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昆明市规划编制与信息中心承担的“昆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规划研究”项目通过专家评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成果就包括了昆明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方向。未来,通过数据共享及更新,真实的现状昆明将装进电脑。市民想了解昆明有几条交通道路或者城市绿化现状,建筑物的周边状况,甚至距你最近的公共绿地、商场、停车场,不必再一条一条、一个一个数过去,只要通过昆明市地理信息系统,就可以一目了然。
催生“数字昆明”
地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城市的“基石”,它是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在城市政府、企业的管理与决策及市民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它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进而实现城市信息资源按照地理空间位置的整合、共享和充分利用。
目前,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中80%以上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规划、数字国土、数字公安、数字城管、智能交通等数字化生活环境,都离不开数字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撑。
然而,昆明市目前的规划信息现状是,由于目前缺乏规划信息化的总体发展规划,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成果没有得到统筹安排,彼此不能共享信息,各政府部门之间由于条块分割,形成了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出现了“信息孤岛”现象。其结果就是各个系统各自为政,系统建设和数据采集重复投入,造成了工作的低效和政府资源的浪费。
为加速现代新昆明建设步伐,2008年初,市委、市政府对昆明市规划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求市规划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协助,结合昆明市地理信息应用现状,建立昆明市地理信息系统,实施地理信息全覆盖,建立动态更新维护机制,实现对滇池流域的全覆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主板效应”实现共享
为了降低昆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和较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昆明市规划编制与信息中心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以昆明市规划信息化为突破口,开展“昆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规划研究”,以实现昆明市规划体系的全面信息化,推动昆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全面展开。
通过对昆明市规划信息化现状调研、需求分析,昆明市规划编制与信息中心引进了采用国际先进的企业总体架构和面向服务架构的理念与方法,研究确定昆明市规划信息化的总体框架,提出构建规划信息化体系,建设规划信息化基础框架,制定一个标准体系,建设一个框架,维护一套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功能共享,减少开发工作量,节约政府投资,实现规划工作全过程信息化的思路和方法。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2008年6月15日“昆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规划研究”项目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宁津生先生为评审委员会主任的专家组的评审。项目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评审,并评定该项目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按照规划信息化发展规划,昆明将建立全新的地理信息系统,该平台将为其他专业信息的空间定位、集成交换和互联互通提供了标准的接口,各部门均可在政务专网上实时共享这些信息,还可以直接调用平台资源,快速地搭建起本行业的专题应用系统。这个平台犹如计算机的主板,各部门只需根据自己的需要将一些配件连接到主板上就可以使用了,而不需要重新设计制作一块主板,从而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各类信息的互联互通,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利用,融入数字昆明,驶上信息高速路。
滇池流域实现全覆盖
为使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发挥整体效益,昆明市规划局自今年初以来将建立权威、公共的地理信息平台作为核心任务。通过重点攻关,在办公自动化、服务信息化的基础上,将卫星遥感、三维虚拟等多项高新技术应用于规划领域,为管理者提供了直观、准确、全角度的分析、比较手段,改变了以往凭主观经验、看效果图、拍脑袋审批的局限,提高了规划决策的科学性。
市规划局已购买了分辨率高达0.61米的滇池流域重点区域卫星影像,利用卫星影像可以一目了然、快速准确地实现项目的选址和审批,这批数据已用于昆明主城55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中村”等工作中。
同时,对城市规划区与滇池流域范围内的1:1万地形图进行了矢量化,并且在这个数据基础进行了1:1万数字高程模型的制作。并利用利用三维技术进行虚拟设计,凸现昆明盆地的地形地貌,从该系统中就能看到滇池流域哪些地方位置高、水流方向如何、适不适合建设等。通过对虚拟城市中的任何景观、建筑物进行移动、多角度比较,确定最优方案,提高了城市的总体品位及产业布局合理性。
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规划部门将按照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建设规划信息化基础框架。同时,利用遥感分类技术(进行遥感影像数据的专题分类与提取,对昆明主城现状调查,建立现状数据资源库,对滇池流域进行全覆盖。为更好地掌握城市现状情况,做出科学的规划编制成果,更好地用以指导城市规划审批与管理,用更精确的数据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