領導集體的領導能力成為了網民關注和評價的焦點,其中不乏批評和意見。總書記主動、坦然地與網民面對面交流,體現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人民群眾的充分信任和關心,也充分反映出領導者的自信和寬廣胸懷。

 (呂 品)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黨建部)

 

互聯網空間己成民眾表達意見和建議的重要場所

領導干部為何如此重視網絡?

在重視互聯網的發展和參與互聯網空間互動方面,中央領導人給我們做出了榜樣。我們的各級領導已經成為互聯網空間的積極參與者,而不僅僅是旁觀者。領導干部為何如此重視網絡?原因如下:

是由互聯網的重要性決定的

所謂互聯網空間就是由互聯網的發展和網民的參與而形成的龐大空間,也稱之為“虛擬空間。”其實“虛擬空間”並不虛,它是現實世界的“真實”反映。從社會輿情上看,互聯網空間是社情民意的集散地。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人民日報社時指出,互聯網己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我們要充分認識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社會影響力,高度重視互聯網的建設、運用和管理。胡錦濤總書記在回答網民的提問時說,自己平時會抽時間盡量上網。一是想看一看國內外新聞,二是想從網上了解網民朋友們關心些什麼問題、有些什麼看法,三是希望從網上了解網民朋友們對黨和國家工作有些什麼意見和建議。從意識形態領域上看,互聯網空間是各種思潮較量的陣地。當今社會,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科技不斷進步,信息傳遞和獲取越來越快捷,互聯網的陣地作用越來越明顯。從網民年齡構成上看,2億多的網民中50歲以下的占多數,在這個群體中“80後”的網民占很大比例。從社會功能上看,互聯網的作用具有兩重性,是一把雙刃劍。正因為如此,我們黨纔如此重視網絡文化建設和互聯網的管理。作為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執政骨干不但要重視,而且要積極參與到互聯網空間中去。

互聯網空間己經是人民群眾表達自己意見和建議的重要場所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是我們黨和政府的宗旨。而要實現這個宗旨首先要了解社情民意。前已述及,在信息化不斷發展的條件下,互聯網空間己經是人民群眾表達自己意見和建議的重要場所。各級領導進入這個“特殊場所”既可以及時地了解到網民的想法和建議,又可以與網民互動,實現面對面的交流。正如今年6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回答人民網的網民提問時說,我很關注網友們提出的一些建議、意見。我們強調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因此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需要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集中人民群眾的智慧。通過互聯網來了解民情、彙聚民智,也是一個重要的渠道。

黨的執政能力中理所當然地包括利用和主導互聯網空間的能力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提出要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這重要思想。提出這重要思想的背景就是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因此在黨的執政能力中理所當然地包括利用和主導互聯網空間的能力。因為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己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為黨和政府聯繫群眾的重要紐帶。因此在今天時代背景下,不會利用網絡的領導,不積極參與互聯網空間的領導,不能算是現代型的領導。令人高興的是,我們一些地方主要領導在重視互聯網的作用,積極參與互聯網空間方面也走在前頭。例如。早在幾年前,就有省委書記在網上回答網民提問。十七大後,有的省委書記在網上與網民一起討論新一輪的思想大解放。有的省委書記呼吁:要使上網成為領導干部繼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之後形成的“第五習慣”,等等。

互聯網空間的重要性和網絡作用的雙重性對我黨執政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當前,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進一步發展和世界上各種思潮相互激蕩的背景下,互聯網空間的重要性和網絡作用的雙重性凸顯,從而也對我們黨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這可以從今年發生在我國的一繫列突發性事件中清楚地看出來。

恩格斯深刻指出,“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我認為,在戰勝地震天災後,中華民族所獲得進步中應該包括我們對互聯網的作用有新的深刻認識。因為我們看到互聯網在這次抗震救災中及時宣傳了所湧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和模範人物,大力弘揚了抗震救災的偉大精神,從而為鼓舞廣大干部群眾堅定信心、團結一致做好抗震救災各項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然,互聯網作用也有兩重性的明顯特點。互聯網上的信息內容具有復雜性。常常可以看到,學術問題與政治問題,合理訴求與情緒發洩,真善美與假惡丑等攪在一起,這給我們的網絡管理帶來了難度。更要引起我們重視的問題是,西方一些敵對勢力利用他們在互聯網硬件和軟件上的優勢對我國進行了各方面的攻擊,這也對我們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互聯網管理帶來了嚴峻挑戰。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的,當前,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西強我弱”國際輿論格局還沒有根本改變,新聞輿論領域的鬥爭更趨激烈、更趨復雜。

因此,要實現胡錦濤總書記視察人民日報社時提出的要求:努力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沿陣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平臺、促進人們精神生活健康發展的廣闊空間。這也同樣離不開廣大領導干部尤其是各級執政骨干對互聯網空間的積極參與。

(嚴書翰)

(作者為中央黨校科社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導)

網絡效應改變中國政治生態:成廉政建設的輔助工具

網絡效應改變政治生態

從政府網站網絡功能建設的角度來看,網絡進入中國政治領域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運用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使黨和政府的機構及部門“上網”,在網絡上逐步實現黨、政府向社會的信息公開;第二階段,擴展黨和政府的網絡功能,改善管理服務,提高工作效率;第三階段,在網絡上實現黨、政府與社會之間的信息互通,逐步在網絡上賦予公民參政議政的可能和條件。網絡產生的正面效應正在改變著政治生態。

網絡推動公民參與政治

實行真正民主制度的政府是在必要的制度供給的基礎上,創造和借助各種條件實現普遍的有深度的參與。對於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國家,政府運用網絡技術致力於遠程民主的建設更具有重要而長遠的意義。網絡可以廣泛地、有效率地傳播與交流信息,集中民智,使決策真正建立在科學、民主的基礎之上。遠程民主的目標是要實現人們在家裡或在社區內就可以獲取信息、參與討論和決策過程。

我國近年來一直努力嘗試在一些發達地區開闢可供公民、人大代表進行討論和協商的電子空間。早在2000年,深圳市人大在召開人代會期間,市民就可以登錄市人大網站聽政府工作報告,直接向人代會提交電子建議,群眾將其稱之為沒有圍牆的人代會。2004年上海市開通了專門為市人大代表和在滬全國人大代表設計、建設的人大代表網。目的是能夠在一個廣闊的範圍內,加強代表與代表之間、選民與代表之間的聯繫。近年來,每年的全國“兩會”都倍受網友關注,溫家寶總理已連續三年在全國“兩會”記者招待會上深情回答網友提問,百姓對國事的關心,也深深地感動了總理和許多領導干部。今年以來,廣大中國網民在與自然災害抗爭、與國內外反華勢力展開鬥爭、主張社會正義、為政府出謀劃策等方面的突出表現,彰顯出網民對於國家事務積極而重要的政治參與。

網絡是黨政機關實行廉政建設的輔助工具

網絡時代中國共產黨需要通過包括互聯網在內的傳媒力量宣傳黨和政府的政策主張。黨要通過大量的正面輿論引導,澄清意識形態領域內的大是大非問題,回答當今世界和本國在各個領域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根據2005年修訂的《上海市領導干部報告個人重大事項的實施辦法》,將整合開發市級“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在線申報繫統”,申報的內容除了規定的事項外,各部門單位可根據實際情增加有關申報事項,例如,收受現金、支付憑證和有價證券、企業兼職、申領因私護照、子女出國留學、購買轎車等事項。網絡舉報已成為“全天候的反腐利器”,去年,中紀委監察部已經開通了網上舉報,全國各級黨的紀檢機關以及政府的監察部門都在網絡上設置了專門的舉報繫統,通過網上舉報來獲取有關的信息,以新的渠道來進一步疏通信訪舉報。

通過政府網站公開政府信息已經成為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的一種主要形式

2005年10月1日中國政府網運行以來,一直吸引著全球各地的目光,被海內外輿論界認為是中國政府管理方式的一個創新。中國政府網站不僅公布了巨量而復雜的政府機構的信息(重大決策部署、行政法規、規範性文件等),提供了所有部委和省級政府網站的鏈接,而且還把直播間設進了中南海,對國務院會議進行了全程現場直播,無數網民實時看到了國務院重要會議的進程。這有助於改變政府與公眾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對推進政府政務公開,建立陽光政府,便於公眾知情、參與和監督,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已經在2007年1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通過,並於2008年5月1日起施行。通過政府網站公開政府信息已經成為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的一種主要形式。網絡不僅為人民群眾獲取政府信息提供了便利,而且有助於提供優質的政府服務,例如,國內不少政府部門已利用政務信息繫統為公民、企業提供全天候的、無縫化管理服務;實行網絡化城市管理;實現上下級政府及其部門之間信息繫統的互聯互通;實行經濟監督等。

網絡通過對周圍環境的監測,就危害社會的征兆預先向社會和政府發出警告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變革,利益多元化發展趨勢使不同社會群體的利益訴求不斷增加。在信息社會中,人們對於社會公平的敏感度和要求也在提高。如果對社會不穩定因素的觀察和反應能力的滯後,就會造成矛盾的堆積或激化。網絡由於提供給公民廣闊的表達空間,網絡媒體可以針對公民在網上的憤怒言論,發揮疏導、溝通、潤滑功能,加強雙方的互相信任和理解。

同時,公民的網絡參與行為可以降低由於參與渠道不足而導致制度外參與行為增多的可能性。黨和政府也可以通過利用網絡平臺進一步了解社情民意,把握社會的運行狀態。記者的深度采訪和調查、網民的意願表達,都可以推進政府了解問題真相,打破信息封鎖,加快決策進程。作為社會的雷達,網絡通過對周圍環境的監測,就危害社會的征兆預先向社會和政府發出的警告,這種預警機能對於構建穩定、和諧的社會政治局面會發揮著重要作用。

網絡可以提升我國軟實力

當今世界,一些信息強國充分利用互聯網的開放性、廉價性和影響的廣泛性,跨越國界大範圍地傳播本國的文化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制度形態,同時貶低和動搖其他國家人民的信念和社會政治制度,甚至煽動人們對執政者的不滿情緒。這使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執政黨在保持本國的政治獨立、人民的政治信仰和文化的獨立性方面面臨嚴峻的挑戰。

中國將在21世紀為世界的文明發展與進步做出更為重要的貢獻,互聯網也將在新世紀的文化傳播和信息交流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網絡的控制權和自主權對於中國而言,是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資源。近年來我國的信息技術有了跨越性的發展,我國已建立起以中文為載體的信息網絡,開發、引進和使用了一批先進的網絡傳播技術(硬件和軟件),這有助於構建有中國時代特色的文化思想和信息平臺,有助於弘揚東方民族文化和中國主流文化,以建立起中國的文化高地。

 (袁 峰)

(作者為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鏈接

國外專家的網絡政治觀點

美國學者凱斯‧桑斯坦在評估網絡作為一種民主技術時,認為,“從民主的立場來看,因特網是利大於弊。在大多數方面,情況會變得更好而不是更壞。懷舊和悲觀確實是沒有意義的。但提出這一點卻是有意義的,即在考慮新的傳播技術時,我們應保持應有的民主觀念。”

美國政治傳播學教授W‧蘭斯‧班尼特認為:“如果年輕人打算回歸政治的話,那麼,新的交互式的媒體就應該提供更豐富的、有利於參與的視覺材料。當然,如果政治領袖能與年輕人交談的話,會更加有用。但是,在大多數選舉事件的宣傳中,為年輕公民提供的信息很少,要麼是因為覺得與他們打交道很難,要麼是覺得他們很少關心政治,因而他們的參與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也可能是兩者兼而有之。”

網絡形成巨大輿論場:不重視網絡民意官員將被拋棄

網絡民主正在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

關注網意,利用網絡,重視民意,是時代對於領導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互聯網在改變著傳統的輿論信息交流手段的同時,也在挑戰政府傳統的信息輿論傳播方式。過去我們習慣於居高臨下地宣傳,而不是平等地交流信息、傳播思想、交換看法。互聯網正在挑戰一些領導干部的思維方式和執政模式,也在考驗著一些領導干部的執政理念。

不重視網絡民意的干部將被拋棄

傳統媒體長期以來形成的思維模式和新聞報道方式,容易使得傳統媒體發出的信息和聲音不比網絡包羅萬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流動加快,社會結構急劇變遷,各種利益主體不斷出現,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人們的利益訴求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傳統的收集民意、反映民情的辦法很難滿足多元化社會表達的需要,需要開闢新的渠道為各種利益主體反映訴求、表達思想提供便利。互聯網的出現和發展,為人們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表達自己的利益和要求,提供了意想不到的便利。

互聯網也在生產和制造各種輿論、觀點和思想。一報獨大、一刊獨大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信息發布、意見表達的渠道日益多樣化,人們獲得信息、選擇信息的渠道增多、能力增強。這樣的新形勢對傳統的宣傳方式、輿論引導方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戰。網絡民主正在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潮流。如果領導干部不去正視這個新生事物,不去重視這樣的發展趨勢,不是干部拋棄了網絡,就是網絡拋棄了干部。

關注網意要避免形式主義

要關注網意,但不能走偏;要關注網意,但不能搞形式主義,要真正虛心地聽取網意、認真分析和對待網意;要關注網意,但不能搞運動,防止出現一陣風。

網絡民意的表達正在走向成熟和理性。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在世界範圍內迅速普及的互聯網技術以跳躍的速度,從科技界、知識界、企業和政府走向社會大眾。由於電腦和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成本降低,人們使用電腦,利用網絡已經不再是一種奢侈。因此,上網的人數以幾何級的數量增長,網民成份越來越多元化和復雜化。人們在這個虛擬的世界中表達需求,網絡正在和已經成為與現實世界相映成趣的另一種世界。

網絡已經形成一個巨大的輿論場,它在傳播著信息、表達著民意的同時,也在影響和改變著民意。在這個虛擬的世界中,網絡民意由於參與表達者眾多,在互動交流討論中,逐漸形成網絡主流民意,表達漸趨理性,其中很多輿論和意見,經過交流、踫撞、反思、修正後具有很高的水平。很多意見並不是網民們隨便的議論,很多是經過深思熟慮,非常有價值的;很多情況是真實的,是難以通過其它渠道獲得的,它是社情民意的重要體現和反映。網意應該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制定政策的參考和依據之一。各級領導干部要有清醒的意識,認識到網意是民意的重要部分,對於網意要給予應有的重視。

應當注意網絡民意隻是民意的一部分

網意隻是民意的一部分,它還處於不斷發展之中,即使它是主要的民意也還隻是民意中的一個部分。盡管我國網民數量已經達到2億人,但是,相對於13億中國人來說,畢竟還有很多人沒有上網、不會上網、沒有條件上網,他們的意見、他們的訴求,還應該有暢通的渠道加以表達和反映。而且那些不能上網的人大多數恰恰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他們的訴求更應該重視,他們的利益政府更應該關心和滿足。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網絡民意不是社會民意的全部,還有更多的民意需要收集,需要反映。

借助網絡改進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風

關注網意,更要改進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風。領導干部還應該自覺地參與網絡互動,平等地與網民交流,在聽取網民意見和建議的過程中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實行雙向交流溝通。關注網意、利用網絡,需要領導干部更改進執政方式,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收集群眾的意見,傾聽群眾的呼聲,以更加平等的方式與群眾交流,以更加開放的方式和開明的態度對待群眾的意見,眼睛向下,向著群眾,向著實際,求真務實,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想問題辦事情做決策,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特別要重視聽取弱勢群體的意見,把滿足群眾正當的利益訴求作為領導干部的工作準則。

 (龔維斌)

(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總書記與網民對話的啟示:讓網絡政治更具“中國特色”

讓網絡政治更具“中國特色”

中央政府力主深入到人民群眾之中,廣泛聽取人民群眾意見,凝聚人民群眾智慧,解決人民群眾實際問題,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基本要求和根本目的。黨的十六大以來,一些關繫民生問題的重要方針政策的制定,一些關繫百姓衣食住行的重要措施的出臺,都曾通過網絡廣泛征集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許多重要事件,往往是通過網絡在第一時間報道和反映,在網民的積極參與之下引起黨和政府的重視,並最終得到解決。黨和政府充分認識到,網絡已經成為我國民意表達的一個重要渠道和平臺,成為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成為加強學習、豐富知識的重要方法和工具。

近日,最高法即表示要求充分利用互聯網等建立民意表達機制。之前,中央及各級政府也在運用網絡搜集民意、網絡行政等方面進行過積極地實踐與探索,網絡無疑是一種更便捷、更廉價、收益更高的行政工具。

我們過去把互聯網叫做“信息高速公路”。其實,這個比喻仍然沒有過時。這條“高速公路”是西方人倡導和主建的,上面跑的大多是西方人的“車”,“車”上載的也多是西方人的貨色,“路權”和“話語權”也仍然掌握在西方人手中,但是在全球化浪潮澎湃向前的今天,沒有哪個國家、哪個民族或哪個政黨可以繞開這條“高速公路”去走曾走過的崎嶇不平的老路。唯一應該做的,是讓這條“高速公路”上有更多我們的“車”––中國的網絡,讓我們的“車”上滿載我們自己的東西––中國文化、中國理論、中國經驗和中國觀點,並經過積極的參與和努力,爭取到更多的話語權。我想,這也是我們在解讀總書記與網民朋友對話中所提出的許多重要思想時應該得到的啟示。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網民確立“新公民”身份 成中國網絡政治的代表

網絡時代不可或缺的執政策略

特約嘉賓(以發言順序為序)

張頤武 北京大學中文繫教授、博導

劉建明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導

王傳寶 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繫副教授

張新實 中共宿遷市委書記

楊冰之 電子政務專家、北京國脈互聯首席評論員

主持人 人民論壇記者 康 培

網絡輿論對中國政治文化的影響總的來說是積極的

人民論壇:您怎樣看待網絡輿論對中國政治文化的影響?

張頤武:網絡輿論對中國整個政治文化的開放性、多樣性都有積極影響,廣開言路對中國社會發展進程都有積極意義。網絡輿論和其他輿論都是輿論發布的渠道,網絡輿論的特點是:匿名性、瞬間性、感性。這些都有積極一面,它反映了人們的本真要求,真實的信息通過網絡浮現出來,在輿論監督、公共政策調整等方面都有積極因素。感性、活躍、有生命力等網絡輿論的特點在近期一些突發事件中,表現得非常明顯。

此外,也應對一些問題引起重視。我國的網民的年齡構成總體來說是年輕化的,2億多網民中70%以上是30歲以下,也就是說網絡輿論主要反映的是青年的要求,這些年輕人又有一定的文化水準,言論有其積極一面,但其言論角度和觀察思考角度有其局限性,需要對此問題有冷靜的客觀的認識。網絡輿論並不是全民的輿論。網絡代表了一類或幾類人群的意見,但不是社會所有人的意見。中國也不是所有的輿論都反應在網絡上,還有很多人不依賴網絡。網絡輿論對中國政治文化的影響總的來說是積極的,但一些更理性的言論往往是網絡言論不能承載的,應當高度重視網絡言論反應出的社會思潮、社會傾向等。

人民論壇:“網絡政治”成為一個無法回避、亟須正視的新課題。黨政干部該以怎樣的態度面對網絡?

劉建明:在網絡傳播時代,公眾使用網絡訴諸表達權,不受審查,沒有傳統媒體那種嚴格的把關,可以毫無顧忌地直接、全面、方便地把自己的想法向官員們訴說,這是公眾參政的最好形式,也是政府求之不得的執政資源。服務型的政府做好服務的標準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對政府的工作滿意不滿意。通過網絡了解人民群眾的意見,特別是反對的意見,構成執政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檢驗官員執政理念和執政能力的題中應有之事。

互聯網同一切大眾傳媒一樣,首先具有政治屬性,是展示政府形像和政治胸懷的一面鏡子。互聯網政治是更誠實的政治,是說真話、聽真話的政治,不管在網上說話或不說話、還是刪除別人的說話,都是對政治誠實和政治魄力的檢驗。

王傳寶:在強調“解放思想須解放表達權”的今天,更需要對網絡政治傳播力高度重視。

網絡媒體現在影響越來越大,不僅僅是因為其快捷性、互動性、海量信息等特有的優勢,更在於其在一定程度上,更利於“公民表達”,更有利於公民的政治參與,這些優勢使得網絡媒體不僅僅是一個傳遞信息的媒體,更是一個長於交流的平臺。網絡使政治生活更民主、平等和自由。

網絡從一面世,除了傳遞信息的強大功能之外,其具有強大的輿論監督功能令人印像尤為深刻,也讓一些政府官員很不適應。網絡對傳統的輿論引導模式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網絡為公民基於信息共享的輿論監督提供了便利,更為公民的政治參與提供了條件,這從近年來的許多個案都可以看得出來,尤其在今年的抗震救災、反擊西方媒體妖魔化中國等方面表現得更為明顯。因此,“網絡政治”成為一個無法回避、亟須正視的新課題。

適應網絡政治的新環境,纔能在政治變革的時代揚長避短,穩步前行

人民論壇:您是最早在網上實名開博客的政府官員之一,請您談談運用網絡開展工作的認識和體會。

張新實:這種工作方法的優點在於,我們可以利用網絡“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個地方的工作要想民主、公開、透明、高效,最好的方法就是運用起網絡這個現代的工具,學會與網民互動共融。比如我們的政府網站“網上宿遷”從2006年開始進行“四博”互動(處級以上干部、大學生村官、新聞發言人、市民)。現有近萬篇博文,跟帖也有數萬條,其中不乏真知灼見,也有真誠監督,我們把這當作改進工作的好幫手。

我曾經把網民集中反映我市一些問題的帖子,在常委會上、干部大會上讀給大家聽,振聾發聵。即使有些與事實不符,甚至是發發牢騷的過客,謾罵一時的發洩的帖子,我們也並沒刪除,讓時間來考驗真偽,讓網民來鋻別優劣。倒是在網絡上我們經常把所思所得所悟、干什麼、為什麼這麼干等一些問題,通過以小見大、涓涓細流的博文告訴了大家,並與大家一起討論,集思廣益、互融共通,還起到網絡動員,統一思想的作用。這種網上互動成了我們的工作方法之一,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人民論壇:專家對廣大黨政干部運用網絡有哪些建議?

劉建明:今年一繫列突發事件具有重大的警示意義:政府不把發生的重大事件告訴國人,或不對具有某些征兆的將可能發生的重大事件做出預告,會造成很大的危害和慘重的損失。政府在政治上開放,在信息上更要開放,誠實、坦率、公開地把面臨的問題告訴大眾,調動國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凝聚全體人民共同解決公共問題,是政治上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現。對公共利益問題,政府沒有必要隱瞞信息,更沒有必要壓制群眾發表意見。如果官員確實有錯誤,公開把錯誤告訴大家,群眾的批評使官員找到錯誤的原因並認真改正錯誤,群眾實現了參與權、監督權,政府官員也表現出真誠、坦蕩的政治品格,最終贏得人民的贊賞和愛戴。這是現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

網民在網上即興發表的意見不可能100%的正確,有些觀點過激是正常的,不能要求人民群眾提的意見完全準確、用詞恰當。因為許多公民對政府工作的失誤、疏忽、特別是造成重大損失的執政措施,往往帶有強烈不滿的情緒,發表意見難免尖刻、辛辣。網民的意見隻要有部分積極因素,就應認真聽取,對極端錯誤的觀點也不要壓制和堵塞。李大釗說,言論本身是沒有危險的,思想自由也是沒有危險的,恰恰壓制思想自由纔有真正的危險。壓制人民的表達,就可能讓錯誤的思想大行其道,得不到正確思想的糾正。

王傳寶: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的政治傳播功能越來越強大,而這種功能,又會激發和釋放傳統媒體的政治功能。因此,必須要求我們的政府官員轉變觀念,迅速提高媒介素養,適應網絡政治的新環境,提高應對和利用包括網絡在內的各類媒體的能力,隻有這樣,纔能在政治變革的時代揚長避短,穩步前行。

楊冰之:網絡確立了“新媒體”的身份之後,網民逐漸確立了“新公民”的身份,被納入到政府視野,成為中國網絡政治或“虛擬政治”的網絡代表,他們的意見將直接影響到政府決策和國家發展,這也是中國民主政治的重要發展方向。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有更多的官員會通過網絡平臺與公眾交流,也期望在未來一些重要的、特別是關繫到公眾利益等方面的決策中,應該積極采用這種先進的方式來實現,同時也是對那些忽視甚至排斥網絡的政府官員的警示,那些不願意或不擅長用網絡方式與公眾溝通的話,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和來自網民的挑戰。高層領導與普通網民在線溝通將是網絡時代的一種不可或缺的執政策略,同時也是實現“兩型”社會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