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要用理性思维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来源:红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搞现代化,不走工业化道路,或者说逾越工业化的过程,是不可能的。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明确提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郑重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资本”相对短缺、财力有限的贫困县,要加快发展,更需要立足现实基础,用理性思维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要深刻理解新型工业化的本质内涵
  
  以前我们经常讲要走工业化道路,现在国家又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到底是不是一个新事物?按照国家提出的新型工业化概念,就是用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它是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是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但一些贫困县在对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想认识上普遍存在着两个误区,片面地认为新型工业化就是对我们的传统工业化的全盘否定,片面地认为新型工业化就是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大企业、大效益。因此认为贫困县要推进新型工业化是难以实现的,产生悲观、消极思想。事实上,贫困县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大有可为的。关键是要加深对新型工业化涵义的理解,准确把握它的实质。要弄清楚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一方面,要从两者之间的联系上理解新型工业化的涵义。所谓有联系,就是这种新型的工业化只能在传统工业化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地改善、提高。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既是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不断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和装备传统工业的过程。我国早在1953年就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在探索中国的工业化到底怎么搞,一直探索了半个世纪,实际上几十年来我们国家所走的工业化道路是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这是由当时的国情、国力所决定的。解放初期,我国工业的产值非常低,1952年工业产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国家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在政策上采取了以农补工的措施。一是通过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大量的廉价原材料,二是通过农村为工业发展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三是通过农村为工业发展提供大量的工业用地。因此可以说我国五十多年来工业发展的过程基本上是农业为工业作贡献的一个过程,是一个以牺牲农业的发展来支持工业发展的过程。现在我们的工业发展了,城镇发展了,在这样的基础上国家提出了工业要反哺农业,城市要反哺农村,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以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要以传统工业的发展为前提,为基础。贫困县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生产力发展又很不平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传统产业仍然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我们既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又绝不能忽视和发展传统产业,要在促进传统产业的提升和发展中,开辟自身发展的广阔空间。
  
  另一方面,要从两者之间的区别上理解新型工业化的涵义。所谓有区别,就是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标准和要求与以前计划经济时代不一样。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走的是一条“片面工业化”的道路:片面强调积累,忽视消费;片面追求重视工业发展,导致工业结构“重重、轻轻”的畸形化;片面强调工业增长,与城市化进程相脱节。而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其特定含义。与传统工业发展道路相比,新型工业化道路除了解决“片面工业化”的问题外,它的“新”集中体现在工业化过程中生产要素组合的变化:强调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强调在工业化过程中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强调降低资源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贫困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资源、环境、政策等约束强,资金、技术、人才等瓶颈多。因此,贫困县新型工业化必须把握三点。首先要有有市场的企业。企业有市场,产品卖得出去,企业就有生命力。第二是低能耗。企业对能源、对资源的消耗能达到最低限度。第三是低污染。就是产品生产过程中“三废”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很少,对环境的污染很轻。贫困县只要把握好这三点,就是新型工业化,在贫困地区就叫做新型工业化。只有这样,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才会认为它并不是高不可攀,才不会消极无为。
  
  二、要准确把握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也有它的一般规律。贫困县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就要掌握这种规律,遵从这种客观规律,不能脱离这种规律。如果违背这种规律,往往则欲速则不达。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这种规律,从贫困县的角度来看,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有一个由小以大,由低级到高级,由粗放到集约的过程。也就是说,贫困县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壮大支柱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它有一个过程。大企业、大公司,它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能建立起来的。企业本身也有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既有一个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也有一个技术力量不断积累的过程,还有一个企业员工素质不断积累的过程。如果超越了这个过程,企业就是想大也大不了,想高级也高级不了。
  
  第二,现阶段必须走以优势资源加工为主导的工业发展道路。作为贫困县推进新型工业化,还是要以优势资源为主导。如果脱离了本地的优势资源,发展“两头在外”的企业,在区位、信息、资金、人才等各方面要素都比较落后的贫困县来说是难以实现的。交通条件、区位条件没有形成“洼地”效应,很难实现既把原材料运过来,生产出产品以后再输出去。作为企业的基本成本核算,企业老板不会这样做。客商投资办厂,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办厂的根本目的就是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进行加工,如果不是这样,那只能说是办福利企业。贫困县只有突出地域特色和比较优势,选准产业,搞好精深加工,形成产业群,才能打造县级工业体系中的优势产业。
  
  第三,发展企业只能以民营化为主体,以招商引资为主要出路。近年来随着国企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县级工业基本没有国有、集体企业。而民营经济却以其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和投资主体,适应了市场需求,进入了国有、集体经济无法进入的领域,成为扩大经济总量的加速器,优化经济结构的调节器,在当前解决就业问题上越来越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贫困县要深刻认识到,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以民营为主。如果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没有支持的对象,发展经济就没有发展的主体。县域经济如果没有民营经济作支撑,工业这一块就等于可以放弃。所以说,贫困县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营造发展民营企业的浓厚氛围,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引导和扶持,切实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给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同时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新型工业化企业的主要出路。新型工业化是一个开放发展的过程。贫困县从自己财政拿钱搞建设、建企业,那是小规模的、杂乱式的发展。要发展规模大、档次高、有市场的企业,还是要靠招商引资。因为从近年来金融对地方的支持来看,力度不是很大。而通过招商引进一家大型企业,少者投资几千万,多者甚至上亿。在贫困县,一家银行一年新增贷款大约在一千万左右,还不如一家招商引资企业老板的投资。因此,贫困县推进新型工业化不要关起门搞,要不断吸收先进技术、手段和外部资金。必须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促进工业提升品质,扩大规模,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当然,在招商引资的时候要提高门槛,追求质量,对重污染项目、高能耗项目、产能相对过剩项目、投资强度达不到要求的项目、技术含量未达标的项目坚决不准进入。
  
  第四,沿海产业结构的转移只是为贫困县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可能,提供了机遇。这种可能,这种机遇能不能成为现实,关键就在于贫困县自身的努力。沿海产业结构转移就好比“孔雀东南飞”,它只是为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一种可能和机遇。梧桐树栽得好,凤凰才会落。落在哪个地方,它首先要看哪个地方气候条件更好,更加适宜它的生长。如果你的环境不能适应它的生长,这种可能性就很小,这种机遇就不会落到你的头上来。所以要承接沿海产业结构转移,关键是这个地方能不能够营造一个让企业安心立业的发展环境,能不能打造资金、技术、人才与科技成果流入聚集的洼地。
  
  第五,要以工业园为载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工业园在承载产业聚集和工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使之成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载体,是当前很多县市的一种明智和现实的选择。实践证明,凡是工业发展得比较好的地方,也是园区建设抓得比较好的地方。贫困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还是要靠园区这样一个平台作为载体,这样招商引资,企业发展,才有集聚效益,才有吸引力。就是沿海转移的这些企业,它看到你有园区这样一个有效载体,他才可能落户到你这里来。在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发展工业,只要看到哪里有块地,安得下,就建一个企业,建好企业以后各方面的要素却没有集中起来,所以企业发展总是成不了规模,产业很难形成集群。
  
  三、要明确突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重点
  
  贫困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立足现实基础,突出重点,找准路径,必须进一步开拓思路,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思路更清、路子更广、步子更大。
  
  第一个重点是抓好工业园建设。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是生产要素的主要集聚地。贫困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把依托园区作为重要路径。要高度重视园区规划,把园区的规划与国家的政策包括土地、环保、产业政策等紧密结合起来,与城镇建设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产业培育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要立足本地的产业基础,合理选择园区产业定位,形成适应区位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最有效利用区域产业发展资源的特色园区。要通过基础投入带动园区发展。适度超前的搞好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在落实园区的建设资金上,一方面可以把现有的财政资金包括城建资金和开行贷款资金整合起来,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土地抵押、财政担保并付息的办法向银行贷款。还可以用市场开发的办法,引进投资者和社会资金搞建设。要坚持项目兴园,通过项目引进推进园区发展。在引进项目时,要注重项目的投资总量、科技含量、纳税数量和就业容量。要紧紧盯住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盯住行业内大型企业的扩张发展,盯住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高位嫁接。
  
  第二个重点是抓好现有骨干企业。骨干企业拥有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具有支撑力大、影响面广的特点。贫困县要把扶持壮大骨干工业企业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对符合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在同行中优势明显、代表性强,成长性好、市场空间大,以及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和吸收劳动就业能力强的骨干工业企业要给予重点支持。在企业积极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提下,财政要投入专项资金,用于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企业,形成工业经济的支柱。
  
  第三个重点是抓好产业集群建设。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扶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走集群发展之路是贫困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要按照“壮大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集群”的工作思路,巩固和扩大现有产业集聚,努力构建起以本地优势产品、特色产品为龙头,以专业化分工为纽带的产业集群。对传统的弱势产业也不能边缘化,要鼓励支持企业靠大靠强,利用和改进现有生产工艺和设备,依托大企业生产产业链下端产品,形成一定的集群规模。
  
  第四个重点是抓好节能减排。贫困县要把节能降耗、治污减排作为战略性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来抓。对高能耗企业要积极整改,陈旧落后的高耗能设备要下决心淘汰。要吸取过往工业发展“先污染再治理”的教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要鼓励企业科技创新,采用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开发新产品,降低生产成本,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经济效率。
  
  第五个重点是抓好品牌建设。企业只有以品牌才能求发展,只有以品牌才能占领市场。品牌建设需要累积。现在已经有品牌的企业,主要是做大的问题,怎么样把企业规模做大,把市场的份额做大。还没有品牌的企业,就要一如既往的争取产品能够创建品牌。在品牌建设上,企业要注重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注重产品形象的营销策划,注重市场的需求变化,不断用质优价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公众形象俱佳的新产品、优质产品打开市场、占领市场、巩固市场。

         (作者系邵阳新宁县人民政府县长)


 
[作者:李小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