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了加快新農村建設,其中最艱巨、最困難的任務是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農村由於地理位置偏僻,產業結構單一,造成了農村經濟的相對落後,發展也比較緩慢。而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在於農村的信息滯
後、信息不暢。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的崛起,成為經濟發展最強勁的動力,而農村的信息化起步遲、發展慢,對於農村經濟的發展形成了巨大的制約。加快農村信息服務體繫的構建和理論體繫的研究成為農村發展的當務之急。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以及結合傳統媒體的優勢來加快農村信息化的建設,構建服務“三農”和支撐“三農”的農村信息服務體繫是目前實現農村信息化的重點。
國內農村信息化建設現狀
我國引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紀80年代,落後歐美發達國家20年左右。早期的農村信息技術應用是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計算機技術在農村產業中的興起以及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建立的一批農林數據庫。而農村真正的信息化建設起步更晚,直到1996年,在第一次全國農村經濟信息工作會議纔明確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方向。21世紀初,國家開始加大對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投入,並出臺了相關政策來扶持農村信息化建設。今年以來,我國農村信息化建設取得了巨大進展,村通工程的建設、農業信息平臺構建等一繫列有重大實用意義的成果的出現,展示了我國農村信息化發展的良好前景。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農村信息化發展有了巨大的進步,在許多領域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對於農村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目前,我國涉農數據庫初具規模,已建成大型涉農數據庫100多個,約占世界農業信息數據庫總數的10%,比較有代表性的數據庫有《中國農林文獻數據庫》、《中國農業文摘數據庫》、《中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數據庫》、《農牧漁業科技成果數據庫》等。目前,我國農業信息數據庫建設正朝著多元化、多媒體化、智能化、聯合化和網絡化的方向發展。
在農村村通工程的建設方面,原信息產業部與六大電信企業聯合推進農村地區電話接入工程。截至2007年12月底,六大電信運營商共為3759個無電話行政村開通了電話,全國行政村通電話比例達到了99.5%。此外,工程還為新疆、內蒙古、黑龍江、海南等地的生產建設兵團、林場農場、油田等的2536個基層生產單位新開通了電話。至此,全國已有29個省區市實現了所有行政村通電話。目前,村村通電話工程逐步向自然村延伸,實現偏遠農村地區的電話接入建設,重點解決落後地區的村村通電話難題。另外,在地方政府與電信公司聯合推進之下,通過積極開展村村通寬帶工程,農村寬帶覆蓋率也得到大幅度提升。以山東省為例,該省率先完成行政村“村村通寬帶”,寬帶網絡已覆蓋山東省8萬多個行政村,農村寬帶用戶達到16.8萬戶。
農村信息化建設發展迅速
目前,農村互聯網普及率越來越高。2007年7月1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在北京發布《第2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CNNIC報告顯示,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在1.62億網民中,城鎮網民占到近八成(76.9%)。城鎮居民的互聯網普及率遠遠高於農村,已達到21.6%,而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還隻是5.1%。盡管目前城鄉結構差異還比較大,但差距已經在逐步縮小:與2006年12月相比,城鎮居民互聯網普及率比半年前的20.2%上升了1.4個百分點,而同期農村居民互聯網普及率已比2006年底的3.1%上升了兩個百分點。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快速增長的農村網民已經構成了目前新增網民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農村網民規模年增長率超過100%,達到127.7%,農村網民數量達到5262萬人,去年7300萬新增網民中的四成來自農村。
在農業相關網站建設方面,雖然我國農業信息網站建設起步較晚,但是發展速度很快。據農業部信息中心統計,我國農業網站已從1998年不足200個發展到2000年底的2200多個。國內農業網站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主要沿海省份,西部地區農業網站數量較少,山東、北京、浙江、江蘇、廣東為前五位,其總和占全國總數的50.38%。各級農業部門均建立了相關的農業信息網站,對本地區農業發展進行宏觀指導,提供農業技術、市場信息、相關農業政策法規。農業科研和機遇部門建立農業信息網站,提供農業科技相關信息。涉農企業建立信息網站,圍繞企業經營範圍,宣傳和推銷自身產品技術和服務。
與此同時,農業信息技術研發成果十分顯著。近10年來,在一繫列國家、部門和地方科技計劃的支持下,通過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斷努力,在農業信息技術領域逐步積累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形成了從事農村信息化研究,推廣應用的專業人纔隊伍。國家863計劃實施的“智能化農業信息技術應用示範工程”,在全國建立了20個示範區;國家科技攻關計劃“農業專家決策繫統與信息技術繫統研究”項目的實施,形成了一批農村信息化平臺技術和產品,研究開發了12個服務於農村經濟發展的信息資源數據庫。在國家973項目中,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持了國家973項目“地球表面時空多變要素的定量遙感理論及應用”課題。
農村信息化建設面臨三大難題
20多年來,我國農村信息技術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農業信息技術已應用到農業生產、管理、銷售、研發等各個領域。由於我國農村信息化起步晚,農村經濟較為落後,我國的農村信息化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和困難。
農村農業市場化程度不高
首先,農村農業信息化機制不健全,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農民和政府對於農業生產經營的定位在相互轉換,農民由被動接受指令轉向主動決策,政府由決策轉向服務。目前這種轉換還不到位。農民的生產決策對政府依賴性很強,或者跟風隨大流,缺乏主動對信息的了解和接觸,在決策上有一定的盲目性。由於信息不暢,農產品的滯銷現像比比皆是,極大地打擊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其次,農村農業信息化投入主體不明晰。這種機制的不健全給農村信息化建設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同時農村信息化的投資主體絕大部分都是政府部門,農民對於信息化投資熱情不高。另外,從目前來看,農民信息資源消費能力仍較低。農民由於收入低,恩格爾繫數較高,對於信息的投入和消費意願不強,同時信息化對於農業生產的作用,農民不明確,進而導致了對信息化的熱情不高,不願意消費信息產品。
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不足
一方面,信息資源分散,缺乏有效整合。農業生產基本處於個體經營,獨立耕作的方式,在這種經濟基礎上的小農生產,決定了單一的農業生產者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何種信息,而信息資源分散,沒有形成統一的、專業的信息提供、發布和反饋平臺,同時信息的繁雜也導致農民對於信息的閱讀和接納產生厭惡情緒。由於信息發布方式和渠道的單一,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約了農民對於信息化的熱情。
另一方面,信息時效性差,針對性不強,不能滿足農民需求。目前我國農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廣播、電視和報紙,廣播和電視由於是不可重復閱讀的媒體,往往錯過就沒有了,而報紙的信息發布較慢、不及時,同時這些傳統的媒體都是單向的,不能形成信息反饋。農業專業信息平臺還沒有建立,特別是跨地域、大範圍、成規模的信息平臺沒有形成,從而不能有效地傳遞各地的市場信息,針對農業的各種交易平臺也有待開發。
信息化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
首先,信息服務體繫尚不健全。內容商、運營商、設備商對於農村市場的開發還不夠,三者的結合將很好地促進農村信息化的建設,政府的導向、政策的扶持對於農村信息化的建設也具有決定性作用。
其次,農村農業信息化人纔仍比較匱乏。由於農村的地理位置和經濟的缺陷,使得農村的信息化人纔極度匱乏,農業專業信息人纔更是少之又少。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農產品市場信息的發布,農業和城市需求對接都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難點。
再次,農民信息化素質普遍較低。農民由於受教育程度不高,農村人口結構的構成,特別是大量青年勞動力的外出,使得農民的信息化素質普遍偏低。
四大舉措擺脫農村信息化困境
完善農村農業信息化基礎建設
首先,建設完善國家、省、市、縣四級網絡中樞平臺,完善配套的網絡、通信、計算機硬件設備,開發各級平臺上下貫通,統一兼容的運行軟件;其次,積極推進運營商、設備商、內容商參與農村市場的開發,並給予一定政策上的傾斜,重點建設試點鄉鎮,形成以點帶面的輻射型建設模式;再次,在財政上對於農村基礎信息建設給予支持,建設高效的農村信息傳輸通道。
信息資源整合與服務平臺建設
首先,通過不同層次的農村信息中心群和共享服務網的建設以及共享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形成跨部門、跨地區、跨學科、跨層次、分布式的國家農村信息共享服務體繫;其次,加強農村信息化理論和實際應用方面的研究,通過高校和研究機構來實現信息資源整合與平臺建設上的重點問題攻關,形成研究成果轉化的良性循環;再次,加快農村信息采集標準體繫、技術服務體繫、市場信息服務體繫、信息發布體繫、產品交易體繫等建設。
深化農村信息化素質教育
一是促進農村信息職業教育,建立農村信息教育服務體繫,通過幫、扶、帶來帶動農民信息知識的學習;二是鼓勵信息人纔服務農村,號召大學生服務支援農村信息化建設,加強教育資源對農村的傾斜;三是整合現在的遠程教育資源,廣泛開展農村遠程教育,方便農民信息知識的學習。
特色信息服務和示範基地建設
一方面,建設具有農業特色的信息服務,比如農業新聞、農事信息、農產品信息的發布、農民疑問的反饋和解答服務,並改善農村信息產品的智能化、實用化、方便化,並使農村信息產品的價格符合農民的消費水平;另一方面,建設農村信息化示範基地以及一批典型的示範縣、示範村、示範戶,形成良好的示範效應,通過示範引導,以點帶面,推廣輻射到周邊地區。
農村信息化對於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加快農村信息化進程,推動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對於促進我國農村生產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縮小“數字鴻溝”、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時代背景下,農村信息化已經成為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村社會進步的一項重要任務。對信息產品企業和服務企業而言,農村巨大的市場潛力和信息需求更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把握機遇,通過農村信息化的建設來加速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改善農民生活水平,形成農村產業信息平臺和信息科技興農的農村發展新格局,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作者單位為南京郵電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