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欢
目前中国灾备系统建设正在有序展开,为企业提供了巨大商机,但相关企业享用这一政府采购盛宴还需克服诸多困难。
随着“5.12”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面展开,灾害备份(以下简称“灾备”)系统建设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记者发现,目前中国灾备系统建设正在有序展开,为企业提供了巨大商机,但相关企业享用这一政府采购盛宴还需克服诸多困难。
政采灾备源自电子政务发展
7月6日,“中国灾备管理战略国际研讨会”在京隆重召开,一场就中国灾备管理战略选择和体制建构的讨论由此展开。随着国家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政府各职能部门普遍采取了建立数据备份系统,甚至备用数据处理系统和备用网络系统的方法实现对关键信息数据的备份和保护,保证出现突发状况后政府数据的安全和各项工作的连续性。对此,国家有关部门也明确提出灾备系统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财政、税务、海关等几乎所有部门都已经通过政府采购展开了灾备系统建设。合肥市政府采购中心张明治说:“目前各个部门都已经展开了灾备系统的建设,但是灾备系统并不是由地方政府统一建设的,而是由各个部门单独建设自己的灾备系统。这其中不仅因为各部门对于系统平台和性能需求存在差异,也是由目前政府采购的工作方式决定的,但是也不排除未来由政府对各部门灾备系统进行统一采购建立灾备中心的可能。”
灾备发展有望全面提速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令各地政府部门明显感受到了灾备系统对于政务连续性的重要性,也明显提高了对于应急和灾备系统建设的重视程度。尽管灾备系统建设刻不容缓,但是四川地震对灾备建设的影响却也难以在短期显现出来。
张明治介绍:“政府采购活动首先要有预算的支持,地震的突发状况难以改变其他地区政府采购预算,同时政府采购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这就决定了大地震对灾备系统政府采购活动是一个长期影响。”
对于灾备系统的规模,有关专家表示: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灾难备份和灾难应急系统建设已被加强。2007年中国灾备市场规模在50亿元-60亿元,预计中国2008年灾备市场规模将会接近110亿元。而在灾备系统市场上硬件、软件和服务三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则正在从硬件和软件向服务偏移,但短期内硬件市场份额的霸主地位还难以动摇。
灾备盛宴门槛高
记者采访了安徽、湖北等多家采购中心负责人发现,目前我国政府灾备系统建设存在一定的地区性特点,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灾备系统建设发展较为迅速,内陆地区和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则发展较为迟缓。但是可以预见,随着中国政府电子政务灾备建设的全面展开,灾备系统必将成为今后政府采购的重要项目。
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是享用这道大餐却绝非易事。天津市采购中心张东伟坦言:“鉴于政府信息的重要性,对于灾备系统的性能要求非常重要,甚至超过了价格因素。所以灾备系统需要供应商具有高品质的产品和优秀的服务队伍作为基础保障。另外,灾备行业的企业还必须取得国家各相关部门授予的资质。”可见,对于软硬件的严格要求无疑成为了拒绝中小企业进入灾备行业的高门槛。
尽管自建灾备中心的成本巨大,但是由于政府数据的敏感性和数据安全的考虑,政府灾备系统外包业务还难以有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