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中国正处于成长为全球经济舞台主角之一的历程中,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令人炫目的增长速度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中国企业采取的低成本战略遇到挑战,多项成本在不断上升;供应链更长、更复杂;消费者越来越成熟,质量要求越来越苛刻;环境与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关注。
与此同时,高速全球化进程缩短了国家间的距离,从而带来了无限商机。在这一历史转折点,重新审视中国制造企业长期以来所采取的发展战略,并剖析企业在其通往卓越制造之旅上,如何从本地制造企业成功发展成为世界级制造企业?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如何?未来将如何走向?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把稳方向?建立起怎样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流程和方法?
伴随着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发展和建设创新型企业的需要,用友结合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环境与信息化趋势的分析,提出了通过ERP应用,实现企业“精细管理 敏捷经营”的管理目标。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大背景、大环境入手,分析信息化需求趋势,切实做到让ERP产品和服务适应并吻合企业用户的需要,同时有预见性地配合和支持中国制造业企业产业升级发展的需求。
中国制造业发展环境分析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国家经济水平逐步缩短与西方发到国家的差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低工资、低待遇的中国劳动力初期开发阶段已经成为历史。在这个发展的历史转折点到来的今天,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挑战。以往的核心竞争力是拥有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而目前这种优势正在衰退。而且这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大势。
加之各种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成本优势更加面临被遗失殆尽的危险。此外,全民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更加对原有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提出了挑战。
依靠成本优势吸引来的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谋求转向更多劳动力尚未开垦的南亚、非洲国家。同时,由于技术革新,技术领先国家正在加强自动化生产能力的建设、加强节能减排措施,传统劳动密集型、能源密集型产业正在脱胎成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例如彩电,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几乎全球所有的彩电、冰箱等制造基地都转向中国大陆地区,而至今,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重新出现了相关产品制造产业。原因之一,新式彩电生产中自动化生产设备将大批组装工人替换了下来。原始品牌产品供应商没有必要再把订单交付给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生产。
在这种大的环境下,中国制造业企业何去何从?如何避免兴盛一时的工厂纷纷转移至其他地区,而出现产业空壳化危机呢?在成本优势后期,如何转型建立新的核心竞争力呢?
在国家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方针下,中国制造业企业开始着手通过科学技术变革来实现转型。而其中既包括了产品设计的技术、生产工艺中的技术,以及与之匹配的管理技术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一部分,管理创新成为了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要跳过的一大“龙门”。而ERP是管理创新的工具。
在这种背景下,ERP建设成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实现创新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再反观一下,制造行业进步与信息化ERP建设的关系,不难发现:行业发展现状与信息化的完善是相互作用的,也就是说成熟的行业一定具有较为成熟的信息化系统作为支撑,而信息化水平较低的行业,大多属于“大变革”和创新的初期。反之,行业成熟度也促进了信息化系统的成熟度。
中国制造走向卓越之路
在对众多中国制造业企业研究的基础上,大量行业研究报告表明:现代制造业是与信息化息息相关的。
在汽配行业,企业的技术成熟和快速反应度使汽配行业竞争激励,决定所需信息化程度非常高。企业要想实现赢利和生存,必须做到实时根据整车厂商的订单调整,改变自己的生产计划、采购机构以及内部流程的方方面面,汽配企业不但需要一套成熟的内部管理系统,而且需要系统能够高效、精准地去运营。
而在服装、机械行业,ERP应用深度虽然远不及汽配行业,但由于受到行业商务模式的不断调整和变革影响,对ERP等信息化工具的要求更为强烈。
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发展孕育出大批具备一定规模的中型企业,这些企业随着规模的增长,相应的组织敏捷能力大为衰减。同时又不具备大型企业具备的规范流程,同样如何通过ERP等信息化管理工具提升其敏捷经营能力,成为了众多企业关心的问题。
IDC于2008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制造业白皮书》中,将中国制造业经历的路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凭借劳动力成本低获得竞争优势阶段;通过采用先进的机械及设备实现工业化的阶段;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的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在于保持低成本优势,而第三个阶段是为了实现世界级的卓越制造。信息化将通过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来协助企业将扩展重点转向“知识”工作,从而实现运营创新和业务增长。
事实上,不仅在第三个阶段,信息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前两个阶段中,也存在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在建立了低廉劳动力成本的竞争优势之后,下一个增长阶段是通过引进先进的自动化机械设备进行大规模生产,从而扩大企业的经济规模。这就使企业有能力进一步降低成本。企业在该阶段面临的挑战是在大规模生产环境下,保持稳定的质量水平。由于客户变得越来越成熟,他们对制造企业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小规模生产和不断增加的需求变更推动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转变。建立综合ERP系统是最基本的要求,企业要想得到强化,还需要增加其他支持产品开发的模块。随着企业的不断增长和扩展,必将成为信息密集型企业,精细化管理也成为了必然。信息化使企业能够实施精细化管理,当然这样的精细化管理必然是标准和规范的管理,且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标准和规范。实现了这种精细管理之后,企业就具备了敏捷经营的条件,从而具备了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因此,信息化是中国制造实现卓越的必备工具。广东大冶摩托通过信息化和现代化设备管理的结合、融入企业管理,通过信息化在新劳动法调整之前进行人力资源的重新构建,跳出单纯劳动力的发展循环,进入高速信息化运营阶段。类似的情况,在人民电器、南昌江铃汽车集团等企业不胜枚举。
面临复杂的应用环境挑战
如何利用信息化实现制造卓越呢?由于ERP等管理信息化产品的服务特殊性,也由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特殊性,通过信息化实现制造卓越,是一件艰巨而复杂的工程。
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信息化变革遇到了大量现实问题,首先制造业企业存在大量细分的分支行业,每个行业的信息化需求不同,信息化的成熟程度也不同。其次,中国制造业企业商业模式和类型不同,也决定了对信息化需求,以及建设步骤的不同。
在汽配、机械制造、分销、服装等行业,所处于的行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决定信息化程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果把所有行业的信息化系统用一个生命周期图来表示,那么将存在萌芽、成长、成熟、深化等几个阶段。
汽配行业属于典型的信息化成熟阶段行业,而机械行业处于成长期,虽然已经有了相对实用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但是现在更多的是需要整合数据,将库存和计划以及适用设备,做一体化管理,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资源有效的利用。针对不同细分行业特点,需要采取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与之相配合。
此外,针对中国的商业环境,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中国制造业发达后,对分销和零售行业提出了非常高的变革需求,使得这一信息化应用处于萌芽阶段的行业,承受到巨大的挑战,而面临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就将这一行业的信息化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在国外经历了长时间发展后,零售和分销的组织结构都具有了高度的规范运作流程和模式,使得相应的管理手段简便而易于高效,但在中国处于发展期,各种个性化的销售模式都发展起来,使得供应链上下游的管理方式方法异常复杂起来。需要一套能灵活满足其需求的ERP来支撑运营。
《中国制造业白皮书》中,将中国的制造企业迈向全球市场定义为三种发展模式:“迷你跨国公司”、全球性制造企业(世界工厂)和世界级制造企业。而企业除了要面临上述讲道的行业特性问题外,信息化过程还要根据不同模式而异。例如:中国的全球性制造企业通常用自主品牌,同时为国际品牌企业代工制造,这将使企业面对复杂的供应链管理工作,也需要更有条理的产品开发流程。
用友ERP的“卓越方式”
面对中国制造业复杂的行业特性和个性问题,如何通过ERP产品大规模交付给这些企业、并保证其成功应用呢?
用友ERP提出了“标准 行业 个性”的解决方案。根据“标准 行业 个性”的应用模型,用友提出“标准化是ERP坚实的基础,行业化是标准化源泉,用个性化充分体现管理艺术”。即:无论处于任何一种行业,只要是企业一定会按照基本的管理原理去运营,而最基本、最经典的管理原理一定不是个别企业才能使用的,其内部承袭着众多的管理大师的智慧,是通过多轮实践总结下来的瑰宝。这是ERP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管理工具的根本所在,所以基于这些管理原理之上的标准的管理内容是ERP最坚实的基础。
用友不断将先进行业的优势应用向其他行业推广,以促进其他行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例如:用友将其在电子制造业行业总结管理建立的产品零配件序号管理模块,推广到医药、食品等行业,将汽车制造业VMI管理推广到烟草和酒类企业管理中。通过这些行业间的优秀经验复用,中国制造业企业管理能力大为提升。
此外,根据行业差异性,用友成立了专门的行业营销管理部门,推出了不同的行业解决方案。用友ERP具备十余个应用领域解决方案及电子、机械、汽配、服装、医药、化工、冶金、食品等数十个细分行业解决方案。
例如:在服装行业企业信息化应用由于受到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和服装行业本身发展的因素限制而呈现出水平和质量不一的现状。一些OEM生产或外贸起家企业还处于信息化“起步阶段”,对管理信息化需求不清或尚未意识到管理需求;而一些服装企业已经开始“集团化”方式运作,涵盖产业链的多个部分,这种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综观服务产业现状,我们发现同行业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从起步、发展、成熟、国际化等各个阶段都存在于目前的市场上。为了满足这种需求,用友ERP针对服装业解决方案进行了再细分。由于服装企业从组织形态上划分有产销一体、产销分离两种组织模式,产销一体从设计、生产、渠道、销售全部由企业完成,一些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中小规模企业或老国企多采用这种组织模式;产销分离是生产与销售分离,各自在核心能力方面进行发展,是行业市场细分的结果。根据企业的运营模式,用友ERP服装行业的信息化应用模型可分为三种。
在电子制造业企业,用友ERP推出了电子行业解决方案,针对企业不同的生产运作模式,涵盖电子制造企业从销售、生产规划、采购、委外加工、产能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进出口管理到财务管理等各个业务环节,预置一整套可配置的电子企业业务流程,形成完整的企业级集成方案,整合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使企业内部的信息能够充分地统一和共享,打通上下游供应链组织,在内外部环境等多个环节提高企业运营核心竞争力。
用友软件在数千个功能模块中组合出来的各行业解决方案,蕴含着各行业应用的最佳实践,这样的一些行业最佳业务实践会在中国制造走向卓越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同时也使用友ERP走向卓越。
结束语:
用友ERP以标准化的基础,行业化为规则,个性化为需求,一直为客户不断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从生产到库存,从订单到销售,合理简化过程,使企业运营更加高效。作为国内管理软件的领头羊,从中小企业到跨国公司,用友ERP产品得到了普遍认可。在当前,本土企业需要国际化的管理,跨国企业需要适应本土化的管理模式。用友历经20年的时间,以服务于60万客户的雄厚经验,帮助企业从中国制造迈向制造卓越。
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在与用友的合作中,得到更加可观的制造行业信息化飞跃,即从被动式的使用模块式系统,转变为主动式管理升级。