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推进政府信息化,构建电子政府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各个国家都纷纷加快了将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政府管理的步伐。随着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推进,以政府为单一主体的行政管理模式正在被打破,以政府、公众、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管理模式逐步形成。各级政府越来越多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公共管理,流行了若干年的“电子政务”概念开始被全新的“电子公务”概念所取代。
作为实现政府管理最有效的技术手段,电子政务已经走过了初级发展阶段。一种以公共管理为背景、以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为核心内容、以信息集成为载体的信息化领域––电子公务已经出现。电子公务是指将现代电子技术应用于公共管理,构建起以政府、公众、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良性互动、和谐高效的公共管理的治理模式。从广义上来讲,电子公务就是依托信息技术,围绕公共产品的提供,充分考虑政府、企业、公众三个角色,展开的全要素公共事务管理。
目前,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些问题。电子政务的主角是政府,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的关系等都是以政府为轴心;内容局限于行政事务,没有涉及社会公共事务;投资主体主要也是政府,政府巨额的投资与利用率不成比例,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随着电子技术不断渗透到政府管理领域,而政府管理又进一步发展为公共管理,单一的电子政务时代已经终结,而纯粹以政府为主导的电子政务也在走向消亡,取而代之的就是以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电子集成技术为先导的电子公务时代。电子公务所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更加丰富。首先应该包括以政府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的内容,还应该包括以非营利组织为中心、以普通市民为中心、以营利组织为中心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参与公共事务的活动。企业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公共企业的产品定价问题都属于电子公务的范围,这是电子政务时代所不具有的。
电子公务建设的核心在于平台建设,包括一个中心、四个平台:一个中心即呼叫中心,提供多种便捷的接入手段,接收公众反映的事件信息。四个平台包括监测平台,即利用各类数字监测、视频监控设备,掌握事件地点的动态数据;服务监管平台,即提供公共关系管理、事件管理以及企业服务监管等支持;业务处理平台,即提供与政务对应的市政、供热、环卫、广告等的业务支持;指挥平台,具体办法就是通过大屏、视频会议、值班系统、决策支持等系统,为辅助领导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提供支持。基于这些平台,政府能够为市民提供各类个性化的服务(信息查询、问题跟踪、上门服务等),比如能够“送温暖”到户,或者方便企业上门服务;也能通过提供各种的参与途径,方便市民参与公共管理、服务评价,有利于营造和谐社会。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的电子公务系统还在逐步建立之中,首先应该整合各类城市管理热线到“12319”,实现公共服务一号通。
其次,应该通过建立呼叫中心,整合各类城市管理热线,统一呼叫,使得老百姓通过各种手段(固定电话、手机、E-mail、传真等)均能方便接入,有利于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和能力,提高公众对政府服务满意度。
再次,应该积极推进行业管理网格化试点。这方面现在已经有了非常好的案例,下一步应该在区域网格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行业管理网格化的试点工作,通过应用新的技术,将各行业要素加入单元网格,提高行业单位、政府间的联动、协同效率,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最后,要充分利用移动通信技术,推动移动政务的发展,并与移动、网通等运营商紧密合作,鼓励公众采用移动通信手段与政府互动,逐步形成市民广泛参与城市管理的局面。
与电子政务、电子党务、电子金融等相比较,电子公务在参与的主体、工作目标和流程、服务的对像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推行电子公务,对于提高政府办公透明度与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电子公务已经超越了传统电子政务所遇到的种种障碍,催生了以依托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向社会公众提供创新服务为核心目标的现代公共服务业,将开启一个“数字民生、人人信息”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