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区红花街道平安创建写真
来源:江苏法制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宏 宗

近年来,南京市秦淮区红花街道紧紧围绕创“平安秦淮”和“平安红花”工作目标,以实施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契机,以深入开展平安建设为载体,以开放创新为总抓手,紧紧围绕服务“两个率先”、建设“平安红花”、“法治红花”主题,锁定创建“最安全街道”、“法治合格街道”目标,圆满完成了各项创建任务,为辖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2007年街道荣获“平安南京建设先进集体”、“法治建设先进街镇”及“法治秦淮建设先进集体”等称号。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
街道把“综合治理”和“平安街道”创建放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大局中,从资金保障、责任落实等方面为平安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持,保证了工作的高效开展。
加强组织领导。把法治创建纳入总体发展目标,完善依法治理机构,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效的顺利开展。建立党工委领导,各部门、相关单位相互协调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将平安创建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单位和具体负责人,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细化工作任务,有效落实法治建设工作的各项措施,完善奖惩机制,健全工作台账,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明确目标任务。2008年4月3日,街道组织召开了平安、法治创建大会,对创建“法治建设合格街道”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并按照“坚持依法执政,规范依法行政,严格依法管理,加强学法守法,落实组织保障”总的目标任务要求,统一分解到街道各机关科(室)、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和直属企业,与他们分别签订了创建目标责任书,创建工作的每一项任务都得到了具体落实。
严格检查考评。把综治和平安创建工作纳入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占总分10%的比例参与街道精神文明建设考核。街道依法治街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对村、社区和直属单位创建工作的检查指导,全面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问题,分类建立和完善创建活动考评体系,总结好的经验。
加强依法管理,构筑防控体系
整合警力资源,构筑全方位的控制体系。街道配合辖区派出所,组织村、社区联防队实行时段衔接、工作错时、交叉接应、昼夜互补的方法,把警力集中投放到重点时段、重点地段和要害部位,大大提高了对路面的控制能力。全面加强社区警务,建立健全了15个警务室,起到了组织、检查、指导社区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的作用。
调动社会力量,构筑多层次的防范体系。目前,街道共有群防群治治安巡逻队员383人,巡逻队员主要在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复杂场所,实行定时间、定人员、定任务、定地段、包安全的“四定一包”巡逻责任制和二十四小时倒班滚动巡逻机制,基本上做到了复杂地段有人巡,重点部位有人查,实现防控空间和时间上的网络化。
实行梯次推进,构筑全覆盖的防控体系。街道按照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原则,在重要地段和重要场所安装监控设施,建立起了科技化的监控体系。在辖区主要路口和重要部位安装了全方位的交通摄像监控系统。部分社区、村也按要求逐步安装了摄像监控系统。有效形成人防、技防优势互补,自防、联防有机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络,使辖区可防性案件得到有效控制。
突出机制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建立健全经常性的督查和排查机制。为了保证平安街道创建工作的长期、高效开展,街道综治办采取明查、突查、暗访、入户了解等办法,对全街各社区、村的创建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做好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力求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对重点上访人员进行长效管理,成立专项工作组,对重点上访人员,一方面关心他们的生活,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关注他们的动向,积极掌握他们的动态思想,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进一步健全完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预案,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力争做到“出击得快、处置得好、影响面小”,全力维护街道的和谐稳定。
建立健全经常性的超前预防机制。街道积极探索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新思路、新办法,在解决上访方面,主动出击,实现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由被动到主动,由调处为主到防范为主的转变,取得了明显效果。
建立健全经常性的重点防范机制。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和吸毒人员是防范工作的重点人群。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在工作中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刑释解教人员树立重新做人的信心,防止他们走回头路,减少重新犯罪现象;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充分发挥街道“诚爱”基地的作用,强化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切实加强学校内部及周边地区治安整治,确保学校周边有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加强对吸毒人员的管控。成立禁毒社工工作站,建立吸毒人员基本档案,与吸毒人员签订“禁吸戒毒责任书”,定期对吸毒人员进行尿样检测,与吸毒人员亲属一起做好吸毒人员强制戒毒后的巩固工作,力争把复吸率降至最低;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依照“以房管人”的思路,加强对出租房屋、暂住人口档案的管理,使外来暂住人员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的轨道,从而有效的控制不稳定因素,防患于未然,降低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率。
建立健全经常性的严打整治机制。打击是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也是促进治安防范的重要举措。街道把打击刑事犯罪与加强治安防范结合起来,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一是形成了治安形势分析制度。党工委每季度都召开一次分析评估治安形势会,社区(村)每一个月都召开一次治安通报会。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行动,通过强有力的持续打击,刑事案件上升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三是抓好重点部位的整治工作,制定了整治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整治工作取得了很好效果。
深入广泛普法,浓厚法治氛围
深化干部学法,提高法律服务水平。街道分别制定了领导班子、街道干部、社区居委会人员年度学习计划,按照计划着重学习了与街道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街道还邀请区党校校长王精仁作“十七大精神”专题报告,邀请区劳动保障局有关领导,对辖区企业法人作“劳动合同法”培训。
落实全面普法,增强群众法律意识。一方面,加大基层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在社区、村成立了法制学校,建立了法制宣传栏,利用专家授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基层普法骨干队伍进行培训,夯实了普法活动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法律人送法进学校”、“法律援助进社区”等活动,按照“四个一”要求,组织执法人员送法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把法律送进千家万户,把普法工作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使之经常化、通俗化,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用法守法的自觉性。在户外干道设立固定公益宣传设施,提高法治创建的知晓率。
拓宽民主渠道,规范依法行政
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关,街道承担着大量的行政管理事务,为了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维护好群众利益,确保各项社会经济事业健康发展,街道着重在规范权力运行和依法履行职责上下功夫,全面提高了街道的依法行政水平。
拓宽民主渠道。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制定了书记办公会、主任办公会和重大事项票决制等一系列完整的议事规则和制度,提高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干部任用的透明度。对街道部门正副职干部的任用一律采取竞争上岗的形式,通过报名、演讲、评分、考察、公示等程序进行公推公选,坚持择优选拔的原则,决不选用那些群众不放心、有异议干部。进一步强化基层民主自治。从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入手,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统一规范了全街道村、社区平安、法治创建工作台账,协助社区创新模式,提高民主自治水平,街道在社区广泛推进“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并就“依托‘四位一体’管理模式,促进基层法治创建”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拓宽民主渠道,保障民主权利,一方面,对基层事务的决策和处理完全由基层自治组织负责,街道工委和办事处只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确保群众对基层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和参与权,广泛听取居民群众、社区党员、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充分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目前,街道分别被南京市和秦淮区评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村)、单位”的,共有12家,其中一家已通过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的授牌,一家正在申报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严格依法执政。一是建立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市区的指示要求,建好电子政务网络,做好技术服务,始终保持系统高效、安全、经济地运行,从而确保了党务政务严格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运行,提高了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完善依法民主决策机制,坚持重大决策的社会公示和法律论证制度,充分尊重群众的民主决策权,提高了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推行执法责任追究机制,建设规范化司法所、民政办、城管科等基层执法单位,与各执法单位分别签订“依法行政责任书”,定期评议各执法单位的执法情况,及时纠正不公正执法,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二是切实贯彻政务公开制度,真正把对政务的知情权、监督权交给群众,在内容上实现全方位公开,凡是群众关心的、有疑虑的、想知道的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一一公开,并做好解释,让群众明白,让群众放心;在方式上实现多渠道公开,坚持以公开栏为主,结合发放公开信、召开征求意见会等形式公开。严格执行财政税收制度,坚持费税依法征收和重大经费去向跟踪问效、责任追究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乱发补贴现象。全面落实公正执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