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智能已成信息化新热点
来源: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由于我国软件产业起步晚、投资小、经验少,与国外软件相比,带来了功能件有待完善、行业参数需要积累等问题。   曾经有人这么说过,国内软件厂商谈到技术,国外厂商都笑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由于我国软件产业起步晚、投资小、经验少,与国外软件相比,带来了功能件有待完善、行业参数需要积累等问题。但是随着这两年的高速发展和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高度支持,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差距正在快速缩短,国产软件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功能实现上,都在飞跃式发展。

  2003年年底,作为中国IT领域的盛会,计算机世界年度产品评选活动拉开序幕,国内软件产品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优势地位。而在管理软件中一项,博科财务智能仓以总分第一的排名而当选。据计算机世界报消息:财务智能仓功能强大、可操作性强,产品集成性和可扩充性好,应用范围广泛,在OLAP、数据挖掘、数据仓库等技术上均已达到先进水平。而2003年度中国计算机报编辑选择奖,同样原因也给了财务智能仓。从而表明了国内智能软件在性能方面已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翻看任何一家国外BI公司的客户名单,我们都会发现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即金融、电信业均拥有大批客户外。其道理很简单:能真正用得起国外软件的,恐怕只有银行、电信等少数“大款”。动辄上百万的软件平台,这才是刚开始,外加千万级的商业模型,还有巨额的维护费用,恐怕没有几家中小企业可以轻易承受。价格偏高成为国外厂商和应用他们技术的企业共同的“麻烦”。

  国产软件最大的优势在于性价比,象博科财务智能仓,性能接近国外产品,而价格不到他们的1/10,如此高的性价比,对于中小企业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具有非常高的吸引力。上海市城建资金、上海市公安局、金茂大夏、帝高羊绒、双菱空调等就采用了财务智能仓,作为其智能化管理的工具。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运作方式毕竟和国外有很大的区别,很多国外BI产品、商业模型等并不能直接应用,本地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客户经验。而一个信息化项目往往对企业是生死存亡的大事,有多少企业愿意做实验品呢?国内BI在本地化方面占据了相当的优势。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只有适应客户需求和让产品更加充实,才能立足于水急流湍的BI市场。

  随着2003年商业智能技术的兴起,市场给出了强烈的反响。由于商业智能(BI)技术,可以整合历史信息数据,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对数据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处理,为决策者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提高决策效率和水平,目前在国外已经得到很好的应用。而反观国内市场,是否能与行业应用紧密结合,将会是影响商业智能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商业智能在财务系统方面的应用已经比较深入,而与物流供应链、ERP等方面的结合也正得到迅猛的发展。

  需求不断扩大、厂商重点投入、用户理解加深等等,BI市场在不断“躁动”。由此可见,商业智能已逐渐成为市场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